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石川:驻京办的相关账目何不尽快公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6日07:25  重庆时报

  作者:王石川

  河南漯河和许昌两驻京联络处买到777瓶茅台全是假酒,此消息在社会引发热议。日前,两驻京联络处负责人解释称,这些茅台是为家乡的宾馆企业代购,并非用于驻京联络处的招待消费。(4月15日《新京报》)

  漯许驻京办购买假茅台酒的剧情,越来越跌宕起伏了。此次辩解再度点燃网民的愤怒与热情。事实上,辩解也是粗糙笨拙的,因为在硬伤累累的语境中,越辩解越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之感。因此,不少网民冷嘲热讽,“一派胡言!造假者可恨,撒谎者可耻”,“别抹了,越抹越黑,别把全国人民当傻瓜。”不知道这两驻京联络处负责人对这种民意反弹,是否有足够的心理预期,但显然,他们的解释都不足以使人信服。

  退一万步说,即便“代购茅台”的说法属实,那么两位负责人可有足够诚意,主动披露相关信息,以自证清白呢?比如将购买假茅台的所有细节公之于众;再比如,为回应公众对于驻京办全年经费的质疑,可将驻京办所有账目公之于众,将其在京城的一系列行为也公之于众,从而方便公众监督,加以核实。请问两位负责人,你们有这个诚意与勇气吗?

  无论如何,裁减驻京办当是必然,而当下,驻京办的账目首先需要公开透明,因为它们耗费的是公帑。据说有关专家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计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100亿元以上。此外,驻京办成了制造腐败的渊薮之一,也是民愤极大的政府派驻部门。2006年,国务院即要求整顿和规范驻京办管理,调查整顿驻京机构也成为中纪委的一项重点任务。在当下,不妨从取消数千家县级驻京办开始。

  公务支出缺乏公开透明,缺乏有效监督,缺乏成本核算,缺乏效益评估,这才是“假茅台丑闻”背后的真问题。所以要打消公众质疑,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尽快将驻京办相关信息予以公开。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驻京办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