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游戏 | 邮箱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天气 | 答疑 | 导航
首页 滚动 图片 国内 国际 社会 体育 娱乐 科技 财经 军事 专题 网评 评论 传媒 论坛 回顾 排行


  随着新世纪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制造”已成为全球流行词。
  2002年,中国仅对美国贸易顺差就高达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也逐渐成为“反倾销”的众矢之的。2001年,中国遭反倾销调查数量占全球15%,2002年则升至17%。如何看待和应对“反倾销”成为我们今日关注的焦点。
[评论]
 ●新浪专访 中国入世后反倾销胜诉第一人曹德旺   ●新浪时评 看待反倾销更需要用平常心
  我们企业的出口则意味着我带着2000工人在国外打工,解决了2000人的就业问题。“中国制造”的积极意义也就正在这里。>>全部 [评论]     外国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同时,我国也已经拿起了“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可谓有来有往。因此,我们没有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认为对方是在找事。>>全部 [评论]
 网友评论==>
 ·是谁让列强感受到了中国的压力?
 ·我赞成国外对中国某些产品反倾销
 ·我们的商品为何就卖得此便宜?
 ·中国应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
 ·中国的商品为什么不到印度销售 new
 ·人力成本低并不等于生产成本低 new
  ·中国彩电厂家单独应诉不可取
  ·价格走低乃国内恶性竞争结果
  ·国际贸易要守基本“游戏规则”
  ·中国家电业应反思“价格战”    
  ·在合理的情况下有利润不是倾销 new
  ·“世界工厂”实为“世界工具” new
  ·当发展中国家面临“反倾销”
  ·第三只眼看中国遭遇反倾销
  ·永和的豆浆高附加值的秘密
  ·买SONY,因为人家的东西实在好
  ·被称为“世界工厂”当之无愧 new
  ·我们没有多少高档商品可出口 new
   

调查问卷

据调查,“中国造”已占据国外日用消费品市场的“半壁江山”,更有人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你对此有何感想?
带来巨大顺差,好事
附加值过低,不好
不好说

据WTO“2003年上半年反倾销调查报告”统计,中国大陆成为受反倾销起诉最多的WTO成员,对此你的看法是:
正常的经贸现象
中国企业不适应规则
是对中国企业的歧视
说不清楚

栏目说明

  我们力求从独特的视角出发,结合新浪的观察员评论和对权威人士的专访,引领大众对热点新闻和各类社会话题进行深度讨论。
   >>欢迎来信来稿!

往期回顾

·娱乐明星当选杰青?
·从老国脚被打说文明
·黄金周掘了几桶金?
·北京交通路在何方
·语文改革风波
·中国院士“危机”
·性博物馆遭遇尴尬
·透视中国问题留学生
·聚焦业主运动
·文科状元不能上大学?
·中国跳水队遭遇滑铁卢
·大学生打工要交税?
·有多少遗产够我们糟蹋
·科幻之父在落寞中死去
·北大改革需忍痛前行
·向限养说再见
·大学成了“修道院”?
·“告诫”就是冒犯吗?
·该不该赦免杀妻科学家
·SARS点燃中国精神
·新同居时代
·文坛的“叫喊”
·你喜欢“偷窥”吗?
·祸起野味?
·干得好不嫁得好
·直面非典战胜恐慌
·保护学生的权利?
·向白衣战士致敬!
·富翁征婚惹风波
·关注问题大学生
·向战地记者致敬
·以难民的名义
·知识分子的腐败危机
·中国“病人”
·电影分级迫在眉睫?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贸发展迅猛,制造业增长是全球最快的,1985年至1990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上升了1.86倍,而1991-1996年又上升了3.75倍,1980-1997年的17年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从1.4%上升至5.9%。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098亿美元,外贸总额跃居世界第6位;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吸引外资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地。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转向海外,“中国制造”的品质及含金量不断提升,竞争力越来越强。一些著名品牌包括联想、新浪网、海尔等被列入“中国品牌战士”。有人认为“未来全球十大品牌中至少将出现一个中国品牌”。[发表评论]
  ·每日电讯报:中国品牌10年内将进入全球十强 ·数字与声音:“中国制造”遭遇“反倾销”
[“中国制造”热浪与美元疲软]
  “中国制造”行销世界背后的因素之一是美元持续疲软,但“中国制造”不能寄希望于随着美元贬值来搭便车。美元走软,人民币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货币在贬值,中国出口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容易成为其他国家攻击的目标,他们对“中国制造”似有合围的势态,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响亮。一个国家出口的迅猛增长往往会产生贸易摩擦,进而连带到汇率问题。[发表评论]
  ·观点:欧美打压“中国制造”意欲何为? ·斯诺的北京笑容与“中国制造”的扼喉之痛
[“中国制造”的真相]
  “中国制造”的实力到底如何?据统计中国内地工业产值只占全球5%,远不是“世界工厂”。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应该有丰富的产业分工和更多的技术、人才、管理成份,而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搬到中国的大多是其体系中低端的部分,而非核心技术。
  事实上“中国制造”面临诸多战略难题:低层次的价格战付出了高昂的环境和资源代价,忽视新产品的研发,缺少“中国创造”的自主品牌;面对市场总是一哄而上,缺乏统一的战略决策;廉价的低素质劳动者数量惊人,而高级技工严重匮乏;市场竞争环境不完善,泡沫在所难免。[发表评论]
  ·揭开“中国制造”真相 ·“中国制造”实力如何? ·“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面对的世界舆论]
  目前中国产品在日本广受欢迎,对此日本媒体抛出“五张王牌”,鼓励日本企业东山再起,在先进生产方式、及时响应客户、专利技术、质量品牌、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打败中国;在美国,跨国公司纷纷将工厂迁往中国,中小企业面临压力,“中国制造”被当成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替罪羊,媒体大肆报道失业者的“悲惨”和“中国产品威胁论”,使普通老百姓对“中国制造”逐渐反感。
  但一些美国专家指出,失业潮并非因中国而起,责备中国夺走美国的职位毫无道理,对中国启动贸易保护机制将损害美国经济,中国不仅是一个竞争对手,更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市场。[发表评论]
  ·中国制造不容乐观 ·美国制造业面临压力 ·美国失业潮并非因中国而起 美国应向香港学习
 
