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京报-核心报道专题 > 正文

浙江青田稻田养鱼:世界农业遗产的两难处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05:12 新京报
浙江青田稻田养鱼:世界农业遗产的两难处境

稻田里养鱼的方式,在浙江青田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 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浙江青田稻田养鱼:世界农业遗产的两难处境

田鱼是青田县著名的特产,为一种变种的鲤鱼,有四种颜色。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今年5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了5个古老的农业系统,作为世界农业遗产进行保护。作为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农作方式,浙江青田的稻田养鱼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惟一的入选项目。

  在专家看来,入选世界农业遗产对青田的稻田养鱼模式会是一个促进,但当地那些掌握这一技术而又专心养鱼的人正在迅速地减少,稻田养鱼处于濒危状态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与世界文化遗产不同,农业不只是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力,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专家承认,世界农业遗产的保护在全球范围内还是首次,该保护什么,怎么保护,一切还在摸索之中。

  清晨5点,杨民康准时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下地看鱼。现在正是5月底,他的10亩田里都蓄满了水,几百条红色的鱼在空荡的田埂间缓慢游动着。“再过几天,就可以把秧苗插到那些养满鱼的田里了。”

  杨是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龙现村人,当地有名的养鱼大户。他养的鱼叫田鱼,一种变种的鲤鱼,有黑红黄白四种颜色。

  田鱼是青田县著名的特产,而杨民康在稻田里养鱼的方式也是一项古老而实用的农业养殖方式。在我国,这种养鱼方式仅在浙江、江苏、广西等很少的区域存在。

  今年5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了5个古老而濒危的农业系统。由它们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遗产系统———世界重要农业遗产系统。按照粮农组织的解释,世界农业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农业遗产保护项目将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

  中国青田的稻田养鱼就是此次被评选出的世界农业遗产之一。6月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派官员到龙现村为青田县的稻田养鱼举行世界农业遗产的挂牌仪式。龙现村也将成为世界农业遗产在全球第一个挂牌的保护区。

  作为当地的养鱼大户,杨民康被邀请出席。

  随着挂牌时间的临近,杨民康显得有点惴惴不安。给人递烟时,手会不由自主地颤抖。杨民康解释说,他受教育程度不高,说不好普通话,因此有点害怕去见联合国的外国官员。

  杨民康说,他不清楚什么叫世界农业遗产,也不清楚稻田养鱼怎么就被评为世界农业遗产,只觉得这似乎和老祖宗有些关系。

  而在关注世界农业遗产问题的专家看来,入选世界农业遗产对青田的稻田养鱼模式应该会是一个促进。毕竟,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当地那些掌握农业遗产技术而又专心养鱼的人正在迅速地减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传统已经在一点点淡出他们的生活,稻田养鱼处于濒危状态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龙现村的遗产秘密

  龙现村位于青田县东南,是个远离一切交通干道的村落。

  1999年,龙现村被国家海洋总局认定为中国田鱼村,村口有费孝通的题字。一片片的水塘分布在屋前屋后。那些未曾插秧的梯田也都注了水,就仿佛砌在山上的一层层水池。田里、塘里都是一尾尾鱼,或聚拢或分散。杨民康说,这个村子在稻田中养鱼已有近700年的历史。

  龙现村现有农田396余亩,水塘140多个,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田鱼优势。村里人女儿出嫁,有田鱼(鱼种)作嫁妆的习俗,象征热爱劳动和致富。

  按杨民康所说,村里最原始的稻田养鱼是一种粗放的养殖方式,只要将田鱼放入注满水的田渠中,任由它自生自灭。

  除了食用及卖钱,村里也有人纯粹为了喜欢而养鱼。他们都是些年迈的老者。他们会将屋子用石柱支撑,然后将底部挖空,注了水养田鱼。有些鱼养了十年、几十年了,也就有了感情,不吃不卖。据村里人说,最老的一条鱼曾养了38年,重15斤。

  杨民康的养鱼方式和他的祖辈们相比已有很多不同。他养的鱼越来越多,原始而散漫的方式被愈来愈多的技术所充实。

  “放鱼一般在2月底。”杨民康说,要等田里水温在10℃以上了,才用生石灰对水田消毒。然后放入用盐水洗过的鱼苗,“要在一天的清晨或傍晚时放鱼苗,中午水温太高。”

