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决策74期
主题:中国的边疆治理——历史与现实
时间:2014年6月18日晚上6:30
地点: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09
主持:何兵
主持:各位同学,各位嘉宾,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光临蓟门决策第75期“中国的边疆治理:历史与现实”。蓟门决策论坛是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和新浪网、《南方都市报》、《县市瞭望》杂志共同推出的一个关于公共政策研讨的论坛。今天的主讲嘉宾是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邢广程主任。 点评嘉宾:第一位是社科院西南边疆室主任孙宏年教;第二位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教授我关凯;第三位是《中国边疆适额研究》主编李大龙老师。第四位是北京大学世界史研究院副教授昝滔;第五位是社科院海洋问题专家王晓鹏;第六位是社科院历史学博士吕文利先生,大家欢迎!
下面我先作下背景介绍:我国的边疆,面积广大,资源丰富,民族众多,人口结构复杂,战略地位重要,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对整个国家的发展、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边疆乱了,要统一是不可能的。
在秦王朝时期,就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将疆域划分为若干个郡县并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统治,即所谓的郡县制。两汉时期(图),以中原为中心的传统统治区域明确区别的"四夷"确定为王朝国家的边缘性区域,“内诸夏而外夷狄”。唐王朝时期,将“先王封疆”确定为核心区,将“四夷”确定为边疆,那时候明确了全面的边疆观念的同时,以宏大的视野审视内地与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将边疆防御体系与边疆民族地区的设置结合起来,独创了羁縻府州制度。同时,设立安抚、征讨并重的都护府,这在唐朝诗歌里有很多反映。清朝时期,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唐朝也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版图比明朝大),清朝对我们的土地扩张起到很大的作用。辛亥革命以后,以国家边界来划定边疆的边疆观,逐步取代了把边疆看作王朝国家统治范围的边缘地带和夷狄之地的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边疆架构也被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体系中,现在有自治区等。
但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壮大越来越突出,大家都知道钓鱼岛问题,还有南海等问题,面对一系列的挑战,我国传统的边疆治理结构将如何重构与转型,才能构建起现代型的边疆治理结构?下面我们有请主讲嘉宾,大家欢迎!
邢广程:尊敬的何老师、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何老师给我打电话说要讨论一下边疆问题,我迟疑了一下,但后来觉边疆问题是我们应该讨论的,所以就选了“中国边疆治理—历史与现实”,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命题,下面讲讲我的观点。
确切地说我不是边疆问题的专家,但我的团队对边疆问题很有研究。下面我讲几个观点,边疆治理是从历史到现实,是一个时间维度,即古代边疆问题、近代边疆问题、现代边疆问题、包括当代的边疆问题,四个时间维度,研究边疆问题,主要从中国的“三边”来讲:一是中国的边疆问题,二是中国的边界问题,三是中国的周边环境。说到边疆本身要从三个支点来说:中国边疆的安全问题、中国边疆的稳定问题、中国边疆的发展问题。所以我把的观点先向大家展示一下。
第一,中国是一个不善于开疆拓土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被世界广泛误读,似乎中国就是一个扩张性的国家,其实不然。翻开中国的历史,尤其是疆土历史,能非常明显地发现,不是这样的。大家看这个图就知道了,人家(俄罗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疆拓土的国家,俄国从一个莫斯科国发展到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国,后来可能是因俄罗斯领土太多,经营不过来,就把阿拉斯加很便宜地卖给美国,现在俄罗斯比较后悔,但当时不知道阿拉斯加下面有什么东西。所以,边疆不能光看国土,还要看国土下面东西。再看图,这是我们伟大的中国长城(图),这是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图)。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长城在古代,修的不仅仅美丽,而且,还有战略防御功能和军事功能。但克里姆林宫不是,俄罗斯比较大的城市都有克林姆素,它的意思就是城堡,根据我的理解,长城是战略功能,克林姆林是战略推进的堡垒。
