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妍
“中国的航空公司要调整商业模式,以国内为主,国际为辅,国内航线赚利润,国际航线挣品牌和形象。”去年12月新上任的东航董事长刘绍勇针对民航商业模式调整的表态,似乎早早为本月20日国内航线的集体涨价埋下了注脚。
虽然民航局反复申明,此次涨价只是航空企业的自主调整,但据航空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几大航空公司负责人此前曾共同谋划上调机票价格,而最终确定的涨价方案也得到了民航局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4月22日《广州日报》)
高举着“巨亏”的旗帜,几大航空公司近日公布的08年成绩单,俨然成为了其理所当然涨价的凭据,年报显示,南航净利润亏损48.29亿元,国航净亏损91.49亿元,东航亏损140.46亿元。亏损向来是涨价的理由,而这次,披覆“企业行为”面纱的航空垄断行业,则试图以市场化下的企业自主调节这类字眼,堂而皇之地敷衍民意。在经济危机下背负太多民生之重的公众,却显然不情愿成为亏损的“替罪羊”,不少消费者就质疑,航空公司涨价为何不进行听证,甚至有人表示,民航此番联手涨价涉嫌价格联盟,其运价政策改变已经违反了价格法。
无论是公众对航空公司涨价不听证的诘问,还是对其涉嫌价格联盟的质疑,民航巨亏涨价的背后,都留下了太多急待释惑的未竞之问,比如,08年航空业为何巨额亏损?巨额亏损的背后为何仍是民航高管的“薪酬狂欢”?对此,有航空相关人士曾分析认为,08年导致航空公司业绩亏损,包括地震、世界经济形势不好等诸多因素。天灾人祸成为堂皇的理由,似乎又为亏损增添了几多涨价的砝码。
然仔细分析全球航空业去年的相关数据,却发现民航巨亏的背后似乎另有玄机。据了解,全球航空业去年亏损80亿美元,相当于500多亿元人民币,而仅中国三大航空巨头就亏损近300亿元人民币,倘若加上国内中小航空公司的亏损,中国航空业的亏损估计占到全球亏损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亏损在全球金融风暴中“独占鳌头”的现象耐人玩味。在当今民航高度垄断的情势下,无论是票价还是上市圈钱、国家注资,航空业都有着不菲的资金来源,而为何去年中国航空业的经营依然如此惨烈?
我们从年初航空业发布的公告,似乎可窥见其亏损的根本因由——由于去年的燃油套期保值,东航浮亏62亿元,国航浮亏68亿元——在去年油价“飞流直下”的情势下,中国航空业遭遇了燃油套期保值这一金融衍生品战争的“滑铁卢”。虽然航油套保一直是航空业内通用的做法,目的是规避因航油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经营风险,全球多家航空公司也都通过燃油套保对油价成本进行对冲,但中国航空业并未将其视作风险规避的手段,反而将其作为“赚钱豪赌”的工具,正是由于这种赌博心态,最终导致下注过大的中国航空业在航油价格急剧下跌后大幅亏损。
除了这些因企业投资失误造成的亏损,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积习痼病,航空业高管薪酬巨亏后依然涨声一片的现状,都不能不成为公众叩问此番民航联手涨价,独让民众承受巨亏之重的缘由。这种将自身之责推卸于民众的方式,似乎正演变成垄断行业的一贯手法,航空业也确乎走向了“国内赚钱、国外赔钱”的商业营销路子。正如一位评论人所言:“垄断企业大赚,百姓苦;大赔,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