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专题 > 正文

书山有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4:56 新闻晨报

  阅读,是张汝伦的独坐幽篁之中明月之下,与古往今来的先贤大师作心灵对话;阅读,是周振鹤的上穷碧落下黄泉,走遍天涯终不悔,而好书正在灯火阑珊处微笑等他;阅读,是俞吾金的读而思,思则写,含英咀华;阅读,也是普通的复旦学子一边计算着这个月余下的生活费,一边流连于书店与旧书摊……阅读,是一种人生。阅读,是复旦人的人生。

  我最喜欢的十本书

  文/张汝伦

  我从小喜欢看书,而且书看得很杂,这里写的10本书是从喜欢读的书里随便挑出来的。叙述的先后并不表示它们的高下有别;并且,我喜欢的书还有许多没有在这里提及,它们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与这里提到的书一样高。我喜欢的书一般要符合如下几个条件:首先是要内容比较深刻,不太容易读。但一旦读懂后,获益匪浅。其次是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可以一读再读,乃至终生读。三是格调脱俗。四是语言有特点。五是有内在的激情。这里提到的10本书大概都有这样的特点。

  《论语》

  这是一部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卑之无甚高论的书。像黑格尔就认为里面除了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教训外,学不到什么特殊的东西。这部书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表面看上去容易,真能消受它不容易。一旦领悟后,会觉得夫子为人为学的境界的确非常人所及。这部书对人的启发是无尽的。

  《老子》

  这部书至少在文字形式上与《论语》刚好相反。《论语》比较平易,而《老子》深奥难懂。《老子》的语言凝练警策、无比简洁,却时时在提醒你它内容的复杂和丰富。无论何时读都会产生一种难言的快感。无论读懂读不懂,《老子》都能让你感到它的非凡。

  《庄子》

  其语言的魅力就无须说了。它是一部典型的可以有截然不同读法的书。并且每一种读法可能都会让你有不同的收获。然而,如果因袭传统对《庄子》的种种说法,那就不必去读,只要把那个流行的庄子形象记住就行了。

  《柏拉图对话集》

  初读柏拉图对话时,简直不知道他要讲什么。后来才知道柏拉图对话有特殊的读法,即读者必须进入他的对话,跟着对话前进,而不是在对话之外,方能领会其魅力。我最感兴趣的是在柏拉图对话中会遇到不同的苏格拉底和不同的柏拉图。他们体现了柏拉图思想的无限丰富。

  《精神现象学》

  这也许是哲学史上最难读的一部著作,但也是最天才、最值得读的一部著作。考虑到黑格尔在写它时的处境,真让人觉得它的完成不可思议。它对刚出现不久的现代性和现代世界的深刻揭示与预见,都是前无古人的,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这部书由于语言、概念和结构上的问题,非常容易遭到误解。哲学史上很难找到一部著作像它那样几乎一直被误解。当然,这部著作也许是永远无法彻底理解的。这也许就是海德格尔为什么居然有两部著作是关于它的。但任何一个想对当今世界有比较深刻认识的人,都必须读这部书。

  《共产党宣言》

  历史上几乎找不到第二部书像马克思的这部书那样,以如此热情、如此精练、如此深刻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根本秘密与特征。岁月的流逝只排除了它的个别结论,它对现代社会的基本分析,至今仍然有效,而且无人能及。它那史诗般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正义感,在当今时代已不多见了。

  《杜诗详注》

  子曰:不学诗无以为言。在中国诗人中,老杜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他的诗歌让你觉得汉语是那样的优美丰富和复杂。而似乎只有他才能如神一般地驾驭这种语言,创造出那么多不朽的诗篇。老杜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你在他的诗集中几乎可以找到一切风格的诗篇。这一点其他诗人无法做到。杜诗常被人称为“诗史”。我对“诗史”的理解不是杜诗记录或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而是它就是我们诗的历史。

  《饮冰室全集》

  初读梁任公这部全集时,甚至产生了时代错位感,以为自己还处在梁任公的时代,面临同样的历史任务。至今吸引我的,是他老人家笔下那种喷薄欲出的青春朝气,那种对新事物无与伦比的热情,和那种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急切而焦灼的心情。这一切都是今天的中国人缺乏的。每次读梁启超的文字,都会觉得自己还很年轻。

