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未来的教育改革将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以及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实行一年多考。据四川媒体报道,四川可能从三年后实施这一改革。
高考不分文理科,在2009年制订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时,就曾引起广泛讨论,但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并没有提到这一改革设想。这次《决定》明确提到不分文理科,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意之处。
在笔者看来,高考不分文理科这一构想是很好的,这么做可以避免中学过早分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出现偏差。但是,实行这一改革必须与考试、招生分离同步推进,如果离开了后者,而在现有的集中录取框架之下实行,可能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众所周知,目前的集中录取制度使得“教招考一体化”,中学教育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自然也就学什么。文理不分科后,既考文科科目,也考理科科目,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事实上,我国高考实行文理分科的初衷,也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
其二,文理不分科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在应试教育之下,几乎所有学科的教育都重视知识教育,应试化和功利化较为严重,想要通过增设考试科目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显然难以实现。
此次《决定》中提到实行考试、招生相对分离,这是破解基础教育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简单地说,实行考试、招生分离,就是中学自主教学、考试社会组织、大学自主招生。
按照这种招考模式,中学根本不必提文理分科或文理不分科,中学不妨实行学分制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学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喜欢文科的多选文科课程,喜欢理科的学生多选理科课程。学生在升学时,用统一测试的成绩申请大学,大学在综合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和面试考察的前提下录取学生。这就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也让基础教育真正摆脱应试教育。
由此可见,如果真正实现考试、招生分离,并不用强调文理不分科的问题,更进一步说,当前高考改革的关键就在考试、招生分离,高校应努力突破集中录取制度,如果不在这方面着力,而只是在考试科目上做文章,改革的价值有限,甚至会出现新的问题。
(熊丙奇,教育学者,海外网专栏作家)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