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急欲再造新苏南 扬州能否重与苏杭鼎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15:56 长三角专刊 | ||||||||
江苏急欲再造一个“新苏南”--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江三角洲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张颢瀚教授的对话 京口瓜洲一桥连——扬州、镇江的长江“双子城”设想 扬州,能否重与苏杭鼎峙
总投资57.8亿元、全长35.66公里的润扬大桥连通镇江扬州,其长度为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资料照片 外资引进提速,沿江开发重拳出击,扬州期待依托“江海河相通,水公铁联运”的区位优势重归长三角第一方阵。但是,在交通区位优势之外,扬州还缺什么? 今年1月底和3月中旬,扬州人奔波京沪间,紧锣密鼓做了两件大事。 1月30日,扬州人南下上海,举办“润扬大桥与扬州沿江开发”主题论坛暨2005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新闻发布会; 3月15日,他们北上京城,举行“扬州日”系列活动,向外界推介润扬大桥建成通车之后的新扬州。 自2000年10月润扬大桥开工以来,扬州大到未来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区域定位、产业规划,小到企业市场营销策略,背后都有这座桥的身影。 润扬大桥为何令一向沉稳、低调的扬州如此兴奋张扬?它是否真能如扬州所期望的那样,使之重归长三角经济圈第一方阵,重现隋唐时“市井相连、商旅辐辏、富商大贾、麋至鳞集”的繁盛,重拾康乾盛世时与苏州、杭州“三者鼎峙,不可轩轾”的荣光? 对于扬州巅峰时期的“史话”,扬州市许多官员倒背如流 在长三角,说古论史,扬州很有些发言权———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战胜越王勾践,在今扬州西北蜀岗筑邗城(扬州古城)、开邗沟(后京杭大运河的关键段落),沟通江淮时,许多城市还没个影子呢。 “扬州‘因水而兴,因水而发’,数度繁盛。”扬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张曙升说。 唐代,扬州是中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清康乾时期,扬州以盐运和钱粮漕运而繁盛,仅盐课一项就占全国财政收入14。嘉道之后,盐业衰败,随着公、铁交通运输崛起,昔日占尽水运便利的交通要冲,变成闭塞之地,扬州从曾经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中心,渐渐滑落为区域边缘城市。 对于扬州这段“史话”,扬州市许多官员倒背如流。 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2000年7月26日的《扬州日报》。当日,该报一篇反思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的转载文章《落日的辉煌》,击中了扬州人的心房。两个月后,一本详述扬州由盛转衰历史的《落日辉煌话扬州》一书,出现在各级官员的案头。 在该书前言,时任扬州市委书记吴冬华连用了“令人震撼、发人深省、激人自励、催人自强”4个短语,表达要“以史为鉴,开拓进取,重振雄风,再创扬州新时代辉煌”的决心。 扬州靠什么重归长三角经济圈第一方阵? 2000年,扬州尚处于泰州行政分设后的徘徊期。此时,扬州的交通区位却发生着巨大变化。 宁通高速公路、江阴大桥的建设,使扬州成为京沪高速一个重要节点;规划已久的宁启铁路也将上马,梦想多年的润扬大桥终于开工建设,“‘江海河相通,水公铁联运’,使扬州的交通格局从‘T’形变成‘十’字型,成为鲁、皖、环渤海湾经济带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交流的重要纽带。”扬州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申高青说。 正是这一年,长三角地区尤其是围绕着上海的苏州、无锡、杭州、宁波“金三角”突飞猛进,区内产业协作转移活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加速。 扬州交通区位变化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暗合,这促使扬州重新考虑在长三角经济区域中的定位。 2001年,在城市规划修编中,扬州明确将自己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适宜人居的风景城市、旅游城市、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 “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显然是相对于“长三角中心城市”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长三角中心城市’当然是上海。”刘流说。身为扬州市规划局规划技术处处长,她肯定地说,“‘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寄托了扬州经济发展的理想。” 