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卫列:全社会夯实“清洁消费”观

2014年03月14日07:20  环球时报

  贾卫列

  “天空中冒着毒气、河流中流着毒水、土壤中散着毒素、餐桌上摆着毒菜”,这是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对公众生活的直接影响。2013年的雾霾天彻底撕下了中国环境问题的遮羞布, “环境治理”不成为2014年两会的十大热点之一就显得不正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今天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是数十年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由此影响的管理体制、文化观念、社会习俗的产物。一方面我们高喊要原生态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煤炭消费每年增长2亿吨、汽车每年增加2000万辆,良好的愿望与消费的陋习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工业文明的生产活动排泄物“废物、废水、废气”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缺乏生态文明的伦理价值取向下的工业经济行为导致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和资源濒临枯竭、臭氧层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草地退化、湿地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泛滥和固体废物污染、辐射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生态系统退化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从根本上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生态文明的语境下,环境治理不仅仅是要让人民重新“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而是要全方位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模式。生态文明的发展观是自然环境发展与人类发展相协调的发展观,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资源最优化配置的手段。要利用生态科技和信息技术开发出最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协调进化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机械,开展清洁生产,建立循环经济体系,通过生态产业的合理布局把城市、城镇、农村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改变目前分区域治理、各行其是的不顾生态的政治模式,消除异地污染的经济一体化;建立起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对环境友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打造一个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体系。当前,全社会关注点只放在工业企业的“三废”治理上,我们必须以“雾霾”为契机,破除环境治理上的僵化思维,同时把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作为工作重点,倡导低碳生活,用消费影响生产。

  环境需要重新治理,经济需要重新定义,政治需要重新改革,文化需要重新选择,社会需要重新构建,这就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作者是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公务员涨薪不应被误读
  • 环球时报:俄罗斯这次真让西方成了纸老虎
  • 京华时报:马航失联事件开不起国际玩笑
  • 新京报:给没病孩子吃药的 幼儿园才“有病”
  • 环球时报:菲律宾耍无赖侵占仁爱礁就该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