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我国院士制度是存是废引发学术界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7:51 21世纪经济报道

  撰稿 贺莉丹(记者)

  官员垄断权力的体制造成科技资源的分配不公,致使科技资源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也造成了“院士神话”。

  12月初,科学界一场关于“院士制度存废”的讨论掀起波澜。事件的导火索是一个月
前,76岁的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周光召在上海召开的一次“院士圆桌会议”上,建议对院士制度进行改革。

  在我国,院士是最高学术称谓,当选院士意味着赢得极高社会声誉,两院近年来也承担了“政府智囊”的作用。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在即,在此当口旧话重提,显现院士们对于院士制度的种种疑虑已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院士制度存废争议

  媒体报道称,在11月16日上海举行的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院士圆桌会议上,与会的13位院士对现行院士制提出批评,“现在的院士类似于一考定终身,承袭几千年的科举制度”、“选举过程滋生腐败”、“院士整体水平下降”、“建议取消现行院士制”……知名院士竞相质疑院士制度,此番言论经网站转载引发公众如潮水般的评论,改革院士制度的呼声渐起。

  “我认为周光召先生提出取消院士制度的建议很有道理,这表达了光召同志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我深有同感和共鸣,但我相信这种建议不容易被接受。不过我真是希望学界、公众和国家领导能认真听取有关此问题的各种意见,并进行坚决的、必要的改革。”12月8日晚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告诉《新民周刊》。

  连日来,《新民周刊》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术界对院士制度存废颇有争议。

  有“反伪斗士”之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祚庥认为周光召的看法并不深入。他告诉《新民周刊》:“当前我们科技界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在院士制度,而是中国‘官本位’的科技体制,官员垄断权力的体制造成科技资源的分配不公,致使科技资源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也造成了‘院士神话’。如果科研体制被垄断,如果被垄断的体制失去监督,这种失去监督的权力体制就会造成学界腐败。从这种意义上说,院士制度反而能适当分散一些官员的垄断权力。”何祚庥承认,院士制度的一些缺陷产生了消极作用,但改革院士制度最关键的是要改革官本位的科技体制。

  院士制度是存是废,可谓见仁见智。正在台湾出差的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顾海兵曾对院士制度做过专门研究,他告诉《新民周刊》,专家教授本是一个充满个性的群体,硬要对其进一步划分等级,不免令人联想起分封制、等级制、爵位制;院士制度的终身制更是背离了优胜劣汰原则。他认为唯一的出路是对院士制度改革,改革的方法包括:对院士实行任期制(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淘汰制(每年或每两年淘汰5%或10%)、交费制(不仅不应拿津贴,还应交纳会费,这也是国际通行规则);也可以改造,比如,将院士全部改称为普通会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变为中国科学学会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变为中国工程学会会员,或者改为国家科技顾问或国务院各部委的科技顾问。

  以学术打假闻名的方舟子(新语丝网站负责人)在12月11日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认为,废除院士制度的说法太极端,也没有必要,就算废除院士名称,恢复到以前的学部委员称号,或改叫会员,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目前院士权力太大,地位太高,一些人实际上就是学官、学阀,甚至硬性规定重大科研项目必须由院士主持,非常不利于学术自由,这也是高官、企业家纷纷都想当院士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把院士当成一种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的荣誉称号;另外,也应该改变院士选举制度,不再由学校、研究所等机构申报院士候选人,而完全由多名院士在内部推举候选人,这样就可以改变当前各个机构包装院士候选人、为院士选举大肆活动的不正当现象。”

  相关报道:工程院副院长称对大批官员候选院士已有警觉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