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身体的悖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7:37 新世纪周刊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2005年著有《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一书,从身体的角度阐释了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又如何在近代被当作“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和治疗的漫长历史。

  新世纪:您的研究是从身体切入的?

  杨念群:我不是做医疗史本身,我是看医疗进入中国之后,其实关心的是一个现代政治的问题。它怎样改变了中国人的政治观、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对周边世界的看法。我考虑的是中国人最切身的身体变化之后,所以从身体政治谈起。

  有位人类学家朋友谈起,西医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对中国最大的影响不是坚船利炮,对中国人的身体加以改变,才是最大的影响。从华佗之后,中医外科几乎消失了。切开中国人身体对中国人个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在耶鲁大学访学时,看到30多幅油画,一看都是很令人震惊的病人,有的瘤子和一个人的身体一样大,还有一部分表现的是切了瘤子之后的中国人是怎么样的。通过中国人身体的改变,让人看到一个人从病态变成一个新生体。

  新世纪:新生的过程使中国人开始逐渐接受西方医学。

  杨念群: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政治干预的过程。中国人观念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能改变的。现在把你的身体改变了,使你更健康。传教士在这个图画中传递的一个信息就是,身体是可以改变的,虽然你受之祖先父母,但是你病态。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界线。以前是不允许被改变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中医讲究养,把它养大,人死不了,只要不破毁它的外形,其实它内部的东西已经溃烂了。病态的东西切离你的身体,后现代的说法是他者。原来的瘤子是他者,他者离你而去,一个健康新生的人留下来了,那就是你。

  新世纪:在《再造“病人”》中有一段话很有意味:“村民生病,先求‘香头’,也就是巫医,不得已才请中医,最后才请西医,常有延误不治者。这是因为‘仙方’较之大夫看病要便宜得多。”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句。前面递进关系似乎是说,村民还是相信西医的,后面的总结是说,西医收费最高,所以求医者少。

  杨念群:我觉得医患关系不是简单的信仰问题,而是效果问题。有时是一种心理的不舒服或者很难把握的状态不好。西方可以通过牧师告解,也就是心理医生。在中国历史上,承担这种责任的就是巫医。我2

  002年在秦岭调查时专门调查过一位“黄大仙”,她是一位对人性了解至深的中年妇女,非常机敏,能看明白来者复杂的心理和周围的人际关系。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是一个人际网络里的关系。

  新世纪:她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尤其是乡里乡亲具有地缘关系的人。

  杨念群:你不能把她看成一个医生,只能把她看成一个方地上解决你生活问题的顾问,我感觉黄大仙们不会消失,以后还会更兴盛。西医承担不了这些。赤脚医生转为乡村医生后,变得如狼似虎,也承担不了这些。

  新世纪:您的书名不是叫“制造病人”而叫《再造“病人”》,给人的感觉仿佛中国人的身体在历史中被反复蹂躏,这些身体不止一次地被定义为“病人”。你是不是觉得历史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杨念群:是,我觉得是。比如我们本来不认为缠足是病而是美,他们不断地制造,反复把这些与民族性格、社会发展、封建的伦理关系挂上钩以后,小脚就成了一个象征,代表着旧社会和不健全的人格。

  新世纪:缠足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从天足到金莲,已经制造了一次“病残美”,西方人又把这种“美”当成了社会病。像康有为、梁启超所说,一半人小脚怎么打仗?

  杨念群:对,东亚病夫的概念由身体延续到群体,再延续到国家,以前没有国家的概念,梁启超说我们没有国民性,我们应该培养有国家意识的民众,原来只有皇上、天下的概念。缠足被当成“病”以后,它由“美”变成了对身体的破坏,身体的破坏和残缺导致没法打仗。因此,民族又变成残缺的民族。

  这套话语制造出来,就是对“病人”进行不同和不断的定义,不仅是人个体的问题,同时也隐喻了中国人在旧社会是如何成为病态的。另一个隐喻是这种欺压使中国人成了“东亚病夫”。还有一个隐喻是,西方文化进来了,改变的过程使病人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状态,变成一个新人,但同时这个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同时又是一个重新变为“病人”的状态,因为我们重新跌入不自信了。我们传统文化中不是病的部分也被当成病了。对西方的迷信,对科学的迷信,对科学主义的迷信等。这也是一个悖论,当我们在西方影响下,成为一个健康人的同时,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又重新生病了。用句时髦话,叫“自我认同”越来越困难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