端午节谁属?东亚文化版图上的主权争议(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13:02 国际先驱导报 | |||||||||
![]() ![]() 对于同样面临着现代化挑战的亚洲传统文化来说,中国和韩国只是代表之一,或许在突围过程中,端午节会成为东亚文化圈中的共有文化遗产。 无论韩国是否要把端午节申请为本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话题又一次引起了国人的关注,而作为同一文化圈内的韩国恰恰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之处。 韩国人眼中的“端午申遗” 国际先驱导报驻汉城记者张利报道 “韩国准备申报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消
申报“江陵端午祭” 拉动地方经济 端午节同春节、中秋节一道是韩国的三大节日,在以江陵为中心的东部地区比较盛行。过端午节的习俗在纪录古代风俗习惯的韩国古书《魏志》、《韩传》中就有记载,据说“江陵端午祭”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有韩国民俗特色的活动体系,程序分为“酿神酒”、“山神祭”、“砍神木”、“迎神祭”、“端午巫术”和“送神祭”以及其他各种祭神活动,并由专门的祭官来主持。 除了祭祀活动,还有秋千、摔跤、假面剧、农乐和民歌等多种民俗游戏和文化活动。除此之外,端午祭还包括“乱场”即大规模的商场与各种民俗表演共存的场所,由于办这种“乱场”能够吸引大批人前来观光和消费,因此被认为是“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目前,江陵市以“江陵端午祭”为中心,每年举行大规模的江陵观光民俗节,邀请各国文艺团体和文化界人士前来参加,该市近年来还投资100多亿韩元,在拆掉了市民运动场的6000多平米的土地上建起了“端午村”,目的就是要保存和宣传这个“无形文化财”,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营造氛围,最终起到拉动江陵地区经济的目的。 韩国江陵的“端午祭”从1967年被指定为该国“重要无形文化财”。2003年初,韩国文化财厅决定将这项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财”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传和无形文化杰作”。据悉,目前韩国共有宗庙祭奠、祭礼乐和传统说唱“板索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韩国政府和江陵市方面为申报“江陵端午祭”已经制作了长度为10分钟和2个小时的宣传片、150页的申请文件以及照片资料等,申请准备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准备今年9月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2005年7月最终决定是否将韩国“江陵端午祭”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韩国人对中国“保卫端午”的反应 在中国媒体纷纷报道了对韩国准备申报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后,韩国媒体也作出了迅速反应。韩国《朝鲜日报》就此发表评论表示,尽管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楚国屈原的故事,但韩国和日本从很久以前就将端午作为节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集合了数十种祭祀仪式和民俗游戏,作为内容丰富、规模巨大的农耕文化庆典受到世界的注目,因此韩国才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韩国学者认为,韩国和中国的端午节有很多区别,中国端午有祭奠屈原的龙舟,而江陵虽位于海边但却没有此项活动,而韩国的端午有把地区知名人物作为守护神敬奉的活动,并指出在1997年亚洲国际民俗学术会议和2002年韩中日三国学者就端午节举行的研讨会上中国学者已经承认江陵的端午习俗同中国不同。 据韩国媒体报道,就围绕端午引发的争论,江陵市和江陵文化院方面表示这将成为向国际社会宣传江陵端午祭真实情况的机会,并准备召集专家教授和乡土学家共同研究对策。 “五一黄金周”期间,《人民日报》一篇题为“端午节将成为外国文化遗产?”的报道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该报道称:“近日东北一位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全文] 围绕这场发生在中国和韩国之间的文化事件,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再度成为国人关注的话题。中国人对待外部世界的胸怀也在这起文化事件中接受了检验。中国民俗协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丙中与本报记者交流了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全文] 日前媒体出现的韩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及我国相关主管部门的辟谣,引起了重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讨论。记者曾在韩国常驻,亲眼所见韩国人对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的热爱和重视。以这一事件为契机,认真地学习韩国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和节日,不失为正确的态度。[全文] 虽然今年的端午节还没到,但在端午节的故乡、洞庭湖东岸的龙舟竞渡发源地湖南省岳阳市,端午节却成了这些天大伙儿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全文] 相关专题:湖南保卫端午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