  放鱼之前,杨民康会先将田埂堆高,一般高出稻田50- 60厘米。他妻子伍丽贞就坐在家里用竹篾、枝条编织拦鱼栅。杨民康还要到山上捡些樟树枝、松树枝,把它们浸泡在稻田里,用来防治鱼体上生寄生虫。

  伍丽贞是金华人,嫁到青田县之前根本不知道稻田里还能养鱼。她负责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3点用麦麸、米糠等天然饵料喂鱼,“龙现村很多人养鱼是不喂的,那些鱼就很小。”

  伍丽贞喜欢看鱼在田里找食物,觅食时,鱼搅动水体,翻动泥土,“就像牛在耕地。”伍丽贞现在不用下地除草,而这是她以前最烦做的事,“那些猪毛草、鸭舌草不除去,它们就会和水稻抢夺肥料、地盘、水分和生长空间。现在好了,都给田鱼吃了。”

  实际上,稻田养鱼的这种好处正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所关注的:种稻结合养鱼可以提供宝贵的蛋白,对管理雨育系统的自给农民尤为如此。稻谷可为鱼类提供遮阴和有机物质,鱼类又可以为水提供氧气、吞食有害昆虫、有益于养分循环。

  龙现村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村里依循一种古老的规矩,将这些溪水公平地分到每户人家的田里。水质差一些的就排到沟里或塘里。“水对稻米对鱼都很重要。就是因为青田的水质好,所以田鱼鳞片都是柔软的,可以吃。同样的鱼苗放到金华去养,鱼鳞就会慢慢变硬。”

  在9月份水稻收割前后,杨民康会分批将田鱼捞上来。

  除了出售鲜鱼,杨民康更多的是制作田鱼干。在溪水边,他有间四五平方米的小房间,专门用来烘制当地著名的特产田鱼干。杨民康说,做鱼干时,鱼要一剖为二,两片鱼肉要均匀。然后,在鱼肚里抹盐,腌制约10小时后冲洗干净、晾干;再用铁制筛子放在温度约50℃的炕上烘烤。炙热的烟火将鲜鱼烘熏到鱼骨松脆为止。熏制好的田鱼干色泽黄,鱼骨脆,是龙现村地方名菜“田鱼干炒粉干”的必备原料。

  不安分的遗产持有者

  在龙现村,一些稻田虽然蓄满了水,但看上去里面鱼并不多,有的只浮着几条鱼。杨民康说,“那些都是家中的老人没事养着的。这年头,年轻人不愿意再留在村里种田养鱼。”

  天气好的时候,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就坐在门口晒太阳。然后就是放了学后,孩子们飞奔的身影。村里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偶尔有些中青年人还是操着外地口音。“那些都是江苏、四川来这里打工的人。本村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国了。”

  杨民康说,由于历史渊源,龙现村是青田华侨的发祥地之一。在清末就有人去欧洲经商。而那么长的华侨史都是因为青田县穷,山多石头多,地本身不好种,年轻人就想着到其他地方去发展。当初的稻田养鱼也是因为水田面积有限,稻鱼共生可以节省空间。

  杨民康粗略统计,全村50户,只有7户人家无人在国外。龙现村村委书记吴亮镕的统计是,龙现村现有人口765人,已有650多人侨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种现状让胡瑞法感到忧虑。胡是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教授,也是此次参与申报世界农业遗产的中方主要人员。“世界农业遗产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劳动力机会成本的问题。原来从事传统农作的人为了谋求更高的劳动力价值而改变先前的劳作模式,甚至放弃原有的劳动技术。”

  吴亮镕有3个儿子4个女儿,现在只有小儿子和小女儿留在他身边。小女儿还是被他从西班牙召回来的,为的是帮他经营餐馆。吴亮镕的长子在奥地利,原先也是青田县的干部,辞职后去奥地利开餐馆。如今已在当地拥有了一套600平方米的别墅。吴亮镕骄傲地说,儿子家的一个客厅就能摆十几张圆桌,容纳100多名客人。

  “没办法,要靠种田养鱼发家致富真的很难。”杨民康说。按照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一亩田只能产20公斤鱼,养1亩鱼需要1年,按活鱼1公斤30元算,农民养一亩鱼的收入也就600元。“而村里很多户人家只有几分田。”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