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器官移植面临重新洗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11:32 新世纪周刊

  器官移植市场的混乱为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留下了严重隐患,卫生部将于今年年内颁布实施《器官移植准入制》,希 望用“准入”门槛限制市场的无序发展,整合器官这种稀有资源。

  本刊记者沈沉

  自诞生之日起,器官移植就是人类医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这一包含了了人类科学水平、想象力的技术结晶,使得人 类对于生命的无限延展充满了期望。然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这一高风险、高价值的技术目前在国内竟然处于一种无序的管 理阶段,而面对无序的市场,患者很有可能承担这无序带来的后果,更多的情况是生命的代价。

  水平高约束少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武汉同济医院陈实教授日前披露,为了规范目前中国器官移植手术开展的混乱局 面,中国的《器官移植准入制度》正在制定中,并很快将开始实施。这一制度的实施将对器官移植技术实行市场准入,医院级 别不够、移植成活率低的医院将被剔除。患者在进行器官移植手术之前也有了选择的参照标准。

  从1960年吴阶平教授成功实施了中国第一例肾移植手术至今,中国的器官移植已经走过了40多年历程。作为器 官移植方面的专家,陈实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一些器官移植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据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中国累计完成器官移植5.5万余例。其中,肾移植5万 多例,目前每年完成超过5000例,数量仅次于美国;肝移植3000多例,仅去年就完成1500例。此外,心脏移植取 得突破,还开展了胰肾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心肺联合移植等高难度手术。仅北京一地区,具备器官移植手术能力的医院 就有40多家。

  目前中国的器官移植已基本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但与之相应的管理条例、法规、法律文件迄今却仍是空白。与急剧 增长的器官移植需求相比,器官移植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却进展的异常缓慢。

  手术“遍地开花”

  据报道,近年来,中国不少医院热衷于开展器官移植手术,能够开展这样的手术,仿佛成了一项“政绩工程”,也被 当成了招徕患者的招牌。不仅三级以上医院纷纷加入,连一些县医院和私立医院也以邀请专家的方式开展器官移植手术。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曾经表示:针对目前器官移植领域的无序竞争状态,中国将对器官移植实施准入制度。他强调, 器官移植近年来在中国取得了快速发展,规模正在日益扩大,中国器官移植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这种状况 下,如果相关标准、法规建设跟不上,就可能出现大问题。”

  因此,提高器官移植的准入门槛迫在眉睫。准入制度包括什么?黄洁夫说,一个医院要成为能做器官移植手术的合格 医院,首先要有过硬的学术队伍;其次是对医生进行必要训练,让医生掌握器官移植政策、标准、法规等;同时要拥有相应的 医疗设备;最后是必须通过资格审查。

  记者还了解到,导致做器官移植手术一哄而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卫生部曾规定,要评上三级甲等医院,必须会施行 器官移植手术。针对这种情况,黄洁夫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这实际上是一种弄虚作假行为。卫生部已经注意到这种现象,不 久将会取消医院升入三甲与器官移植挂钩的规定。”

  尽管目前这一规定前几年已经废除,但由于“惯性”,做器官移植的医院仍然在扩张。

  以北京地区为例,尽管有40多家医院宣布能够从事器官移植手术,但其中大部分医院一年仅进行一两例手术,即使 是一些三甲医院也同样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

  资源浪费严重

  北京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专家冷希圣认为,在准入方面应该采取宁缺勿滥的标准。他对比了香港和北京,与北京40多 家从事移植手术的混乱局面完全不同,香港卫生署则只允许一家医院从事该项医务工作,这样可以保证技术力量与相应资源的 集中使用。

  据他介绍,作为一家三甲医院,人民医院一年的器官移植手术要进行大约200例左右,在北京是比较多的。而实际 上,医院的级别与手术能力并不能直接联系,但普通患者对于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往往只是依据医院的级别来进行选择,再加 之目前器官来源的不确定性,更增加了手术失败和医疗事故的可能。

