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院士制度降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7:5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为院士制度降降温 2005年11月7日,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语重心长:“目前院士太热了,院士的过度升温没有好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也强调,“院士”只是国家授予科学家的一种荣誉:“院士既不代表政绩也不代表权力,它只是代表对过去的工作的肯定。学术要积累才有突破,
“院士制度要降温”,这是《新民周刊》记者连日来采访数位两院院士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同济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程院院士指出,院士制度其实是被炒过头了,当上院士后,一些人便频繁地出席社会活动,获取更多名利。 胡启恒院士坦言,目前社会上对院士群体持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现在社会上已经产生了一种想法,比如院士说的一定是对的、院士的主张一定是对社会有好处的、我们就跟着院士走,好像一旦成为院士,就自然在各方面都可以成为楷模,好像院士代表了科研能力、代表了智商、代表了正义……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被这样误导了。”她强调,社会人群是多样化的,人是一个抽象概念,人群质量的特征参数也是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的;院士是人群的一部分,尽管经过特殊挑选,但也不能够违背一般规律,院士在总体上是优秀的群体,可是并不能因此把他们理想化。胡启恒说:“我们不是抽象的、理想的人,院士也是普通人,我们只不过在某一方面做了有益于科学技术进步的事情,或者很大的贡献。” 但事实是,近年来院士增选频频升温。“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了重要地位,科学院院士代表了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地位,工程院院士则代表了在工程科学方面的学术地位。”邹承鲁院士说。 国务院规定,在我国,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我国的院士享受国家规定的院士津贴为每月200元(免税)。院士所在单位也发放地方院士津贴,发放的津贴金额从1000元/月到5000元/月不等。对于80岁以上的资深院士,国务院规定每人每年享有1万元的资深院士津贴,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此外,很多人更愿意给院士一个官场级别:院士相当于副部级。“在北京院士太多了,说是副部级待遇,但配车、配房也没有完全落实。比如说我所在的理论物理所就有9位院士,如果每个人都配车,车位都找不到。”何祚庥说。时至今日,78岁的何祚庥也没有享有“院士配车”待遇,平时骑着电动车上下班。 但在一些院士稀缺的省份,院士待遇却很优厚。西北某地区曾宣布一项政策:当地院士享受副省级待遇。曾有媒体报道,西部某省在省会举行隆重的院士配车仪式,12位两院院士都配发了别克轿车,配车仪式锣鼓喧天,记者云集。 重庆市人才网发布的引进专业人才待遇规定:院士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待遇外,市财政每月发给岗位津贴8000元,院士享受省部级干部医疗待遇。湖南科技大学引进院士待遇许诺:引进院士配偶随调,支付100万元人才使用费,100万元科研启动费,安排2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安装1部电话,配备1台计算机。山东一位院士也曾透露,他当选后,单位给多少万,所在市给多少万,省里再给多少万,加起来一年的“年薪”超过100万元。 各单位院士的多寡也渐渐成为衡量其科技实力的标志,江苏不少高校都从北京、上海等地聘请了院士做教授,多则七八名,少则三四名。有一所学校从北京聘了6名院士分别担任本校6个专业的带头人,不仅提高了这些专业的知名度,而且也招来不少慕名而来的求学者。 “社会上认为,一个单位科研能力高低就是看院士的数量,院士成为一个单位整体能力的代表。比如说院士的数量代表了一个学校的学术地位,清华、北大就会比院士的多少,院士多了,国家对它的拨款也相应增加,所以校长也会为增选院士而斗争。”何祚庥认为,这种“院士比拼”是没有道理的,国家对项目的评审和科研资金的分配不应该看院士的数量,院士多不等于成果多。 当选的院士往往身兼数职,忙于应付各种社会事宜。73岁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前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就坦言自己在当选院士后成为供人观赏的“花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最初几年,秦伯益兼任过国家和军队医药界各种评审机构的评委,不下十几家医药院校和政府机构请他当兼职教授或顾问。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