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星:香港的“歧视”吓跑内地客?

2014年05月06日14:04  海外网 收藏本文

  对于商家来说,“五一”假期真的与“黄金”相连,但今年的“五一”,香港“黄金”褪色,内地游客减少,零售酒店业绩下滑。

  香港旅游业界给出的解释是,内地游客的出游与消费已经多元化发展,不再只集中在“五一”、“十一”,游客人数的消涨是业界常态。

  这是一种说法。但今年春节以来,香港街头的“驱蝗”、“五一”假期前针对内地游客发起“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歧视活动,恐怕才是造成内地游客减少的主因。

  将心比心,出门旅游,谁要的都是轻松惬意,如果2岁小童一时尿急会被围攻,在店家购物有人堵着门骂蝗虫,上了出租车被司机数落一道,进了餐厅侍应生一见是内地人就换了嘴脸,那么,就算这样的旅程买到了想要的新款包、化妆品,轻松吗?惬意吗?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到港游客都要买包买化妆品。一条幼童街尿就被闹进警察局的消息,足以吓退游客。

  全世界不仅香港是国际都市、购物天堂,也不仅香港挤满游客,巴黎、罗马、纽约,游客也是把地铁、景点道路挤得水泄不通,但没听说过这些国际都市“赶客”。更何况,一个文明理性的社会,如果真的出现游客承载力的问题,完全可以靠政策调节或改善旅游设施来解决问题。但这个问题在香港不纯粹是旅游的问题,有着更深更复杂的因素。

  “香港社会为什么那么歧视内地人?”——“五一”假期,一对香港夫妇到京,笔者提出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有参考价值:

  第一,不是所有的香港人都歧视内地人,绝大多数香港人自己也是来自内地特别是广东的。但歧视者是喧嚣的少数,不歧视者是沉默的大多数,因此,歧视的声音被放大了。

  第二,香港一直存在敌视内地的人群和声音,这并不是从自由行开始的。历史上有一群又一群在内地有过不愉快经历的人“逃难”或“偷渡”到香港,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对内地有偏见和敌意。回归前的香港电影,内地人都是负面的“表叔”、“北姑”形象,足以说明这种认识的根深蒂固和广泛传播。

  第三,香港百年来一直是各种政治势力的角力场,港人也受到不同政治主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意识形态,受到不同政治团体的操控。

  第四,内地游客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素质的确低于香港人的文明水准,突然增长的游客量也影响了港人的生活秩序。对于一个家庭主妇来说,她不管自由行对GDP有多少贡献,只要她买不到奶粉,她就会抱怨内地游客;她也知道小童尿急可以理解,但是在抱怨的情绪中,见到苛待内地游客的行为她也不会站出来反对。

  无论背景多么复杂,香港歧视内地游客的现象确实存在,这次“五一”假期,内地游客也用“以脚投票”的方式做出了回应,这个现象香港政府要正视,绝不能以“业界常态”的心态含糊过去。同时,内地游客整体文明水平不够高的现象也存在,这也绝不能以指责别人“歧视”而忽略过去。中国内地游客常被外界称为“土豪”,强调的是“土”,这样的“豪客”更可悲。

  (陈晓星,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编辑,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人民日报:“年轻不奋斗,白瞎了好时代”
  • 人民日报:高速免费之门不宜大开
  • 环球时报:内地对港心态变化值得关注
  • 环球时报:中国青年远非网上表现的那般幼稚
  • 海外网:中国政制改革应坚定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