促成上汽集团对仪征汽车厂的并购,是扬州接轨上海的经典案例 尽管,在扬州公开的政府文件中,并没有“成为苏北、苏中第一门户”的明确表述,但私底下,人们都知道,这正是所谓“区域中心城市”的醉翁之意。 “扬州新一轮规划强调的是组团式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摊大饼’,”刘流说,“即形成扬州城区与仪征、江都两市‘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城区重商贸流通、旅游、古城文化保护,仪征、江都则重沿江产业。实力看沿江,名气看城区。 从2001年,扬州连续3年投入163亿元,兴建道路300多公里;细化沿江开发战略,重点扶持和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化工、纺织、电子信息、船舶5大产业集群或产业链;打出“烟花三月”的城市旅游品牌,古城文化保护修整工作也同步推进。 产业的选择,既考虑扬州自身产业基础,同时也与长三角的产业结构互补。 在接轨上海过程中,政府最初是用力推了一把。 2002年3月,扬州在上海举办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环境推介会,同上海市经委、农委、商委、旅委签署了4个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还成立了“沪扬工业经济合作协调小组”。 促成上汽集团对仪征汽车厂的并购,是扬州接轨上海的经典案例。此举不仅激活仪征汽车厂的资产,使之成为上汽集团继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之后的第三个整车生产基地;也为扬州日后打造汽车产业链埋下伏笔。 “但现在,‘沪扬工业经济合作协调小组’已渐渐淡出。”扬州市经贸委主任殷圣元说,“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频繁的民间经济协作和联合。”比如扬州布厂转让给了上海华源集团,此前,该集团还成功收购了扬州彩虹针织总厂。 从2001年到2004年,扬州经济步入快速增长期,外资引进和民资投入的增长每年翻番。2001至2004年,扬州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0.82亿美元、2亿美元、4.2亿美元、8.2亿美元。民营注册资本则分别为30亿元、100亿元、180亿元、300亿元。80公里沿江岸线成为扬州外资投入密集区,其外资企业数占全市8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则占到全市的90.6%。 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数字是,2004年,扬州GDP为788亿元,增长了14.7%,是11年来的最高增速。这一年,扬州人均GDP突破了2000美元。 打造汽车、化工等产业链,不可能跳出“宁镇扬经济板块”自成体系 “根据规划,2007年扬州的GDP要达到1000亿元。如果在未来几年中,扬州能如愿建成物流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工业实力增强,那么,扬州成为苏中、苏北门户城市,成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应不成问题。”殷圣元说。 不过,在苏宁电器集团公司扬州分公司总经理张俪芸看来,扬州成为物流中心、商品集散中心的目标实现并非易事。 “苏宁”是全国最大的电器流通企业之一,在国内设有36家子公司、68家直营连锁店。“在江苏几个分公司中,我们的销售额算是低的。”张俪芸说。 “苏宁”在扬州年销售规模2亿多元,“比徐州、南通要少得多。”在张俪芸看来,扬州离南京很近,综合交通、城市消费能力、运输成本等因素,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南京为物流配送中心。 物流中心必须有雄厚的产业支撑。扬州重点产业集中在石化、汽车、纺织、电子信息和船舶,而这几个产业,相邻的南京、镇江都各有千秋。这意味着,扬州不可能唱“独角戏”,很难跳出“宁镇扬经济板块”自成体系。 比如汽车产业。扬州有上汽仪征公司、亚星集团格林柯尔等12家整车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达12万辆(含底盘)。但是,仅以一两个企业为龙头,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离扬州仅1个多小时车程的南京,现有南京汽车集团、南京长安福特、南京长安、南京春兰四大产业平台,政府亦在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力争到2010年实现100万辆整车生产规模。 仅20分钟车程的润扬大桥对面的镇江,也拥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厂家100家,年汽车工业销售达到58亿元,其规划面积6000余亩、总投资近60亿元的精功汽车工业园也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10年完成。 润扬大桥建设使“宁镇扬经济板块”在空间联系上更加紧密,如何在产业分工上形成对南京、镇江的互动与互补,实现专业化分工,而不仅仅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对扬州确是迫在眉睫。 相关专题:长三角专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