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新闻周刊第200期庆典专题 > 正文

2003年04月14日:伊拉克王朝崩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2日20:40 中国《新闻周刊》

  在美国大兵与一群伊拉克人的欢笑中,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萨达姆铜像被套上了粗大的绳索,然后轰然倒地,许多人跳到“萨达姆”的身上手舞足蹈。与此同时,24年前的伊拉克旧国旗被迅速粘贴到铜像倒塌的地方。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迅速被美国的电视台广为播放,全世界都读懂了这个画面:萨达姆时代“终结了”。

  24年的专制压力、8年的两伊战争、48天的海湾战火、10多年的国际封锁,每年数十万儿童、妇女和老人因缺衣少药或者饥饿而死亡,这是“萨达姆时代”留给历史的形象。

  当这样一个政权遭到打击,而且是美英联军直接索命萨达姆的时候,人民怎么可能还会支持他?当国际上有一种势力可能改变伊拉克人的命运,人民也许不再被迫以100%的投票率去选举一个总统的时候,他们怎么可能拿起枪来为那个人而战呢?

  普通的伊拉克人民经过20多年的折磨,几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失去亲友或失去亲人的经历。他们不会再为一个受到国际打击、没有一个朋友的政权去战斗。

  然而现在,人们更关心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一个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以战争的方式强行变革一个“暴君的政权”的国家,它能给伊拉克人带来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吗?

  炸弹爆炸和石油燃烧留下的滚滚浓烟,医院里受伤的老人、妇女与儿童的呻吟,遍地的废墟,许多保存完整的萨达姆行宫和仍然随处可见的萨达姆画像……“后萨达姆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了

  

  萨达姆时代完结

  

  本刊记者/丁尘馨

  4月9日,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广场,一座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雕像被美英联军用坦克拉倒,当坦克拉动套在铜像颈项上的铁链,使其轰然倒地后,引起旁边围观的数十名伊拉克人的欢呼。

  当天下午,当地时间4点40分,一批美军坦克和运兵车进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市中心。随后,美英军队到达底格里斯河东岸,沿途没有遭遇伊方的任何抵抗,就这样,在全世界的注目下,美英联军兵不血刃地控制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战事未完战争终结

  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弗莱舍,4月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媒体记者说:“你们从电视上看到的巴格达的场景只是巴格达的一部分。在巴格达,仍然还有很多对我们的部队非常危险的地区。在伊拉克还有很多其他城市仍然很危险……我们的男女军人仍受到威胁。”

  白宫告诫说,战事尚未结束。

  但是,此前媒体一直在争论的最大焦点:遥遥无期的巴格达之战,在现实中不会发生了,而对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犹过无人之境的种种存疑,以及萨达姆是否会上演巴格达“空城计”“关门打狗”的种种猜测,现在看起来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事实上,战争已然结束。

  但战事仍将持续。4月9日,美国副总统切尼在美国新奥尔良发表演说称,尽管有迹象表明萨达姆政权已经对巴格达失去控制,但在伊拉克依然会有“激烈战斗”,战事还没有最后结束。

  普通观战者曾经猜测会有一场激烈的巴格达之战。而“巷战”,被看作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现代武器的美国军队的“七寸”之弱,也是萨达姆抵御美英联军惟一有效的办法 美军开始合围巴格达时后,“巷战”甚至是人们最担心的一枚一触即发的炸弹。

  但是,对于专业军事人员而言,“巷战”根本就是一场不可能发生的战争。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4月5日,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士兵在进入巴格达市区后,并没有发生什么“巷战”。美国《波士顿环球报》说,美军地面部队的官兵入城后,很快就陷入这样的疑惑,“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躲到哪里去了?”

  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第3旅情报官克里斯托弗·派克中尉说:“我们不知道他们(共和国卫队)到底有多少装备?他们一定躲在什么地方,但我们就是看不到。”

  4月5日拂晓时分,当美军野战炮兵营向东朝着底格里斯河开进时,巴格达街道旁的几个伊拉克人竟然向美国士兵友好地招手致意。

  随着巴格达局势的明朗化,战争的演变至少从表面看很奇怪:8万人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居然不知去向?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已被歼灭?

