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专题 > 正文

“保健食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4:44 新闻晨报

  或许吃一次鱼,吃一顿肉,今天再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可是在那个年代,那样一种环境中,建立“保健食堂”却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举动,它体现的是复旦对未来的梦想,以及对这个梦想艰难的追求。有数据为证:在复旦1949至1966年的毕业生中,共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50多人,而其中多人曾受益于这个“保健食堂”。

  走过今天的国权路,马路上车来车往。美国研究中心前,谢希德先生的铜像慈祥地
注视着不远处已经破土动工的经济学院大楼。

  站在新落成的美研中心第二期大楼前,已几乎没有人知道,五十多年前,这里曾经有过一个令如今许多院士、教授都难以忘怀的“保健食堂”。时光,把能带走的都带走了,留下的只有那依旧长得茂盛的小草。当闪耀着灶膛火光的食堂变成如今学子们向往的学术殿堂,当锅碗瓢盆的变奏曲变成谢希德演讲厅里激情四射的学术讲座时,我站在美研中心门前的草坪上,思考着保健食堂和美研中心之间隐秘的内在联系。

  开国伊始,国家经济比较困难,物资比较匮乏。为了让一批业务上大有前途的年轻人能够吃饱,吃好,搞好身体,专心科研。于是,学校决定在这里建一座“保健食堂”,专给业务上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提供“高级饭菜”。现在,连上了年纪的人也许都已经忘记了这样一个所在,就连档案也都没有关于这个食堂的记载。可是,伫立在这里的谢希德先生知道,她的弟子王迅院士知道、杨福家院士知道、章培恒先生也知道。

  校史研究室龚向群主任回忆道,在建立“保健食堂”之前,学校就响应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对当时业务上极有前途的专家予以照顾。在那样的困难时期,如何照顾这些专家的生活是关键。学校想出来的法子就是隔一段时间把这些专家带到外面的饭店打一个牙祭,补充补充油水,走的时候还会给他们一桶食油。当时的谢希德先生、谷超豪先生等都在照顾之列中。现在,谢先生名满天下,谷先生是闻名遐迩的大数学家。即使是经济学家,也无法将这一顿顿饭折算成他们日后的科研成就。

  随后几年,“向科学进军”的部署因反右和所谓“红与专”问题的辩论而夭折,但复旦却建起了“保健食堂”,给青年业务骨干开“小灶”,依然把眼光投向未来。

  口述

  王迅院士对于时任校党委副书记王零先生的种种做法印象深刻:

  当时运动是头等大事,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每个人都要认真做的。可是,王零先生却很有远见,并亲自抓青年教师培养。他请各个系的权威老师给出一个业务上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骨干名单,加以重点培养。具体措施有,一是在困难时期搞了一个小范围的“保健食堂”,给重点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和身体不好的教师加营养;二是定期召开座谈会,青年骨干有什么意见、困难可以提,党委尽量帮助解决;三是在进修、出国等机会上多考虑这批青年骨干。

  杨福家教授则说:当时的党委不仅看重中老年知识分子,而且很早就把眼光投向年轻一代。在1960年史无前例地任命了一批非常年轻的副系主任,其中包括华中一、秦启宗和我等人。像李大潜、高滋、邓景发、章培恒、王迅等青年教师就经常被召在一起开会,由党委副书记王零向我们介绍国内外形势。有一天深夜12点,王零同志还来到实验室,问我们有哪些困难。第二天上午,他就召集校内各有关部门一起开会,然后一一落实。一个新的实验室很快就建起来了。

  事实证明,正是这批青年教师后来都成了复旦的骨干力量,从而使复旦在全国有很大的

竞争力。杨西光先生和王零先生深厚的人文关怀,为复旦日后的起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链接

  -1960年7月,国务院秘书长齐燕铭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指示精神,起草了一份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问题的报告,建议各地参照执行。建议对高级知识分子一级人员每人每月供应肉四斤,白糖二斤,甲级潭酰Φ叭铮欢杂诟呒吨斗肿又械亩⑷度嗽保咳嗣吭鹿┯θ舛铮滋嵌铮准堆潭酰Φ岸铩U夥直鹗遣考逗吞旨陡刹肯硎艿拇觥?BR>  1960年同1957年比较,重要商品的全国人均消费量,粮食下降20%,食油下降23%,猪肉下降70%。———《中国物价50年》

  -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时期,上海高校“学生食堂的菜单,几乎都是豆腐渣、花菜叶。”陈四益先生在回忆这个时期的复旦生活时写道。【陈四益:《臆说前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而“保健食堂”之意义,由此可见非同一般。

  -建国初期,面对国家急需,学校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1949-1966年毕业生中,当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50多人(其中8人留校工作),名列全国高校第三。

  丁大钊(1955年物理系毕业)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方守贤(1955年物理系毕业)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王启明(1956年物理系毕业)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石钟慈(1955年数学系毕业)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杨福家(1958年物理系毕业)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施立明(1964年生物系毕业)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洪德元(1966年生物系毕业)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徐如人(1956-1958年化学系进修)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徐至展(1962年物理系毕业)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许根俊(1957年化学系毕业)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郭柏灵(1958年数学系毕业)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郭景坤(1958年化学系毕业)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吴杭生(1953年物理系毕业)199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曾溢滔(1965年遗传所毕业)1994年当选工程院院士丁传贤(1959年化学系毕业)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邓景发(1955年化学系毕业)199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关兴亚(1955年化学系毕业)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庄松林(1962年物理系毕业)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朱静(1962年物理系毕业)199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张春霆(1961年物理系毕业)199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李大潜(1957年数学系毕业)199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沈学础(1958年物理系毕业)199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周君亮(1949年土木工程系毕业)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林永年(1960年数学系毕业)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胡思得(1958年物理系毕业)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袁业立(1962年数学系毕业)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沈倍奋(1965年生物系毕业)1997年当选工程院院士沈寅初(1962年化学系毕业)1997年当选中科院院士陈火旺(1956年数学系毕业)1997当选工程院院士卓仁禧(1953年化学系毕业)1997年当选中科院院士金鉴明(1955年生物系毕业)1997年当选工程院院士洪国藩(1964年生物系毕业)1997年当选中科院院士赵铠(1954年生物系毕业)1997年当选工程院院士蔡吉人(1956年数学系毕业)1997年当选工程院院士王迅(1956年物理系毕业)199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王威琪(1961年物理系毕业)1999年当选工程院院士刘以训(1963年生物系毕业)199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李朝义(1956年神经生物系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陈良惠(1963年物理系毕业)1999年当选工程院院士陈凯先(1967年物理二系毕业)199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陈冀胜(1950年化学系毕业)1999年当选工程院院士张永莲(1957年化学系毕业)200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陈式刚(1958年物理系毕业)200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方荣祥(1967年化学系毕业)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吴养洁(1951年化学系毕业)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李家春(1962年数学系毕业)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陈克复(1966年数学系毕业)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陈宗懋(1964年生物系毕业)2003年当选工程院院士侯保荣(化学系毕业)

  2003年当选工程院院士洪家兴(1965年数学系毕业)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陶瑞宝(1960年物理系毕业)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