  《爱弥尔》

  这是一部奇书,好读也不好读,体现了卢梭的复杂性。要真正了解卢梭,这部书不能不读。卢梭是第一个对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的人。这部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卢梭对现代性的看法和批判。康德一生作息如钟表般规则和准时,惟独为了读这部书一个星期未出门散步。可见此书的魅力。我读此书也有相见恨晚之感。文字再浅显不过,却十分耐读,且值得一读再读。掩卷之余,益觉对卢梭其他著作都当如是观。这实在是一个罕见的伟大思想家。

  《鲁迅全集》

  这部书喜欢的人一定不少。我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就读鲁迅的书,一直到现在,每年都要读,但感受是不一样的。鲁迅之吸引我,不是因为人们给他通常的定位,也不是一些流行的说法,而是他自身的复杂性,复杂到了可以在他身上找出截然不同的倾向。鲁迅语言的风格,其实也是多样的,并非只是冷峻这一路,这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不作第二人想,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张汝伦:1957年生,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振鹤天涯搜书记

  文/徐兰芳

  用周振鹤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个“有毛病”的人。淘书是嗜好,极端了就是毛病。这个毛病伴随了他一生,无药可救。在离复旦不远的寓所,一套房子,四壁是书;另一套房子,整屋全是书。在那个图书馆似的家里,他定做了五个底下装有滚轴的钢质书架,架上齐齐地堆满了泛黄泛黑的旧书,第九版《大英百科全书》被他草草地摆放在书架顶上:“在四万多种藏书中,这不是我最珍贵的”。为此,他还把刚退休的老伴征为“御用图书馆管理员”,编目补书,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我愿意陪笑脸,卖书的和图书馆管书的。不然好书就买不到看不到。”为了淘书,周振鹤甘愿“低声下气”,却也不惜跟人吵架。20世纪90年代北京每年两次的书市是他的节日。一次,为了争一本好书,他和一个美国人相持不下,谁也不肯松手。结果卖书的坚持不住了,一放手,两个人都跌倒在地。第二天,当地的晚报大肆渲染了这桩“逸事”。周振鹤在他的书房慢悠悠地向我们“澄清事实”:“北京的书市一开就是两个月,书是一批一批拿出来的。而我在北京最多待三四天,淘不过来。跟店里的伙计商量,他们就把书架下的书柜打开随我挑。一旁的美国人不乐意,要求跟我一样的待遇。我很生气———你一个美国佬,跟我争什么争,你有钱待在北京慢慢淘。一吵才知道,美国佬是和我一样的‘穷书生’,明天也得收拾铺盖回去了。”

  “我绝对不是一个藏书家。”周振鹤声明。做藏书家要有钱有闲有时间,而他收书,不讲版本,不求品相,不弃残本,不求全帙。依此“宝典”,他收来了许多“图书馆不收,藏书家不重,目录学不讲”的“三不”书,还每每引以为豪:“这本《英文话规》是语法书,你们见过线装的英文书吗?连国家图书馆都没有!”“这两本民国外交总长颜惠庆的英文日记,一本两千块钱,当时狠狠心也买了。此人的日记大部分被上海档案馆收藏,却有两年的日记在我手上,包括1912年这个关键年份作者和袁世凯等重要历史人物的交往……”说起他的宝贝,周振鹤不吝露出平时没有的洋洋得意。

  他如同一个拾荒者,塞纳河边的小书摊上、柏林某条大街的一个角落里、日本京都一个佛寺的场院中,或是复旦周边的废品收购站都有他的身影。这只是为了把那些遗失的东西捡起来,重新带回到属于它们的地方。事实上,这也是对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贡献———一些书被认为没什么价值,而被随便抛弃,但有人就知道判断,收藏起来,久而久之,就保存了一大笔文化财富。

  周振鹤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做人在世界上只有两件事,一是不断完善自我,一是参与创造历史。”在淘书的过程中,他都实现了。

  (周振鹤:1941年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俞吾金读书法

  文/陈蓉

  “我老是想到黑格尔说过的人的两次死亡,第一次是精神死亡,第二次是肉体死亡。如果一个人已经不能学习、不能阅读、不能了解任何新的信息,那么他就在精神上死亡了,即使肉体仍然存在。”在书房里接受我们的访谈时,俞吾金教授如是说。