从世界眼光来看,俄罗斯在历史上是最善于开疆拓土的国家,英帝国是日不落帝国,也是最善于海洋扩张的国家。美国是当今最能控制全球的国家。所以,我们经常说“守土有责”,基本上是“守”,但俄罗斯、美国、英国,甚至日本都要开疆拓土,这也是民族历史上的传统思维。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最危险的方向是来自北方和西北方。这个图非常有意思,这是西汉(图),这是西域。大家看北有匈奴,南有羌,我们控制的是河西走廊,是一个非常狭窄的战略通道和西域相联系。河西走廊战略通道不得了,使得中原和西域有战略上的联系。
现在我们谈丝绸之路经济带。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不是游山玩水,凿穿丝绸之路,联合西域这些国家打匈奴,战略目的非常明显:断匈奴的后路,缓解匈奴从北方对西汉构成战略危险。这个目的没有达到,却意外地开拓了丝绸之路。目前为止,对河西走廊的战略位置,我们研究的不是很透。
看北宋,北宋王朝所面临的压力来自于北部和西部。南宋更是如此。所以,在历史上,这个位置很重要。另外是明朝,明朝和以前的朝代不大一样的是,海洋和陆地都面临着战略压力。古代中国,中原王朝两次陷入灭顶之灾都是来自北部方向,一个是元朝灭了宋朝,一个是满族南下建立了清朝。元灭宋,清灭了明。现在看是内部的事情,但从中原王朝视角看,可以看到当时北部的压力很大。
第三,中国半推的大模样。唐朝是中原王朝将其版图拓展最大的王朝,我们的西部几乎包括了现在东亚大部分。五个朝代给中国古代版图提供了大模样:秦、汉、唐、元、清。
历史上中原王朝和北部的游牧民族、少数民族在政权上发生过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战争,最著名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以,农耕文明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有巨大的冲击力。
第四,古代中国边疆的经济文化的拓展。这个我就不展开了,前面都是讲中国古代边疆的疆域安全问题,从中国王朝视角看,北部的少数民族对中原构成威胁。汉代的罗马帝国时期离我们很远,构不成威胁。俄罗斯9世纪才形成的,那时候还没有俄罗斯。所以,域外不构成威胁。
古代的边疆经济发展很重要。秦汉开始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和中亚地区、欧洲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商贸往来。中国的茶叶、丝绸以及其他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向欧洲运送,欧洲的产品也运到中国来。我们现在种的很多植物,包括黄瓜、胡萝卜都是从西域,甚至更远的地方传来的。从边疆角度看,古代中国的区域还是比较开放的。
从文化角度来看,拿唐玄奘为例,我认为唐玄奘比较走运,虽说是取经,但却因文化交流,后人给他写了《西游记》,所以,名气比较大。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不应该忘记法显这个人,当时,他从陆上的“丝绸之路”出发,途经印度、斯里兰卡,后又从海上“丝绸之路”回来,兜了一圈,因为运气不好,没有人给他写书,所以没有名气。从这三张图片可以看出(图),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从边疆角度来看,输入和输出比较明显。
刚才从安全稳定和发展边疆,讲了中国古代的边疆状况,因时间关系,我想说的是,中国古代从秦汉到清朝,对边疆治理都有一套方法,如汉朝时期,我们就实行了一种都护府统治。唐朝也是。清朝入主中原后,也有自己的一套治理方式,如在我国东北地区、新疆都实行将军治理方式,包括现在看到的蒙古、西藏地区建立的体制,所以,在边疆治理方面,从汉朝到清朝都有一套完整地治理边疆的战略、策略和规范制度。这里就不多讲了。
古代中国边疆关系是由一个中主国和旁边附属国之间构成的关系,即中藩之间的关系,通常所说的“三边”,指边疆、边界(古代边界问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边界问题)、周边。
回顾历史,从近代到现代,仅仅一两百年,中国历史上受冲击最大的不仅是边疆,还有陆疆和海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