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认为,中国今年经济增长将小幅超过7.5%的官方目标。但我们也提醒说,中国面临越来越大的经济挑战,为控制风险和平稳过渡到可持续增长道路,必须加快改革。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个机会。
中国经济经历30年的空前增长,目前增长模式已面临压力。金融部门和地方政府财政开始出现压力点。同时,人口正在老龄化。中国的发展战略高度依赖资本积累和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工厂转移,因此产生上述压力。
中国信贷存量非常高,并仍在快速增加,特别是在非银行部门。过去四年,信贷存量占GDP的比例从140%左右上升到200%。信贷快速增长往往伴随错误风险定价、资产质量问题和债务大量积累。尽管非银行中介机构的出现标志着金融中介活动市场化程度提高,但也带来了风险。
地方政府往往通过预算外融资平台为基础设施支出筹资。如果计算这类借款,估计广义政府债务将约占GDP的45%。这一债务水平虽然可控,但政府应对意外事件的财政空间没有那么大了。
金融部门与地方政府财政之间相互关联的风险反映了当前增长模式的深层脆弱性。产能的积累大大超前于最终消费需求,资本回报在下降。人口趋势表明,剩余劳动力将在2020年左右耗尽,所以越来越难通过将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到工厂来抵消回报的递减。
总之,中国的增长模式已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为了使经济更高效地使用资源,更具包容性,更依赖消费,必须推进金融、财政改革以及结构性措施。
进一步金融改革对于控制风险积累、提高投资效率、增加居民资本收益至关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放开存款利率;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对倒闭机构采用破产处置框架,消除有关金融产品和中介机构普遍享受隐性担保的看法;逐步从信贷分配的行政指导转向以政策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主要操作目标。
财政改革包括:赋予地方政府根据支出责任决定收入来源的更大权力;调整为累进、高效的税收形式;国企支付的红利纳入预算。这将对金融改革起到补充作用,有助于解决地方财政脆弱性,减少过度投资,并促进居民消费。
结构性措施能加强金融和财政改革的收效,降低经济对资本积累的依赖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构性措施包括:放松管制和降低准入壁垒,在各部门内部和之间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提高资源价格,以实现投资的合理化,并保护环境;改革户籍登记制度,提高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实现劳动者与职位的更高效匹配。
实施这些措施是一项艰巨任务,经济调整过程中可能要接受增长速度的减缓。但现在就应着手采取有关步骤,使中国能以环境可持续的稳健方式,向更高收入经济体的水平持续靠拢,并使更广泛的人口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
中国领导人已阐明改革目标,现在的重点是制定具体的改革计划并付诸实施。邓小平有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我们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本着同样的务实精神,塑造中国经济今后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道路。(作者Anoop Singh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本文由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吴成良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