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岚:地产的归地产,哈佛的归哈佛

2014年07月24日17:32  法制晚报 收藏本文

  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哈佛大学签订了金额为1500万美元(约9300万人民币)的“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一事,引发网络热议。不少人提出疑问,国内致富的地产商为何助学国外而不选择中国高校。对此,潘石屹在其认证微博上回应,这次助学金只帮助在这些学校的中国贫困家庭学生。

  乍看上去,网上对潘石屹的质疑很有一番道理,其一是哈佛不缺钱,上得了哈佛的也不会太穷,而国内高校有的是贫困学子;其二是潘石屹等一批地产大佬之所以富得流油,是因为很多中国人都在辛辛苦苦地当“房奴”,所以地产商应该懂得感恩、懂得回馈国内百姓。

  但慈善终归是慈善,做了就比不做强。我们想知道的是,那些质疑潘石屹的网友当中,有多少人认真捐助过国内的高校?当然,大家或许不如潘石屹富有,但有大钱捐大钱,有小钱捐小钱,做慈善的重点在于有没有那份儿心,而不必攀比谁给得多谁给得少。举例来说,如果是那位捡废品资助10多名贫困学生的邢台张大爷站出来训斥小潘,他可能更容易虚心受教。

  捐资助学不是缴纳税款,想捐多少、想怎么捐全凭自觉自愿,别人本就无权干涉。关于“国内致富就该回馈国内”的想法,细想想则混淆了一些概念。在商言商,不想赚大钱的地产商肯定是脑子有病,至于国内的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刚冷一点就有人急着救市,那其实是“顶层设计”的问题,根子不在地产商。打个比方,一个饭馆儿既然打出了10元自助随便吃、生猛海鲜全都有的招牌,就不该责怪食客们吃得肚儿歪,而吃货们也不太可能反躬自省,觉得自己亏欠了饭馆。

  换言之,我们应该让慈善的归慈善、地产的归地产,讨论潘石屹捐资助学的新闻时,不应该把地产商有没有“原罪”的问题裹挟其中。地产商的确不该富得流油,房奴的确不该背负那么重的十字架,但那是另一篇“大文章”。

  除了拿地产商的“原罪”说事儿,网上也有人质疑潘石屹给哈佛捐钱,其实是想给儿子买张“门票”。如果此说为真,我们就更应该淡定。毕竟,哈佛到底有没有节操,和咱们这些上幼儿园都得彻夜排队的人关系不大。让哈佛的归哈佛,咱们还是更多地关注一下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国内高校究竟是拿钱去盖大楼了还是在培养大师?比如说,国内的慈善机构怎样去改进工作才能少些负面消息?怎么做才能破解信任危机?

  本报评论员  庞岚

(编辑:SN171)

文章关键词: 潘石屹 哈佛 慈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解放日报:别让“扒粪”快感淹没向善之心
  • 京华时报:消费者不能成洋快餐“脑残粉”
  • 人民日报:西方民主应听得进批评
  • 环球时报:回看7-23,当时舆论幼稚而偏激
  • “崔方大战”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