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老工业基地的牌照将花落谁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12:47 《决策》杂志 | |||||||||
本刊记者 王运宝 没有了各种论坛上的争论,也没有了大小媒体的喧嚣,在关于中部崛起的中央10号文件正式下发之后,各地反而出现了一种“异常”的平静,而这种平静背后正在发生着什么呢?
如果仔细品咂中央的政策就会发现,在农业方面已逐步形成政策体系之后,对于中部已经“等”了三年的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且,针对中部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将会是率先出台的10号文件配套政策。那么,在中部众多的城市中,谁将会是最先的受益者呢?中部老工业基地的“牌照”,将会花落谁家? 东北办的中部课题 “中央早已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却是在‘等’字中走过了三年。”这是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三年来,从文件描述到政策出台,经过了怎样的决策脉络呢? 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老工业基地普遍进入“疾病多发期”。最早的专门针对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政策套餐”,是200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即中发[2003]11号文件,其中,针对中部地区的一些老工业城市,“条件成熟时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给予适当支持。”至于什么是“条件成熟”,并没有具体说明。此后,中部六省地方政府一直在积极争取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能够尽快纳入国家政策的“笼子”。但与地方上的热闹相比,中央决策更多了几分“沉稳”,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支持政策仅仅限于东北三省。 “转折”发生在2005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会上通过的2005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按照中发[2003]11号文件的要求,就中部地区老工业城市纳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范围,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问题开展研究。 随即,东北办将“中部地区老工业城市纳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范围及政策支持课题研究”列为2005年度重点研究课题。2005年9月13日,东北办政策体制组在洛阳召开“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政策支持课题研究”工作会议,中部六省的发改委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洛阳会议”除了分析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面临的五大问题外,重要的是就老工业基地的确定标准问题和对中部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问题进行了研讨。 对于老工业基地的标准,与会人员基本赞同按以下四类标准界定:一是历史标准,指“一五”、“二五”及“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工业基地;二是投资主体标准,主要是由中央政府财政集中投资建设的工业基地;三是规模和行业标准,重点指具有相当规模,以能源、原材料、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的城市或区域;四是历史贡献标准,是对全国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工业基地。因此,通常说的“老工业基地”与“国家支持的老工业基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家支持的老工业基地应根据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贡献、地位作用、困难状况和支持效果等综合评价后予以确认。 整整半年之后的2006年3月13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司长、东北办政策体制组组长刘铁男,在北京主持召开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政策支持研究课题总结会议。 课题报告明确指出:单纯的老工业基地并不能成为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的理由,国家将重点支持的只能是那些处于相对衰退之中或者面临严重困难、需要国家帮助的老工业基地城市。报告提出了相对衰退标准、结构老化标准、经济转型困难标准、社会负担标准、资源压力标准、战略潜力标准、地方财力标准等7大标准25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最终确定国家支持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的范围。 同时,提出了分阶段实施分类支持的政策,一是比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持政策;二是结合中部老工业基地实际给予的特殊支持政策;三是资源型城市支持政策。 这个课题研究范围涵盖了中部老工业基地35个城市,其中,安徽和河南各8个,湖北和湖南各6个,山西4个,江西3个。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方法初步划分为资源型、原材料型、装备制造型、综合型以及其他型老工业基地进行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蚌埠、合肥被列为综合型,淮南、淮北为资源型;铜陵、马鞍山、安庆为原材料型;芜湖为装备制造型。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对报告做出批示:“这项工作做得好。请与地区司商议,共同提出‘东北振兴’相关政策适当延伸到中部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具体指导意见(明确适用范围、政策内容、方法步骤等)。”东北办也选择了中部六省若干个城市进行测算,测算内容主要是关于财政政策,包括增值税、所得税、豁免的历史欠税等;社会保障政策,中央、地方包括企业需要的经济补偿金;企业改制政策,企业办社会、企业办大集体;金融政策,包括过去老工业基地的欠息、不良资产等。国务院东北办将对测算之后的数字进行研究,作为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的依据参考。 从候选到入围:哪些能对号入座? “我们已经按要求上报,至于最终确定哪个城市,目前还不知道。”这是记者在采访中部六省的发改委时,得到的“标准答案”。作为具体负责制定所在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实施意见的职能部门,中部六省的发改委工业处表现得格外低调。 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选择部分老工业城市,比照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给予支持。”