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在心里藏着一个偶像,不管他是政治的,还是商界的,或者是娱乐圈的,我都得提醒一下,你得有心理准备,他的形象随时可能会被颠覆,或者是毁灭。
这种偶像破灭现象适合政界、商界以及文化界的各个领域人物。比如,政治人物,还可以把希特勒揪出来来说一番。这个专制极权的疯子,当年可是无数德国人疯狂追随的对象,包括很多在全世界都算是顶级的哲学家,也都在为这个疯子高歌。当然,那时,他不是疯子,他是英雄。
商界的就更多了。以那个复杂的史玉柱为例,他绝对是很多人眼中的商业领袖,同时也是无数网游者心中的现实英雄,但更是无数被网游吞噬家庭幸福者的眼中恶魔。他也曾锒铛入狱,出狱后又再战江湖。以商业利益的视角看,算是个复活的英雄。但是,以公共价值来看,答案仍在风中飘扬。
最受关注的,还是文化圈的人物。文化本来也就是疗治内心积郁的手段,是提供审美愉悦的工具。所以,文化也经常与娱乐联系在一起。那么,这里就以最近在娱乐圈闹腾最凶的汪峰为例吧。
汪峰曾经写出过太多打动人内心柔软的文字,也吼出太多可以给无数人带来情感共鸣的声音。不过,最近,又有无数人对他不再是膜拜,而是吐口水。太多与他有关的私德传闻被揪出来暴晒,让很多人心中原本丰沛的汪峰,似乎快要被榨干所有的文化水分,不停在显露一身的干瘪与丑陋。
最新消息与内裤有关,说汪峰睡过女歌迷,女方为他堕胎洗内裤。与此相应的是,网上谩骂声铺天盖地,嘲笑讥讽一浪掀过一浪。至于他对章子怡的告白,更是被定格为“二手货”来当笑料。总之,这个娱乐偶像,不,对很多人来说算是文化英雄,形象正在无数人心中坍塌。面对此情此景,也许汪峰也会像他在《存在》中那样拷问自己,“我该如何存在?”
其实,越来越多的文化偶像也都在被揪出来进行道德拷问,进行人格示丑。曾经的文化大师,或者说文化大家,像郭沫若这种曾被无数中国人视为现代“诗神”的人物,像余秋雨这种曾被无数中国人在以苦旅书写情怀的人物,这些年也都被无数人重新定格一张充满媚相的丑陋面孔。至于曾经的青年文化偶像韩寒,自从掉进“代笔”深渊,在很多人心中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曾经被无数人视为文化女神的柴静,也同样因为一堆乱糟糟的婚恋情史,从人们心中的神坛上跌落下来。
现在的偶像颠覆以及形象毁灭,给我的感觉,很多时候就像是“文革”时代的游街示众,就是在给一些人物挂上一块牌子,上面标注着他的各种罪行与不堪私德,接受更多人审视。有的也算是振臂一呼粉丝云集的人物,有的也是曾让人觉得铁肩担过道义的英雄,最后就硬生生地被置于舆论平台上一次次接受人们嘲讽谩骂扔鸡蛋。最可怕的是,人们对那些“罪恶”,很多时候并不知情就跟着起哄。就像现在,到底有多少人看见过那条被女粉丝洗过的汪峰内裤呢?
都在说不破不立。这当然有道理。立起来的人物当然也要经受得住击打破损,否则也根本不可能真正长久站立。问题是,有两种现象还是值得反思,一种是对私人生活领域的生活方式进行过度挖掘,过于泛滥的道德谩骂,是否会对公共价值与文化精神形成重大消解?更重要的是,这种一窝蜂盲从起哄现象,里面纠缠着太多无聊、麻木、庸俗的人性,是否意味着阿Q精神并未远离我们的生活,是否意味着“文革”年代的游街示众现象只是换了一个频道在上演?
倒不是说那些文化偶像就真的没有问题,包括公共价值的短板。就像汪峰这个摇滚青年,作品也曾被寄予过太多的人文性与公共性,他也曾声称自己要像他的偶像鲍勃·迪伦那样为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歌唱,他也曾以一张《信仰在空中飘扬》让人想到鲍勃·迪伦的《答案在空中飘扬》,但又曾以一些充满迎合精神与讨好姿态的作品让人感叹缺少独立坚守,当然,又能通过中国好声音的舞台扔出《一块红布》让人看到坚持。
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我曾经也是我歌里写的那些挣扎着的人”。其实,我们更多人又何尝不是同样过着挣扎的人生呢?越是生活在这种充满挣扎的环境下,我们越应该提升自身的独立自省意识,而不能轻易掉进麻木与盲从中,掉进那种游街示众的游戏中。否则的话,我们只会生在一种“文化互害”的社会环境,自己随时也可能遭遇颠覆或毁灭,成为游街示众供别人嘲笑的对象。
(原标题:从游街示众到偶像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