  当“中国制造”昂首走向世界的同时,也遭遇了严重的反倾销障碍。目前全球反倾销立案总体呈波浪上升趋势,中国“受灾”最重。据统计,2002年,在全球发起的276起反倾销立案中,有47起是针对中国的,中国遭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占当年全部案件的比例由2001年的15%上升到2002年的17%,国外针对中国产品采取的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为36起,也列全球之首。今年1—9月,国外对我国企业反倾销立案34起,涉案金额约8.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立案数目有所减少,而涉案金额则同比增长45%以上。
  那么什么是反倾销?它对中国贸易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如何看待中国在世界上遭受到的日趋增多的反倾销调查?我们该如何应对?[发表评论]
[什么是倾销与反倾销]
  一种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地区)即为倾销。某产品如被指控倾销,进口国可实施反倾销调查,并最终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反倾销本是用以抵制不公平贸易的一种措施,但也日益被用作“武器”。中国之所以屡遭反倾销,主要是因为目前全球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一些国家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歧视态度;此外我国近年来出口发展快、顺差大,以及国内企业的无序竞争也是导致反倾销诉讼增多的重要原因。  [发表评论]
  ·关键词:什么是倾销和反倾销? ·反倾销基本常识及申诉应诉指南 ·中国产品为何屡遭反倾销
[理性看待反倾销]
  到2002年底,国外对中国反倾销立案已超过500起,占全球案件总数的14%,居世界各国之首,给中国出口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直接损失,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主要障碍之一。
  这种针对中国商品的贸易保护,并非偶然,当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崛起时,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尤其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其实并非一些国家协商合围“中国制造”,只能说是各自出于各自的利益来保护国内制造业、打击竞争对手,不仅仅是针对中国。面对完全有可能继续增加的反倾销,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发表评论]
  ·“反倾销”成为中国外贸的主要障碍 ·外国对华“反倾销”案2005年将达到高峰
[给反倾销安上预警装置]
  目前,发达国家越发频繁地拿起倾销与反倾销武器,并且建立了反倾销预警机制,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缺乏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能力,不善于运用世贸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诉不积极,从而助长了国外反倾销的指控。作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最严重的国家,我国亟待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
  目前我国在汽车、化肥和钢铁三大行业的进口反倾销预警机制已初步建立,但还应迅速建立针对出口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准确、迅捷地预警中国厂商受到其他经济体的反倾销调查成为当务之急。[评论]
  ·中国应给反倾销安上预警装置 ·反倾销该反就得反 ·我国首起应诉反倾销案追踪
 
  一些国家把失业增加归咎到中国头上,对此,一些美国学者指出,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下降是全球性趋势,这有力地驳斥了中国出口导致美国失业增加的观点;而欧盟至今拒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由此引起中欧贸易上不少摩擦,但有学者指出事实上中国已成为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
  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看法不尽相同,除了反倾销,“中国制造”还面临着更危险的隐患,比如“337条款”和“特保调查”。一些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合围”是出于各自的利益,未必是“合谋”。关键是怎么应对,尤其对于反倾销,中国企业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国家应该加强相关的指导,吸取教训,尽快建立和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不仅要应对别人的反倾销,也要“反”别人的倾销。[发表评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论坛聊天邮箱手机短信息 值班电话:010-82624488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