  “仗打到今天,对伊拉克来说有一点是肯定的,共和国卫队的指挥系统毫无疑问已经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认为,共和国卫队的力量,包括它的装备,要么已被歼灭大半,要么已经被歼灭一部分而溃散了大部分。

  据这位专家估计,所谓6个共和国卫队师,作战能力如果能达到原来(海湾战争前)的10%就相当不错了,“而且这10%的想象还有些夸张。”

  巴格达有500万市民,而退守到城里的和原来城里所有的军队加起来决不会超过10万人。看起来,美国人的打法是不去触动500万市民,只打这10万军人 伊拉克来说,如果军队化整为零,分散到百姓的家中,就无法发动大的军事打击;如果集合在一块,又必然成为军事上的目标。

  这就是伊拉克的致命弱点:只要用重武器、集中兵力,就遭美军空中力量的歼灭,分散则缺乏能够抗击美军的火力。

  况且,美国也决不可能让战争依照有些舆论预计的那样,上演一场类似二战或是过去常规战争时发生的城市巷战,或者肉搏血战。

  “即便有这样的陷阱,美国人也不会掉进去,何况根本没有这种陷阱。”金灿荣说。

  会抵抗的巴格达市民将不到1%

  从媒体报道中已知,战争开始至今没有形成所谓“伊拉克难民潮”,相反倒是不断有从其他阿拉伯国家“回家”的伊拉克人,萨达姆政府一度借此对外描绘出一个“同仇敌忾、反抗外侵”的全民皆兵的伊拉克形象。

  事实真是如此吗?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通过对伊拉克民族和教派的构成分析,认为事实恰恰相反。“此次伊拉克战争中少有伊籍难民逃到别国,正说明了伊拉克民众都在观望局势的变化。”

  殷罡预测,现在,萨达姆政权已经失去对局势的控制,巴格达未来的抵抗力量,可能占不到巴格达总人口的1%。

  事实上,在萨达姆执政的24年里,伊拉克人民只有3年的和平时光。百姓的生活水准下降到不及他上台前的1/10。

  萨达姆当总统的这段时间,死于两伊战争、侵略科威特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军人至少有45万,这还意味着至少有几百万人(家属)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在24年中,有几万名反对萨达姆政权的人士,要么被流亡,要么被处决,要么受到监禁。

  北方的库尔德人不断受到萨达姆政府的镇压和杀戮,迄今共死了几万人;在中南部的什叶派穆斯林聚集区,也有数万人死于同样的血腥镇压和残酷杀戮。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百姓,根本无力改变一个政权。而在过去萨达姆执政的24年里,伊拉克的舆论和国家的统治是被完全整齐划一的,它不允许人民发出任何不同的声音。

  殷罡说:“当这样一个政权遭到打击,而且是美英联军直接索命萨达姆的时候,人民怎么可能还会支持他?当国际上有一种势力可能改变伊拉克人命运,人民也许不再被迫以100%的投票率去选举一个总统的时候,他们怎么可能拿起枪来为那个人而战呢?”

  4月3日,伊拉克什叶派的宗教领袖大阿亚图拉,已经向全伊拉克的什叶派人士发出一个教令,这个教令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苦尽甘来”。

  伊拉克人口中,60%属于受萨达姆监控的伊斯兰教什叶派,加上占全国人口20%的库尔德人,至少有80%的伊拉克人在整体上已经不会再抵抗了。

  而剩下20%的老百姓,大多都是普通的伊拉克人民,这些老百姓经过20多年的折磨,几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失去亲友或失去亲人的经历。他们也不会再为一个受到国际打击、没有一个朋友的政权去战斗。

  萨达姆要么被打死,要么被活捉?

