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行程 详细>>

视频报道 更多>>

不支持flash

中美联合声明 全文>>

中美关系
1 中美决定继续建设伙伴关系,以推进共同利益、处理共同关切、强调国际责任。
2 美方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
3 双方强调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美方表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4 双方重申,尽管两国在人权问题上仍然存在重要分歧,但双方都致力于促进和保护人权。[更多]
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
1 中美两国在促进亚太及其他地区和平安全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同意加强沟通与协调,应对紧迫的地区和全球挑战。
2 中美强调致力于最终实现无核武器世界,强调需要加强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以应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等威胁。
3 中美一致认为,保持朝鲜半岛和平稳定至关重要。[更多]
经济合作
1 两国领导人同意推进全面经济合作,并将依托现有对话机制。
2 美国将重点减少中期联邦赤字;中国将继续加大力度扩大内需。
3 中方将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包括进行审计以确保各级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并依法公布审计结果。[更多]
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
1 双方认为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是当今时代两大重要挑战。
2 重申继续就能源政策进行交流,在石油、天然气(包括页岩气)、民用核能、风能和太阳能、智能电网等领域进行合作。[更多]

“美国对中国有期许,期望中国能在朝鲜问题上帮助美国。”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表示,此行朝鲜问题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
  在朝核问题上,中国表面上通过了制裁,但是不是要加大力度,这是个考验。目前美国整体的国内环境是经济不给力,但在朝鲜问题上,美国国内没有人批评美国,不像伊拉克战争的时候会有反对之声,现在好像形成共识,美国没有外部压力,没有出现制衡美国的前提条件。

自去年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后,两国关系因“美对台军售”问题而急转直下,也成为去年中美关系难有突破的起因。
  在两国最为敏感的台湾问题方面,中国国台办主任王毅曾在10月下旬访问华盛顿,密会美国务卿希拉里、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以及多名智库专家,为胡锦涛访美打第一剂“预防针”。

奥巴马在双边场合曾多次提及汇率问题。在上个月的首尔二十国峰会上,他与胡锦涛会面时就花了大部分时间讨论了汇率问题。而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多尼伦近日也表示,希望在胡锦涛访美之前看到中方在汇率方面的进展,“到了胡锦涛主席访美的1月份时,正是检验(汇率)进程的好时机”。
  “但人民币汇率问题也不会像前两个月那样来势汹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表示,汇率问题整体可控。

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访美时,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对杨洁篪强调,有必要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据悉,多尼隆与杨洁篪举行会谈时奥巴马也在场。
  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一直盯着人民币汇率不放,中国解释说只是通过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贸易不平衡。中国的说法是对的,但是,也要正视贸易不平衡问题,如果升值不是唯一有效的解决方法,那么就需要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案。

奥巴马为胡锦涛设私人晚宴
奥巴马为胡锦涛设私人晚宴

奥巴马总统将在白宫官邸的传统家庭餐厅为胡锦涛举办一个小型私人晚宴。

  与国宴和欢迎仪式不同,私人晚宴并不是国事访问中必备的程序,有或没有都可以。但是如果设了私人晚宴,就说明宾主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奥巴马此次为胡锦涛主席访美设晚宴,意在表达出非常希望以朋友的身份与胡锦涛进行真心的交谈。

白宫罕见预演仪式
白宫罕见预演仪式

白宫进行了欢迎仪式的预演,这对熟谙流程的白宫而言也是非常罕见的。

  与国宴和欢迎仪式不同,私人晚宴并不是国事访问中必备的程序,有或没有都可以。但是如果设了私人晚宴,就说明宾主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奥巴马此次为胡锦涛主席访美设晚宴,意在表达出非常希望以朋友的身份与胡锦涛进行真心的交谈。

高层密集互访铺垫
高层密集互访铺垫

“红毯”早在去年9月份已铺开,两国高级官员频繁地互访被媒体称为“铺路”之旅。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美国朝鲜问题特别代表博斯沃思、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布雷纳德、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等先后来华访问。

  2010年中美关系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后危机时期的战略试探。中美在战略上通过小幅调整试探对方,谨慎地处理双边关系和多边外交领域中的分歧和矛盾,努力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棋局。[详细]