  “读书首先是我的兴趣。”俞吾金每天都会从繁重的工作中尽可能地挤时间来读书。地铁里、火车上,不管在什么场合,他的包里总是装着书。这种精神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时代———20多岁时,俞吾金是上海电力建设公司的安装工人,为支援“大三线”建设,他随公司到四川境内的金沙江建电厂。当地无书可读,他就每天翻随身带来的《新华词典》和《康熙词典》,回上海后有一次因为工伤休假4个月,在这四个月中他看完了马恩全集。

  对于读书,俞老师颇有心得:“散步式”阅读。大多数时候,人们是带着一定的功利性目的去阅读的。但人们也需要“散步式”的阅读,即完全无目的、无心理负担的阅读。这种阅读不但使人轻松,而且常常带来意外的收获。这不光是指那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突然豁然开朗了,也指人们对生活意义的顿悟、对自己性格的陶冶等等。

  坐“冷板凳”。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要真正在大学校园里做学问,就得甘于坐冷板凳。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但读书时一定要注意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我们首先要面向经典著作。正如叔本华所说:谁要是追求真理,就得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每一个思想大家都有一套独特的思维模式。不同思想之间,往往存在着撞击,有时候甚至会相互解构。我们看完一个思想家的作品后,一定要再看反对他的另一个思想家的作品,以及对第二个思想家提出反对意见的第三个思想家的作品……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另一方面,只有通过这种锻炼,我们的思维才会越来越灵活,才会不断超越。

  读而思,思则写。读书的目的是要引发自己的思想。但思想是飘忽的,只有写下来的东西才是成熟的思想。写作是读书的完成。俞吾金把自己每天脑子最清楚的时间都留给了写作。如果不出差,他一般早晨写作,下午午睡后继续写作,晚上看书。

  目前俞吾金已发表个人学术著作16部,学术论文百余篇,还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评论、

散文等。这些可算是他读书法的验证吧。

  (俞吾金:1948年生,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穷学生购书指南

  文/黄鸟

  复旦是上海最好的大学,当然也有上海最好的书店。但书店也像人一样,各有其性情神色。在下性喜淘书,偏又银子有限,复旦周围的几个书店是常去的,也有少许购书心得。以下纯属个人意见———

  鹿鸣书店国权路上盛名在外的鹿鸣书店,好书很多,也太贵。许多别的店已经卖半价甚至三折的书,彼处也坚持着九折的码洋。但有些书却是只此一家可以找到的,也只好忍气吞声,自认不爽了。

  左岸书店近来撤到了北区纪念路上图书市场里的一间小门面里。但鹿鸣的书,左岸大多也还有,可以打八折,还可开发票,新书也更新较快,是质素不错的书店。建议多去瞧瞧。

  三人行书店北区一条街上,原国风书店,打八折,不开发票,偶尔有100元送40元的活动。哲学、社会、政治、法律、历史的新书更新得最快。但店面太小,位置有限,新书仍然不全。

  大学城书店以国营和不打折出名,但它的特价部却是一个特色。偶然有打八五折和八折的,转一转收获应不小,它有许多连鹿鸣都没有的货色———或是偏、或是专、或是部头大、或是出版社小。这里就体现出国营的优势来了。

  经世书局以复旦版书最全,不常打折,今年因为百年校庆,好像复旦版打八折。那里是考研一族和复旦本校学生经常出没的地方———因为要买教材。还有一些很好的书,奈何价钱下不来。

  学人书店在第六教学楼门外,店面不大,以社科学术书为主,价钱始终是八五折。它的书大部分别的店都会有,但也有几种它进得要快一些。

  企鹅书店教工食堂楼下去年开的,也是八折不开发票,书不错,相对来说进货渠道也较宽,书籍按出版社排列,有的书出得早,很少见到,那儿也居然有,不过不多就是了。最大特色是里面常驻着一位中年诗人,见到漂亮女生就拉着谈诗谈文学。在下是粗鲁汉子,还没曾得到过如此荣幸。

