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鸣:驻京办是旧体制遗留下来的病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1日08:26  东方早报

  作者:张鸣 

  潍坊市撤销驻外办事处的事,虽然按他们自己的说法,办得很低调,但还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舆论的一片议论声。CCTV《新闻1+1》4月9日播出《驻京办:撤销?转型?》,对驻京办的存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自打王晓方的小说《驻京办主任》问世以来,驻京办这样一个特殊的办事机构就闻名全国了。地方与中央,上级与下级,官与商,都在各种名目的驻京办以及驻外办里纠缠在一起,里面的名堂,据知情人讲,水很深,深不可测,那个小说仅仅讲了个皮毛而已。

  名堂多,水又深,因此而付出的成本,也是相当惊人,据央视报道,仅各地驻京办就达1万余个,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计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100亿元以上。再加上全国各地的驻外办,其开支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实际上,各地驻京办的花费,每年肯定不止100万元,一个地级市,扔下去1000万,也属平常。

  说起来,驻京办这样的机构,绝对属于中国特色,从本质上,它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各地为了跑物资、跑钱,没有人常驻北京,根本没戏,于是驻京办越设越多。在那个时代,办事就是这种思路,有一事,必有一人,有一机构。按道理说,计划经济时代结束,驻京办理应完成使命,也宣告结束才是,然而恰恰相反,驻京办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多,几乎每个县和大一点的国有企业,都在北京设置驻京办,并且在几个大都市,比如深圳、上海也设办事处。道理很简单,虽然计划没有了,但各种资源仍高度密集在中央的各部委手中,不仅是资金,而且审批权力也集中在各大部委。特别是自分税制改革之后,这些年行政体制的改革走了一条权力上收,责任下放的路线,越往下责任越大,要办的事越多,但事事得请示授权,地方政府,即便像珠三角和长三角这样的发达地区,要想有点大作为,必须“跑部前进”。所以地方没有个机构常驻北京,还真就麻烦。

  想办事,想取得资源,部委的大衙门正门口只有一个,大门进不了,就得走后门,于是,各种关系,各种能人都被利用起来,高官亲朋好友、老乡同学,高干子弟,或者假冒的高官亲朋和高干子弟,都出入于驻京办,拼缝,勾兑,说和,摆平,种种交易,说不清道不白。地方上正经事,做,不正经的事,也做,连为某些地方官跑官,驻京办往往也掺和,往往一个地方主要官员倒了,他任命的驻京办主任,也会随之倒下。至于各地驻京办开展经营活动,经商办企业,驻京办主任,亦官亦商,所办的企业,不明不白,挣了归自己,赔了地方政府掏。

  说白了,驻京办这样的机构,是旧体制遗留下来的病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得弊病重重,潍坊撤销驻外办事处的举动确实得到了不少叫好的声音,但目前这种权力和资源过分集中的体制不改变,驻京办就没办法真正消失。只有把这些不合理的体制因素改变了,驻京办才能从人们的视线里逐步消失。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驻京办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