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警惕县城过度开发变“鬼城”

2014年03月07日07:27  环球时报

  贺雪峰

  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县级地方政府为了土地财政,大搞房地产开发,但房子却卖不出去,使得土地财政成了垃圾财政,进而导致严重的金融风险。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已十分严重。

  对中西部地区而言,政府能否获得土地财政,根本问题是要有房地产的有效需求。一般来讲,在中西部地区的县一级,房地产的有效需求并不大。因为当地经济不发达,缺少工商业的充分发展。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即使愿意买也买不起,就是买得起,也住不下来,因为农业生产必须就近,住在县城务农,显然不靠谱。

  在这种情况下,要获得土地财政收入,几乎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农民工的主意,因为农民工前往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打工赚了点钱,但很少有人能在当地买得起房。不过他们又不愿意回到村庄,因此就可能成为县一级房地产的有效需求者。

  为了土地财政,县市级政府就一定要调动农民工的需求。比较稳健的办法是宣传农民进城买房就是投资,房价会持续上涨的神话,并给予按揭贷款和政策支持。比较激进的办法则是不允许农民在农村原来宅基地上建新房,甚至不允许农民维修旧房,逼他们进城买房。一旦房地产开发过多,搞不好就会出现严重的鬼城现象,并引发金融风险甚至经济危机。

  此外,当前中国农民的家庭收入主要靠“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来维持,即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从事农业,获得农业收入,子女外出务工,获得务工收入。在农村生活,一个农民家庭会因为收入较高而支出较少,经济比较宽裕,生活质量比较高。而在县城生活,父母不再可能从事农业,而且因年龄太大无法务工;年轻子女在县城务工,收入远不如在沿海地区或大中城市务工收入高,而城市生活的消费又远高于农村。这样的进城农民家庭,经济就会非常窘困,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因此年轻人不得不离开县城到沿海务工,而父母则返乡务农。在县城购买的房子就只能空置。

  比县城发展房地产更可怕的是乡镇发展房地产。无论如何,县一级还有建设工业园区,发展二三产业的潜力,而全国绝大多数乡镇,都不可能再搞工业园发展二三产业。农民到乡镇买房子,既脱离农业,又无法从事工商业,如何住得下来?目前中西部地区,不仅县市一级发展房地产的积极性极高,而且乡镇一级也跃跃欲试,这是极大的问题。▲(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刘雪松-雪松 :王岐山说“星星”透露了什么信息?
  • 红网:提议禁播《水浒》是在重蹈焚书覆辙
  • 南都:独生子女家庭该不该获得更多优惠
  • 新京报:“奸淫儿童罪”,这个可以有
  • @龙兄 :将政治课改成公民常识课是个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