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财经时报:中国和平崛起的大问题及大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10:21 财经时报

  大问题 大智慧

  中国的和平崛起无法阻止,但绝非坦途。伴随着“中国威胁论”的喧嚣,资源、能源瓶颈凸显,贸易环境日益严峻,区域分割等待破局,而改革,需要找到新的动力。每一件发生在中国的事情,都已不再是单纯的“国内问题”。合理地运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需要更高的智慧。在摩擦中寻找共识,在改革中探索出路,2005年的所有尝试——不管是成
功还是失败——都是中国与世界,从“融合”走向“化合”的过程。

  大问题大智慧第1篇:中国的世界元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几十年如一日为改革鼓与呼,于今年3月荣获第一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他对中国近几年重

化工业运动甚感担忧,不遗余力呼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被纳入规划。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林毅夫长期研究农业经济学,重视中国自己的经验和个性,以自己的学识和洞察力,在几年前提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的设想,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中央明确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今年3月获得第一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近来发表文章抨击中国经济学主流抛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张对现有的各个经济学研究机构进行清理,引发了经济学研究队伍的调整。他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个方面同等重要。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一个外表看起来木讷宽厚的社会学家,对中国经济学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说中国只有5个合格的经济学家。此言一出,宛如火上浇油,去年以来开始的经济学家争议再次升温,对中国经济学家进行贬损成为一种潮流。

  《中国改革》杂志主编新望一位长期关注中国改革进程,关注乡镇企业发展的中年经济学家,面对当今改革步履维艰的现实,他提出改革动力不足,中国改革可能变成半拉子工程,需要重建改革动力机制,随后引发了寻找改革动力的进一步讨论。

  第6人失语者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学家一直是市场化改革的推动者。他们给政府部门出谋划策,给企业做咨询策划,出席各种学术会议。他们的文章占据了财经媒体的显眼位置,在众多学科的学者中,经济学家成为最活跃的群体。

  他们推动了改革的进程,在给大众传播经济学知识方面,担当了经济学启蒙者的角色。经济学在学科中成为显学,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美誉。经济学家群体则戴着改革功臣的光环。

  2004年8月开始的“郎顾之争”,引发了一场关于国企产权改革的讨论,坚持产权改革和市场化取向的“主流经济学家”备受指摘,批评他们的言论代表富人,漠视穷人利益。

  2005年7月顾雏军入狱,主流经济学家本该发言批评顾雏军鲸吞国有资产和圈钱的行为,但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中国经济学家群体整体陷入公众的信任危机。

  10月底,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和武汉大学经济学家邹恒甫分别发表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和“国内经济学家大多不入流”言论。

  对此,中国经济学家们大多选择了缄默,经济学家陷入整体失语状态。经济学家群体在短期内的形象反差如此之大,可见今日中国社会变化之剧烈。

相关报道:大问题大智慧第2篇:要素市场化迫在眉睫

     大问题大智慧第3篇:改革成败系于高层决心

     大问题大智慧第4篇:利益扭曲改革

     大问题大智慧第5篇:十一五规划不容扭曲

     大问题大智慧第6篇:由东往西和由南往北

     大问题大智慧第7篇:外部压力迫中国区域整合

     大问题大智慧第8篇:产业转移受阻制度藩篱

     大问题大智慧第9篇:能源透支后的反省

     大问题大智慧第10篇:民企望油兴叹

     大问题大智慧第11篇:倒挂促油价改革

     大问题大智慧第12篇:油荒抑或油慌

     大问题大智慧第13篇:引外部竞争破能源困境

     大问题大智慧第14篇:能源争夺下的中国立场

     大问题大智慧第15篇:中国威胁论毒瘤扩散

     大问题大智慧第16篇:世界贸易中的第6人

     大问题大智慧第17篇:贸易进入深水区

     大问题大智慧第18篇:角色更多与声音更大

     大问题大智慧第19篇:中美清除东亚冷战残余

     大问题大智慧第20篇:这一年终结了过去

     大问题大智慧第21篇:后冷战时代的和平崛起

     大问题大智慧第22篇:大国外交彰显王道

     大问题大智慧第23篇:新贫油时代来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