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福利建设从看淡“百强县”开始

2015年08月24日09:44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百强县”中其实有一些贫困县 “百强县”中其实有一些贫困县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传涛

  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22日公布,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并列第一,江苏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分列第三、第四名。在新常态下,今年公布的百强县有三个特征性板块发生了变化:“辽宁现象”板块淡化;“苏北速度”板块分化,内部相对速度和质量出现较大差异,发展格局进一步调整;“中三角崛起”板块强化。(8月23日中国新闻网)

  每年,我国都会有一个新的“百强县排行榜”。每当这个榜单公布之间,许多人都会拿着放大镜找一找自己家乡或是周边县域的名字,若能光荣上榜,则可以引以为豪一番。然而,鉴于近些年以来“百强县”种种问题被曝光,我们不妨淡化“百强县”排名,继而转向福利建设和制度创新。

  今年的“百强县”,下了一个“双黄蛋”,即有两个第一名。这一点,非常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解读。其实,关于“百强县”,还有许多可以讨论的问题:一是,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只有一县上榜,这让许多人感觉不可思议,即便许多县已经成为了区,仍然让人难以置信;二是,“百强县”中其实有一些贫困县,即有些县域既是贫困县,又是百强县,比如,排名第12的内蒙古准格尔旗和第23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还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中……

  以上几个问题能够说明以下几个现象:首先,许多地方可能并不在意能不能进入“百强县”,而有些地方则要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其次,因为百强县与贫困县都能享受一些政策,则可能导致有些县域拥有了“双重身份”,这已经形成了一种讽刺。而在评选过程中,相信地方县级政府都可谓煞费苦心,出现造假现象再所难免。

  可以肯定,只要是与排名有关,就难免少不了这样那样的功利心。有的官员可能想在上级政府那里获得表扬或表彰,有的可能就是为了争一口气,争个面子和形象。但无论如何,当下的“百强县”评比与排名已然问题多多。且达到了让公众难以相信的地步。因此,即便这样的大排名可以存在,也只是经济区域发展的一个参考数据,其真实性与权威性也应该遭受广泛质疑。

  早在2007年,真正的官方排名即由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排名就已经被叫停。原因是有经济发展至上、以大为强的嫌疑,忽视人文、环境的影响,有违科学发展观。之后的“百强县”排名有时来自于民间数据库,有时来自于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但是,固化的评价模式也已经让整个社会陷入了审美疲劳。

  更重要的问题是,“百强县”的评价指标之中,大部分只反映县域发展整体情况,而极少能反映当地百姓的福利现状。“百强县”排名,说到底,仍然是GDP考核的变形。虽然考核名目繁多,但仍然只是面子考核、形象考核,而不是里子考核。以至于“百强县”的“强”的概念,只是县政府强、县财政强,而不是老百姓富、老百姓强,更不一定能够体现在当地百姓的幸福指数上。而新一届政府一贯强调“要让人民共享改革红利”的经济发展理念,单纯讨论一个县的经济大数据,已然意义不大。

  尤其是,对比一些已经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或是免费医疗的国家级贫困县,如陕西宁陕县、留坝县以及湖南桑植县,这些上榜的“百强县”根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扩大社会福利的受惠群体,没有任何理由不提高广大百姓的福利。在重面子更重里子的现代社会里,各个县的领导们不妨进一步看淡“百强县”排名,继而转向创新福利制度、提高社会福利的工作任务上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福利 百强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