  战争已然结束,萨达姆的生死谜底至今还未揭晓。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4月8日报道,美国政府高层官员透露,根据一份“极其可靠”的情报,美军战机4月7日向巴格达一处住宅区投下了4枚巨型炸弹,而萨达姆及其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当时就在这一地点开会,“他们极有可能已经被炸身亡”。

  尽管阿拉伯3家主要电视台当天否认了萨达姆在美英联军对巴格达的空袭中被炸死的报道,但是舆论相信“被打死”或者“被活捉”是萨达姆难于逃脱的两种命运。人们认为他逃走的机会极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说,每枚重达2000磅,并有着“地堡终结者”这样可怕绰号的GBU-31联合直攻弹,将不断地在美军认为可能的目标爆炸;关于“萨达姆(及其儿子)被炸死”的消息,也将在以后的日子不断出现,直至被最终证实。

  “索命萨达姆”正是美军攻打伊拉克首要的使命,事实上,战争的第一阶段代号就叫“斩首行动”。

  战争爆发以来,全世界从电视转播可以看到的是,美军坦克白天在沙漠和巴格达街头隆隆前进的场面,而每当夜幕降临,另外有数千名装备更精良的特种部队官兵,却在伊境内各处积极活动,这就是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派出的所谓特种部队“杀萨分队”。

  在美军向巴格达大举进攻、坦克开进巴格达市中心的同时,美英联军还出动空中力量攻击了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 提克里特位于巴格达西北大约160公里处,这里有大量萨达姆的忠诚的拥护者。

  4月9日,伊拉克反对派领导人沙拉比在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网采访时说,萨达姆躲过了空袭,至少和他的一个儿子一起逃出了巴格达。这位“伊拉克国民大会”的领导人说,有“化学阿里”之称的哈桑·马吉德也活着(但更多消息称这位性格暴烈的萨达姆左右手已经死亡)。

  不管怎样,萨达姆的命运已然注定,无多悬念。

  战后不会有两个政府同时存在

  从现在起到战争结束,伊拉克两个政府并行的局面将仅仅是昙花一现,一个是临时的新政府,另一个是旧的萨达姆政权。

  无疑,萨达姆死亡是结束战争的最鲜明的信号;但是一旦无法确定萨达姆是否死亡,“成立临时新政府(也就是美军全面控制巴格达,萨达姆政权无法再发号施令)将是战争结束的标志”。

  殷罡估计,战事最后的结束时间将“不会超过4月中旬”。

  英国《观察家报》曾引述国防部官员的话称,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已撰写了备忘录,催促美国在战争结束前,应在控制范围内开始建立管治机构,并敦促华盛顿决定着手筹组临时政府。

  该国防部官员透露,布什政府已决定落实拉氏的计划。美国副防长沃尔福威茨表示,退休将军加纳已受布什总统任命领导一个临时政府,但他的任期不会长。他说:“在我们看来,加纳的最重要任务,是在(新)政府接管之前的那段过渡时期,确保伊拉克人民日常生活的基本服务能正常运作。”

  新政府刚成立的时候,无疑是弱小的,感召力有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局势的变化,民心压力得到一种缓释,新政府的影响力和功能会逐渐增强,这种倾向将会非常迅速转变。殷罡说,“当新政权取得了对伊拉克的控制,实际上行使政权职能的时候,事实上旧政权也就自然瓦解了。”

  尽早结束战争成为人们共同的愿望。但几乎就在酝酿临时新政府的同时,据美联社4月8日消息,美联社获得了一盘录音带,据称这盘录音带中讲话的声音来自本·拉登本人。他督促全世界穆斯林行动起来,对巴基斯坦、阿富汗、巴林、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这些支持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国家发动自杀袭击。

  伊拉克战争已近尾声,人类先进的科技和高明的战略可以控制这场战争的速度和结果,但是,潜藏在那些人内心的疯狂,才是危及人类和平、引发未来战争的最不可控的危险引信。

  

  复兴党 达姆最后的武器?

  

  复兴党的意识形态源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政治意识,可是萨达姆在20多年的统治中,把复兴党改造成了一支独立的、与传统的情报和军事部队相脱离的安全部队,并且通过控制这支部队,宣布了其他任何意识形态的结束

  文/平荣

  从某种程度上说,伊拉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是萨达姆手中最后一张王牌。4月5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对此进行了披露:复兴党成员将为萨达姆而战。

  最后一张牌

  复兴党成员,是萨达姆最忠诚的追随者。在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几百名穿着平民服装的复兴党的成员,曾与英国军队进行过交战。在某些地方,复兴党的成员还对伊拉克士兵执行或者与美英军队作战,或者让他们面临被处决的厄运的命令。