其中蕴含的政策原则虽然是明确的,但是“部分老工业城市”如何选择呢? 从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政策支持研究课题组”初步确定的范围来看,是很小的,仅把太原、长沙、南昌、武汉、淮南、洛阳六个城市列为中部老工业基地支持的城市,也就是中部六省一省一个,这就是被经常提及的“钦定”的老工业城市。 但是,对于中部六省来说,范围显然太小。统计表明,被称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项目,在中部地区城市集中布点的数量并不亚于东北许多重工业城市,如洛阳和武汉分别占了7个、株洲占了4个。至于“二五”以及“三线建设”的工业布局,中部地区是主要集中地,太原、郑州、黄石、十堰、襄樊、宜昌、湘潭、南昌、蚌埠等都是具有相当分量的工业城市。经过中部六省发改委的共同努力,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课题组”同意扩大范围进行研究,于是就有了后来考察的35个城市,基本涵盖了中部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它们通常被称为“候选城市”。 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在关于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2005年基础性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中,提出的中部老工业基地的名单如下:太原、大同、阳泉、长治;郑州、洛阳、平顶山、焦作、安阳;武汉、黄石、十堰、襄樊;长沙、株洲、湘潭;合肥、芜湖、淮南、淮北、马鞍山、铜陵;南昌、景德镇、萍乡、九江,共26个。安徽是最多的,有6个城市“榜上有名”,仅仅与国务院东北办课题组相差一个蚌埠。 中央有自己的候选名单,从下到上中部六省也列出了自己的“花名册”。早在政策支持体系课题启动之时,中部6省提出的老工业基地共23个,其中湖南就提出了长沙、株洲、湘潭、娄底、邵阳、衡阳6个城市,显然是大大扩展了。在安徽,省发改委工业处4月28日召集蚌埠、淮南、合肥、铜陵、安庆、马鞍山、芜湖和淮北八个国家支持的老工业基地候选城市,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各个候选城市按照7大判别标准25个评价指标进一步细化、测评,明确各自定位,提供数据支撑,并提出具体的支持政策。 同样,江西省发改委工业处在最初下发的关于填报老工业基地城市统计表的城市是南昌、景德镇、九江、萍乡、新余、赣州、鹰潭等7个城市,江西省上报的也正是这7个。山西省发改委则将山西省总报告及太原、大同、长治、阳泉四市分报告上报国务院振兴东北办。 尽管现在还不能最终确定哪些城市入围,但从这些信息的交集中,初步的名单就已经可以确定。然而变数依然存在,普遍呼声较高的洛阳、太原、淮南、武汉、株洲、南昌等城市,就一定能“入围”吗?至于其他的城市,只有拭目以待,等到最终的结果。 谁与谁的“暗战”? “在国家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没有对申报的城市进行审批之前,不适合报道。省里也没有最终确定是哪些城市。”这是记者在采访安徽省发改委时得到的答复。同样,中部另外五省发改委对于这个问题也异常谨慎。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负责人如此谨慎? 记者了解到,在延伸到中部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批城市中,每个省份只分配到了一至两个城市指标。众多的城市、少量的指标,在中部崛起机遇的巨大利益推动下,引发了六省众多城市间的“暗战”。看似正常的城市申报,就成了一场不同寻常的争夺战。 比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适当延伸到中部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位移”,足以让很多城市欣喜若狂。作为“中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支持研究”课题组成员的河南省发改委价格研究所所长高树印分析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振兴中部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会率先出台。”因此,争夺享受政策支持的中部老工业基地的“牌照”,对于各个城市来说,就变得非常现实,也可看出中部城市对政策支持的殷切期待,更有媒体称之为“天上掉馅饼”。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进展情况看,最能吸引中部城市眼球的莫过于财税政策的支持,尤其是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改革试点延伸到中部地区。2006年6月3日,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建凡在2006中国税收高层论坛上透露,根据中央的部署,中部崛起也会实施增值税转型试点。按照王建凡的说法,增值税转型的制度准备不需重新设计,“东北有一个很现成的蓝本”。 从上到下确定改革政策仅仅是一个方面,从下到上的“地方智慧”其实早已经开始。在中部的老工业基地中,洛阳是启动较早的城市之一。早在2005年初,洛阳就成立了由洛阳市发改委牵头,在洛阳市办公厅、国资委、高校等多部门参与下,几经修改,至2005年8月,10余万字的《洛阳报告》最终完成。这是到目前为止,对某一个中部老工业城市最全面的分析样本。 在河南,与洛阳同样具有充足的理由竞争国家政策支持城市的还有郑州、焦作和平顶山。焦作和平顶山是两个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享受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是理所当然。郑州相比其他城市,其老工业基地的身份还是显得分量不足。但是,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领头雁”,郑州的地位和发展机遇就显得异常重要。同时,在河南省全力推动郑汴一体化进程的当下,如果郑州能享受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就会有向开封延深的空间。因此,郑州入围第一批政策支持城市与否就显得尤为敏感。 而在湖北的武汉、黄石、襄樊和十堰等城市中,武汉不仅是老工业基地,更在国家的发展战略定位中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武汉基本上一个“钦定”进入的城市,而黄石是武汉城市圈的成员,另外就可能在襄樊与十堰中产生。同样的“故事”在中部的其他省份安徽、江西和山西都在上演,比如在安徽,皖江城市群已经明确写入中央10号文件,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视野,作为皖江城市群成员的马鞍山与铜陵,同样都是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也可能有城市入围。山西大同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是“底气十足”积极争取,但是山西的资源型城市数量太多,不到最后任何城市都不会“主动提前退场”。而最有“创意”的是湖南省,鉴于正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现实,湖南提出长株潭“打包”申请,另外再申请一个,这样湖南就有四个城市入围,大大高于其他省。但是记者了解到,湖南的这个“特别策划”已被国家发改委否决。 如此看来,中部六省有关职能部门对城市选择的慎重和对外的低调,就不难理解了。-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