  • 和平上演“夺冠赛”
  • 《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和中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冠军国家和潜在冠军国家之间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卫冕和夺冠之间的挑战和迎战的对手关系。而21世纪的中美博弈,“由于存在许多的利益共同点”,不可能是 “决斗式”的,只能是“田径式”的。
  • 争夺话语权
  •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由于涉及人类生存前景、经济和能源安全以及复杂的利益分配,越来越成为大国争夺世界软权力的战场。冷战结束初期,美国对环保话语权的需求不大。中国未来将独自面临更多的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但发言权却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因此中国、印度等国未来将会谋求与其责任相匹配的发言权。
  • “竞合关系”助推世界进步
  • 卡尔表示,中美在众多全球性问题和地区性问题上存在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当今的中美关系是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更占优势。因为在经贸合作领域,较中国需要西方国家而言,西方国家更需要中国。21世纪中美的竞争,将为世界进步提供巨大的活力和推动力,而不是为世界带来灾祸。

  通过新年伊始的一系列两国密集互访,白宫或对中美关系重新定位。“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处在一个不确定期。所以胡主席此次访美的时机很重要,有助于美国明确对中国的战略定位。”[详细]

  • 合作与竞争并存
  • 围绕贸易、台湾、西藏等老问题,以及自主创新和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中国军事现代化、人民币汇率、网络自由、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公正待遇等新问题,中美之间的竞争将是明年中美关系不可回避的方面。竞争不会对中美合作的大局造成太大的冲击,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等合作机制还将会不断推进。
  • 多边外交舞台上互动更具有竞争性
  • 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联合国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气候变化、G20峰会、东亚峰会等问题上的立场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在国际制度改革问题上存在着不同意见,围绕转制和建制的问题,中美关系将更具有竞争性。
  • 继续引发地区热点频繁爆发
  • 围绕巩固同盟关系、拓展伙伴关系和参与主导地区多边和双边机制等问题,美国在2011年还将有更多的动作,特别是频繁的军演和高调的军事亮相必将引发地区局势的紧张。与此相对应,中国在地区战略上的目标也将会趋于清晰。

动画演示胡锦涛访美

不支持flash

中美关系大事记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代表团的访华打开了隔绝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
1971年7月9日至11日
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为尼克松访华铺平道路。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这是中美第一个联合公报。
1978年12月16日
中美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这是中美第二个联合公报。
1979年1月1日
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双方签订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
1979年7月7日
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美贸易协定,规定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
1982年8月17日
中美两国政府就美售台武器问题发表“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售台武器。这是中美第三个联合公报。
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10月29日,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声明》。
1999年4月6日至14日
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朱镕基总理和克林顿总统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发表联合声明。
2003年12月7日至10日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确保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五条原则,布什总统表示赞同。
2005年8月1日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在北京举行首次中美战略对话。
2005年11月19日至21日
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访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布什总统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2006年4月18日至21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双方一致认为,中美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良好的中美关系对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具有战略意义。
2008年8月7日至11日
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应邀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其相关活动。
2009年4月1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伦敦举行首次会晤。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

关注美国亚洲战略:重返亚洲

  • 经济:海外重心发生变化
  • 美国与亚洲的贸易额是其与欧洲贸易的两倍,美国经济的增长也越来越依靠来自亚洲的资金。
  • 安全:中国成首要关注点
  • 在美国战略家眼光中,中国是唯一有能力挑战其霸主地位的国家,美国战略转移是应对中国崛起的安全需要。
  • 影响力:亚洲因素上升
  • 美国经济持续向以加利福尼亚为代表的西部转移,奥巴马的个人背景也有深刻的亚洲烙印。这些因素为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提供了社会基础。
  • 战略:对过去失误的弥补
  • 过去10年,美国全力反恐,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美国对亚洲是口头重视、行动缓慢。恰恰在这10年内,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迅速扩展,地区合作进程不断深化。

2010年历次胡奥会

4月12日胡锦涛同奥巴马在华盛顿举行会晤。[详细]

6月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多伦多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详细]

11月11日胡锦涛在首尔同奥巴马举行今年以来的第三次会晤。[详细]

相关专题

2006年胡锦涛访美
2006年胡锦涛访美

2006年4月,胡锦涛出访美国。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