  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器官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社会资源,但目前国内混乱的行业领域实际上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资源浪费 。而且如此重要的社会资源由于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产生暗箱操作、幕后交易也是难以避免的。

  陈实教授认为,盲目竞争之下,不可避免地带来四大危害:浪费了供体资源,耗费了医疗资源,加重了病人负担,最 终也不能保障病人的生命权益。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领域与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无序与混乱,陈实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 —“中国目前的器官移植领域就好比现在的交通,一方面是迅速发展的汽车,另一方面,道路以及相关的标线、红绿灯等交通 设施却无法跟上。”

  千呼万唤的制度

  与国外相比,中国器官移植工作的起步虽然晚了10年,但近15年来发展较快。目前中国已开展了国际上所有的临 床和实验性器官移植类型,但与之相比,国外通常具备的法律法规《器官移植法》、《器官捐献法》、《脑死亡法》、《器官 移植伦理指南》,中国却一个也没有。一些专家很早就在为中国器官移植立法奔走呼吁。

  1996年,10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关于京津沪等大城市率先进行捐献遗体器官立法的建议”。随后, 几乎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代表和委员们提出相关的议案或提案。近年来,这种呼声越来越高。包括陈实和冷希圣在内的相关 专家纷纷呼吁:由于器官移植技术含量高,不宜“遍地开花”,应尽快给器官移植建立门槛,对已有的器官移植中心要进行质 量监控,每年进行检查。

  目前正在制定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实施的《器官移植准入制》有如下的几点主要内容,即将对各医院进行考察,如人员 素质,医疗设施,施行移植手术总量,围手术期的质量评估等;衡量成功技术的标准是一年肾移植存活不能低于85%;一年 肝移植存活率不能低于75%,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进行器官移植手术。

  另外,陈实还强调,准入制度不搞终身制,要对施行移植手术的医院进行定期复审和年检,效果不好的,同样取消移 植资格。在这个基础上一般而言,只有三甲医院或相应的专科医院才具备器官移植手术的条件。

  除了对于医院准入制度的规定外,陈实还表示,准入制同样对患者也有具体的规定,对做器官移植手术患者的适应症 都作了明确规定。如肝癌过大、过多,门静脉有癌栓的患者,医院就不得为其做肝移植手术,还规定器官移植手术医院不能请 人做,必须由自己的医生独立完成。

  未来的发展

  目前由国家卫生部正在制定的《器官移植准入制》并非是国内的第一个关于器官移植的制度规定。早在2003年, 国内首部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就已经表决通过。此外,四川、湖南等地也相继 出台了相关器官移植的法规。

  但地方法规毕竟与此次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制度的影响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即使是准入制度的最终出台,并不 意味着器官移植的必然发展。陈实认为,由于国内市场长期处于一个不规范的无序状态,因此作为一个新的制度规范,准入制 度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对整个领域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应该是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

  “由于需要对原有混乱的情况进行约束和改造,其直接结果就是部分医院退出这一临床领域,短期可能会抑制器官移 植的发展,但从长远看,最终能够入围的还是具备相应的实力的医疗机构,因此还是有一个促进的作用。”

  而冷希圣则认为,准入制度应该有效地吸收国外的经验。他认为,准入制度的建立表明了中国器官移植向规范化的发 展,制度的最终结果应该是保持稳定结构的竞争机制。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引入美国的经验,即在全面管理上不由司法机构管理 而交由半官方的独立专业机构来管理,这样可以避免司法部门对行业不够了解的缺陷;而在资源分配上,则采取全国联网的方 式,由网络来对器官和移植对象进行分配,从而避免国内目前极度混乱的状况;最终对手术的确认则由相应的保险公司来承担 。将整个器官移植手术置于完全的专业化管理之下,并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和资源的社会化管理。

  当然,冷希圣也表示,目前中国的准入制度才刚刚入门,距离如此完善的标准还有相当长的历程。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