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陆志明:中国经济从回暖到复苏仍需努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1日08:21  东方早报

  作者:陆志明 

  随着积极宏观调控政策开始显现效应,中国经济已经在多个领域开始出现止跌回暖的迹象。据国家统计局4月10日发布的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信心回升,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也出现降幅明显收窄的迹象。3月份PMI指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达52.4,连续4个月回升。一般来说,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扩张。与此同时,前三月我国汽车销量全球第一、大城市房地产交易量显著回升、民航经营状况全面回暖、港口货物吞吐量止跌反弹等数据,也充分表明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一揽子政策已经明显见效,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迎春暖”的迹象。

  当然,相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状况来说,目前仍只是局部情况的好转,作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增长的主引擎——进出口在2009年前两个月同比下降27.2%之后,3月份进出口总值1620.2亿美元,同比继续下降20.9%。其中,当月出口下降17.1%,进口下降25.1%。此外,PPI与CPI指标也继续同步收缩的趋势,CPI一季度同比下降1.1%~1.3%,PPI降5%~6%。而另一个反映经济形势的先行指标——全国发电量,在2月出现小幅回升后,3月则同比下滑了0.7%。这些都表明整个宏观经济的复苏仍有不确定因素。

  那么为何在局部经济开始出现春暖的时候,整个经济仍未出现全面复苏?究其缘由,是因为出现回暖的主要是受政府积极财政税收政策影响比较大的部门,如汽车、航空、房地产等行业。但是从整个宏观经济增长的格局来看,出口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比较大的,而这部分又受到了次贷金融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

  次贷危机全面延伸至实体经济之后,海外市场的消费需求急剧萎缩,同时发达国家对外投资规模也大不如前。更有许多国家开始或明或暗地推行金融与贸易保护主义,除了直接导致东欧金融经济危机以外,也对中国的出口和民间招商引资产生巨大的冲击。珠三角、长三角等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区域均出现大量中小民营企业与三资企业倒闭,这对中国经济保持高增长也带来了冲击。

  得益于政府积极财政税收政策,并出现明显好转的众多部门,如汽车、房地产等行业均属内部贸易部门,而即使是钢铁这样并不完全依赖出口的行业也很难出现回复的迹象,近期价格依然需要不断下调,更不用说像纺织、化纤、机电等主要依靠出口的经济部门。除此之外,政府投资的阶段性与时滞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拉动内需的长期性,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之后,整体经济偏冷,而局部经济出现偏暖的状况自然不难得到解释。

  此外,事实上部分经济基础数据在转暖之后仍然出现下降,这除了说明短期数据受短期与季节性因素影响比较大以外,也表明短期数据的不确定较大,在缺乏全盘分析的前提下不能简单地将其解释为回暖或趋冷的迹象。如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中心统调数据显示:3月上旬,全国发电量增速在1%以上,而到了3月下旬,全国发电量又同比下滑2%左右。整个3月全月发电量则同比下滑了0.7%,此前的2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则小幅上升。实际上,诸如发电量这样的数据,判定其作为经济形势先行指标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健康的时期。一旦经济出现较大波动,这些数据也往往容易受到干扰,出现频繁的波动。

  此外,股票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从大的经济周期来考量的,如数十年间的几个经济运行周期中,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体现出了正相关关系,然而短期内股票市场受消息面的刺激较多,近一段时间股市出现的持续上涨,也难以判断其就是一个经济周期的“先行性”指标。

  目前正处于中国经济增长“保八”的关键时期,除了信心之外,最为关键的是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增长格局有个明晰的了解。只有在对真实状况有所把握的前提下,才能做出合理的政策判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使宏观经济早日过渡到平稳恢复的阶段。

  (作者系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经济 回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