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方都市报:改变企业创新模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08:24 南方都市报

  专论

  “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系列评论之五

  自主创新成为中央和省委着力倡导的发展新战略,意味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要牵全身而动的部署。政府的示范、市场的配置、社会的风尚都是极重要的前提,最近有不
少文章对此进行了有益的阐述。而作为自主创新的真正主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则是关乎整体战略效果的终端,也同样应当引起讨论者的关注。

  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最基本的目的是带来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因为创新意味着改变市场,尤其是通过创造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和新的业务来创造新的市场。因此,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非常重要。但企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呢?这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先进的创新模式。现在国际上先进的创新模式是由不同部门的人、跨学科的人组成的复合团队。但在国内,比如目前院校所流行采用的课题组(多数是单干户、夫妻课题、师徒创新档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有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在我国目前还不能看到因创新而直接带来的销售总额及利润增加的总和统计数据。因此,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改变目前这种落后的创新模式。

  众所周知,出产品过程是由创新研发开始(创意、设计、原型),经过生产阶段(由小批量到大批量),然后进入市场(经过销售,再到售后服务)。现在的做法是几乎对应每一个阶段都成立相应的项目小组(课题组)来完成,围绕各阶段通过验收来展开工作。组长往往是某一领域的专家、首席科学家甚至院士,他们更关注项目的验收、关注所谓的科研成果。这样的成果并非创新意义上的成果。每一阶段的课题组或任务组只对自己负责的单个阶段负责。从时间顺序上看完全是一个串行过程

  串行过程成功率极低,几乎没有实现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及批量销售的可能;验收之日即是整个创新研发寿终正寝之时。首席科学家也没有能力对创新过程中涉及到的物资流、人员流、时间流、信息流和现金流进行有效协调。往往是经费花完了,任务完不成;追加了经费,也不能按时完成;勉强完成了,可工程化、产业化的工艺文档也没有;项目鉴定时,也就是项目退出市场之时。迷信项目验收、成果鉴定,而不是市场和客户的认可。沉湎于科研“成果水平”的孤芳自赏,而非创造经济效益、创造市场。研究人员关注研究过程中当期所得,而非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后利益所得。

  有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借鉴成功的国际性公司创新模式及其管理方法,由项目经理领导的首席科学家参与的复合团队。这样的创新团队,由跨部门、跨学科的人员组成。从创新的源头开始,围绕着创造市场来对整个创新项目涉及到的资源进行有效并行管理,全面对人、财、物及时间流、信息流和现金流进行管理。创新成果商业计划的可行性是衡量创新复合团队的惟一指标。

  许多国际性大公司的创新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2003年位列

全球500强中141位的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中的联合技术研究中心(UTRC)仅有450名研究人员,研发经费高达10亿美元,但其研究成果完全保证了联合技术公司的属下业务:Carrier空调、Chubb安全和消防服务、HamiltonSundstrand航空产品、Otis电梯、普惠航空
发动机
、Sikorsky直升机、UTC联合技术
能源
动力在全球的创新领先性,UTRC采用的正是这种并行的项目经理负责的创新管理模式。

  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三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位。我们的创新基础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这种创新优势不等于由此带来的产业优势。如果流程创新及其管理模式创新没有突破,投入得越多,浪费得也就越严重。只有有用的创新,有用的原始创新才能在企业的商业模式中起作用,赢得竞争优势,获得可观的利润。

  可喜的是,广东的不少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了,像广日电梯公司、广日停车设备公司近年来已经采用了并行的流程创新及其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面对市场的需求,广日的销售业务人员、技术部开发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工程部安装人员,甚至配套厂家等都直接介入到产品的研发创新过程中。从来自市场的创意到实现产品化,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研发时间比过去缩短一半以上,实现了由创新到产业化过程中每一步都精准到位。

  张竹筠 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