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二:谁能体会自缢留守儿童的悲伤

2014年01月24日10:02  青年时报

  □陈小二

  过年回家,简直成了一条横亘在中国人心头长长的伤口

  1月20日上午,望江县华阳镇一所学校,9岁的三年级学生小林(化名)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孩子被发现时,缢死在厕所的横梁上。警方初步认定是自缢身亡。学校调查称,当天吃晚饭时,孩子外公外婆说爸妈不回来过年,小林的情绪低落,可谁曾想到,还有人因为路途遥远买不到票,有些人因为在外混得不好没钱买票,……由此,也就有了郑州10名老人,举牌“春节,爸妈想你了”在冰天雪地中呼唤孩子回家过年的一幕;有了妈妈9个QQ表情盼儿归的新闻;也有了小林因为父母无法回家过年而自缢的悲剧。过年回家,简直成了一条横亘在中国人心头长长的伤口。

  为了生存,有些父母不得不将孩子留在老家。我们不能仅仅谴责父母,对于许多来自于底层的父母来说,他们也想在城市里与子女团聚,尽享天伦之乐,遗憾的是,严格的户籍壁垒、城市中艰难的求学环境,令他们不得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有人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可让幼童在孤独中死去,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耻辱。这种类似于卖火柴的小女孩般的悲剧令人不寒而栗,悲从中来。我们国家的GDP已然是全世界第二,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孩子却在新年到来之前,因为父母不能回家而自杀,怎令人不唏嘘难过?

  小林的情况比较特殊——父母离异,各自又重新组建了家庭,他一直跟随外公外婆与舅舅一家生活……越是这样的孩子越应该得到关爱,可他得到了什么?现实中,我们还有多少小林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零散,孩子却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成为留守儿童中更为弱势的群体。

  类似于小林家庭这样的情况,现实中还有很多,一时半会儿可能也难以纾解。但短期内难以解决并不意味着不解决,人们可以从一点一滴的改变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例如,城市中对打工人员子弟学校的政策能否适当放宽一些,能否进一步加快异地高考改革,能否给予留守老人与孩子更多精神上的关爱?最主要的还是要加强地方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守得住人伦亲情!

 

(编辑:SN090)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官员闹绯闻,中法态度天壤之别
  • 环球时报:公务员“超国民待遇”说挺有煽动性
  • 新京报:方舟子为什么不能错?
  • 环球时报:中央3个小组名称指向政治改革
  • 广州日报:“人减半不影响运转”当有制度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