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假日办27日在人民网等网站公布了三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方案,并再次公开征求意见。上个月10日,全国假日办也发布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向社会征集意见,引起公众的广泛热议。
随着被称为“史上最坑爹”的2013年假日安排即将“寿终正寝”,公众对假日制度倾注了更多的关切与思考。8成网友不满意,征集意见首日近200万人次参与……这些数字足以令人浮想联翩。
近日公布的三套方案赢得了不少掌声。客观地说,这是行政作为的进步:一者,从闭门造车到开门纳谏,有利于放假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二者,从具体方案上看,三个版本尽管新意不多,但总算从“单选”走向了“多选”,公开博弈,起码能消弭一些怨言。
只是,按照惯例,年底放假方案就要出来了,除了“三选一”,回旋的余地似乎并不大。但眼下公众的期待似乎还有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就现有方案来说,与其僵化地“三选一”,不如有机整合,汲取各个版本中的长处。有三位专家在面对三个版本的放假方案时,就给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选择,指出这三种方案各有所长,更希望能取长补短,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做好三方案的排列组合,也许比单纯“三选一”更深孚民意。
二是能否少些拼假的痕迹。今年民众最大的呼声,就是要求“拼假滚出假日界”。但纵观三个方案,后两个的缺陷仍然是频繁调休双休日,如果继续“凌乱”下去,难保2014年假日过后还是怨声一片。
三是希望假日安排不要搞成“朝三暮四”的游戏。经济发展了,生活提高了,假日数量似乎还是捉襟见肘。正因为总量没变、蛋糕没大,分起来才格外纠结。中国的假日总数相比西方要少得多,而对于春节这样举国同庆的传统佳节,七天假期也让人难以尽享传统风俗中完整的过年韵味,“春节假期增长”成为近年来呼声日高的一项提议。
此外,如何让假日安排不再成为“大锅饭”也是热门话题。各行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能做到 “和而不同”,也许更能照顾到不同群体的休假权益。
此前,有关“中国员工最不敬业”的说法甚嚣尘上,在笔者看来,中国人最勤劳却最不敬业的尴尬,与休息休假权的虚化大有关联。趁着征集民意的契机,读懂民众对放假安排的价值期待,也许纾解的就不只是一个放假心情的问题了。
(邓海建,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