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英:股市暴跌,怎么那么多政府干预传言

2015年05月08日02:39  新京报 收藏本文
股市暴跌期间,怎么出现那么多“政府干预”的传言? 股市暴跌期间,怎么出现那么多“政府干预”的传言?

  ■ 观察家

  “印花税上调”“严控两融”等利空消息成了股市暴跌重要的诱因,说明“政策市”的底色仍未褪去。

  短短几天股市的暴涨暴跌,让股民们又坐了一次过山车。仅从沪指来看,先是5月5日暴跌4.06%,截至5月7日本周下跌幅度高达8%以上。而这次股市暴跌,跟两则传言不无关系:先是券商报告称三季度有望上调印花税、新股申购冻结大批资金;后是5月6日证监会张育军主席助理在上海会议上要求“严控两融”。

  针对对股市杀伤力极大的“上调印花税”和“严控两融”传言,国税总局和证监会已相继辟谣,可这仍难消弭很多人的疑惑:股市暴跌期间,怎么出现那么多“政府干预”的传言?这究竟是源于舆论对“调控之手”挥动的敏感,还是它确有征兆?

  这番忧虑未必是多余:得看到,中国股市自1989年试点以来,26年里几乎总受制于政策调控,股市涨跌始终没走入健康运行轨道。这也导致中国股市除了受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外,其走向很大程度上与行政导引相关联。这种政策向度的一般逻辑是,政策出台表面上都是必要且处于合规区间内的,其核心却隐含着协同市场的诉求。

  这折射到实际操作层面,就是当短期内股市涨幅过大,就会应急出台所谓合规的整治措施;当股市持续低迷时,则不失时机地推出利好市场的政策。而这类调控惯用手段下,“政策市”的弊端也渐显:相较于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监管机构的市场化程度仍不够。两个利空消息的传出,乍看上去也与此路数吻合。

  应该说,证监会等监管主体针对市场上的违规操作,如内幕交易、大股东如何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行为,紧急出台整治措施很有必要,这也是其职责所系。但若陷入政策杠杆的依赖,对股市生态培育的伤害是长远的:首先,股市违背市场价值规律、受政策影响频繁暴涨暴跌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让部分投资者利益无辜受损,尤其是那些信息来源偏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中小投资者,更容易遭血洗。A股20多年高达90%的投资者是亏损的,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其次,从市场属性来看,股市本是价值投资之所,但当股票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屡屡受政策拨动而失灵,关注价值投资的投资者信心必然受挫,久而久之,最终留在股市的股民更多的是些赌徒和投机客。一般来说,股民抱着侥幸心理跟风而动、追涨弃跌、追求所谓的快进快出型的投机模式,不仅会伤及自身,更会直接拉低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弱化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的应有功能,这从根本上违背了股市存在的初衷意义。

  股市涨跌若是市场规律使然,那没问题,可若总受“政策干预”传言的影响,那说明市场化底色仍欠缺。就此看,监管部门必须牢记其职责是调节和监控市场风险,而非越俎代庖,更不应动辄兼做引导股市风向的分析师、股评家。同时还应积极借助社会监管力量,管束廓清其权责范围,如相关应急式政策的出台,是否应考虑召开包括券商等相关机构及部分投资者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而不能让必要性政策发布成为纯粹为配合调控发出的声音。

  □杨国英(经观智库研究员)

(原标题:股市暴跌,怎么那么多“政府干预”传言)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股市 暴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京报:女司机被打事件中的“正当性危机”
  • 环球时报:警察执法时开枪,让法律评判对错
  • 环球时报:污蔑解放军的港中大学生会好不自重
  • 新京报:网友迁怒副县长,意在枪击案真相
  • 罗援:打一场英雄形象的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