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祚来:上访内容不妨公开讨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5日08:11  东方早报

  作者:吴祚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等文件,指出要推进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市、县党政领导要定期接待群众来访。

  完善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述,网络上总能看见一些因拆迁或者司法不公等问题而引发的上访事件,这些事件造成了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负面效应,所以许多媒体都予以回避,电视媒体上更是鲜见上访者身影。

  电视上为什么不能公开一些地方上访问题,并进而引起人们的讨论与关注,以促成问题的最终解决?

  最近接触一家南方电视媒体,并参与过一次他们的节目,他们致力于做零点时间的嘉宾对话交锋节目,当他们的编导与我讨论下一步节目主题内容时,充满焦虑与无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局面呢?因为他们不敢去“碰”现实问题。

  正是因为主流社会回避现实问题,所以现实的问题才不断涌现,才会有各地政府动用大量财力来截访,并封锁相关信息,更有甚者将长期上访造成心理扭曲的人们关进精神病院,也正因为此,才有北大教授孙东东语出惊人:99%的老上访者都患有精神疾病。

  两会期间,我与某市信访、政法委领导在一起聊天,我问他们,对于进京上访的人,真的没更好的办法应对?这位领导说,一些进京上访的人真的有精神疾病或者有点偏执,我们现在倒成了“弱势群体”。政法委领导成了弱势群体,他们同时受到三个方面的压力,一是访民,进京上访成为不二法门,他们不得不到北京来“截访”或“迎访”;二是上级部门的压力,一旦上访被有关部门登记,就成为地方行政过失,因为地方问题没有在地方解决;三是社会舆论的压力,他们的截访过程与方式饱受社会诟病。

  那位政法委领导给我举了几个例子,说明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可以说是“无解”,一个村民说自己父亲是解放军渡江战役的参与者,自己家里的船被征用,但他无法获得证人证据支持,只是故去的父亲向他说过,他就据此向政府部门索取补偿,甚至提出家人应在政府部门担任公务员或职员。面对这样的上访人员,你说怎么应对?

  近期中国社科院于建嵘先生提出将信访工作纳入各地人大职能之内,使各地人大发挥作用。我认为,除了制度建设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公开化,从央视到各省市电视台不妨开辟“零点上访”或“零点接访”节目,让有关领导、上访当事人、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具体案例,使问题公开于天下,看看到底是政府作为问题还是上访者个人问题,甚至可以开放场外热线或支持率调查,使民意也直接通过现场得到反映。

  公开上访相关内容,对社会具多重意义,一是使当事人问题得到真实反映,会对以后的政府作为起到警示作用,使政府在将来的各项事务中想得更周到,对民意有所敬畏,二是使具体问题得到现场解决或获得解决的思路,使那些真正无理纠缠的上访人有所收敛,三是使上访变成上电视,既降低了上访者上访成本、截访者截访成本,也使境外媒体少一份炒作题材。

  (作者系北京学者)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上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