  庆云书店南区步行街上的庆云已经全部改成三折特价了,书比较大路,但偶有佳品。缺点是进货是一阵一阵的,有时好书充斥,一下子卖光了,赶去晚了,就徒唤奈何了。

  博师学术书店在鹿鸣附近国权后路上,处在特价与新书价之间。中华书局的书能卖到七五到六八折,更有一些精装大部头卖到半价或以下,让人佩服老板的手段。书也常换,也常有惊喜收获,但这就要碰运气了。不妨常去看看。

  古月书店离博师二十米有个古月书店,是个旧书店。该书店老板有个坚定的理论,就是有的书你可以在图书馆看,读书人特别想买来自己拥有的书,对不起,一定是最贵的。在这个坚强理论的指导下,该店的书价都高飞远走,标得离谱,往往让我们望书惊叹。

  科技图书公司在教工食堂旁边,原先的理科书和特价书已经全部拉走,全部改为旧书卖场。旧书品种良莠不齐,但时有佳者,也较便宜。它是采取许多家旧书业者统一放在那里售卖的经营形式,因为业者人多,收来的旧书也不时重复,往往一套书可以有几种定价,大可以择最低者买之。

  买书要有节制

  文/方伟成

  前阵子跟一群学生谈起自己在上海复旦大学

留学的经验时,我苦口婆心地奉劝他们,如果有机会前往神州大地留学“取经”的话,一定要节制地、理智地买书。似乎前往神州大地留学的公费新加坡人都有这么一个“毛病”,就是喜欢买书。从复旦毕业的新加坡同仁还好,据我所知,从北大毕业的“京派”新加坡人情况还要夸张:他们竟然是几个人合订集装箱将书籍运输回国,用“衣锦还乡”来形容这种盛况,再恰当不过了。

  我为何要鼓励学生少买书呢?原因很简单,把这么多书运回国固然是一件很畅快的事,但是一旦这些货运到你家,你就得面临一个非常实际而头疼的问题:如何在家中有限的空间里,处置这么多“人间的财富”。我自己就因为书买得太多,家里又没有一个书房给我摆书,所以就只好睡在书堆中,“抱书入梦”。书多了,许多摆在书橱里“粘惹尘埃”,只供瞻望———你说这书买来又有“何用”?

  当然,虽说购书不宜求“无用”,但这并不是说我认为求学应当抱持功利态度。对一个文科生而言,读书本身就不应服务于其他任何目的,而是出于一种“痴”,想要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升华自我的灵魂。至今让我还十分怀念的一件事,就是在复旦留学时期,下课后骑着自行车“拜访”校园周围的书店(如左岸、鹿鸣、庆云书店、新文艺书店等),在里头翻书、淘书,不知不觉地晃掉一个个下午———如今回想过来,那还真可能是我人生中最自由、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日子。

  煽情的话就不多说了,下面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淘书经验:

  首先,我建议大家在踏入书店之前,要目标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买的是什么书,不要漫无目的地浏览。这就务求你对各专业各领域的学术研究情况做一番事前考察工作了。

  接下来要谈的是书的价钱。打折的书店,书的质量未必得到保证。我的做法是,先从打折比较厉害的书店开始看起,一路看到没打折的书店。如果能以最便宜的价格买到质量受到保证的书,这当然是最理想了;如果书的质量实在太差,我本人是不介意多花几角钱到其他书店去买。

  买了书,我一般在看完后用一两句简短的话记下一些读书心得,以示自己已将该书籍“消化”。一本好书,是在你把它读过一遍之后,便能够与你的人生搭起关联,给予你某种启示。卡夫卡说过这么一段话让我颇受感染,特此摘录,与君分享:“Oneshouldonlyreadbookswhichbiteand

  stingone.Ifthebookwearereadingdoesnotwakeusupwithablowtothehead,what'sthepointinreading?Abookmustbetheaxewhichsmashesthefrozenseawithinus.”

  我由衷地希望读者能够记住这么一点:读书,不过是一个过程。人生才是最重要,却也最难读懂和处理的文本。它之所以如此复杂,恰是因为它不断地在新、旧事物的轮替和刺激下,一再创生意义与奇迹。

  书读多了,也该是谱写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了。

  (方伟成,复旦大学99级中文系,新加坡留学生)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