  他们还威胁设法逃走的平民,如果逃跑,就将被打死。

  复兴党的民兵会不会成为萨达姆的最后防御线,在萨达姆幸存和被清算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起初,人们有各种理由相信,这些狂热的党徒将进行殊死战斗。

  “他们的作风是如此的严谨。”26岁的穆罕默德·伊期梅尔说。这位埃及人曾于去年夏天在一个他称之为夏季营地的地方与复兴党的成员度过了两个星期。“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萨达姆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忠诚。”

  在巴格达,每个居民区都有自己的复兴党总部,那些建筑物看上去更像军事堡垒,而不是政治俱乐部。每个总部往往由手持AK-47冲锋枪、身着深绿色军服的党员把守着,防空火炮常常就部署在附近。

  “我可以告诉你,我们作好了准备。”52岁的复兴党成员阿布德尔·候赛因说。去年11月,阿布德尔奉命搜捕那些溜进萨达姆城的流亡国外的反对者。这是一个什叶派穆斯林聚居的贫民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萨达姆为首的逊尼派穆斯林政权的压迫。

  复兴党命运与萨达姆共存亡

  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国帮助伊拉克少数族群摧翻萨达姆政权,复兴党的成员遂成为复仇的目标。他们要么被吊死,要求被打死后焚烧,要么全家被抄,一直到萨达姆派出精锐的共和国卫队镇压起义为止。

  “复兴党成员的命运如今与萨达姆政权共存亡。”巴格达的政治科学家在伊拉克战争开始之前如是说。

  复兴党的意识形态源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政治意识。可是萨达姆在20多年的统治中,把复兴党改造成了一支独立的、与传统的情报和军事部队相脱离的安全部队。除了自己的民兵外,复兴党组织还拥有间谍和告密者的网络。所有伊拉克的高级军事和政治官员都是复兴党的成员。虽然伊拉克的真正权力掌握在少数“精英”手里,但是称复兴党是伊拉克权力的真正摇篮,一点也不过分。

  复兴党内部有一套正式的层次,每个层次在限制受到渗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扩大领导的控制权。候选人在正式成为成员前,必须经过4个步骤测评:首先他必须是复兴党的同情者和支持者,并且受到党内成员的提名,还要接受过复兴党预备成员的培训。

  伊拉克官员称,伊拉克大约有200万居民与复兴党有牵连,估计有4万人是正式成员。每名成员都受指派负责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为3至4人,每个小组只有一名成员与上一级的小组进行联系。

  多年来,这个组织的结构一直在扩大,新成员不断被接纳。“复兴党先锋队”是年龄最高到17岁的伊拉克青少年。“萨达姆的幼狮”组织的成员年仅为12~13岁。他们被强行接受准军事训练,并被授予“萨达姆的朋友”的卡片,以后他们将在萨达姆儿子乌代统领下的萨达姆敢死队中服役。

  复兴党的最高领导当然是萨达姆。多年来,他已经把这个政党变成了可以增强自己人格崇拜的组织。

  复兴党,庞大的安全机器

  复兴党的意识形态起源与几个世纪前外国占领有关。这片阿拉伯领土一开始遭到土耳其帝国的占领,之后是英国和法国。50多年前,一位名叫米切尔·阿夫拉克的叙利亚基督徒,和一位名叫萨拉·比塔尔的叙利亚穆斯林人,在索邦神学院学习时发展了这个党。它突显了一种哲学观念,在促进阿拉伯民族主义时,又吸收了纳粹分子和前苏联式共产主义者,指导方针是“团结、自由和社会主义”,在受过教育的阿拉伯中产阶级的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

  “可以想象这种口号具有多么大的魅力,特别是受到阿夫拉克的支持时,”上个世纪70年代逃离巴格达的复兴党前党员迪尔罕姆·J·卡德希姆说。他现在是一名流亡国外的反对派。“在阿拉伯世界的那种感情,是我们的落后意识,它是由土耳其帝国造成的,已经成为一种宗教的结构。”

  这个团体于1947年在叙利亚发起,自1963年以来一直是执政党。伊拉克的分支机构1954年建立,到60年代末因领导层的意见分岐而从叙利亚的派别中分裂出来。

  伊拉克复兴党在1963年在一次受到军队支持的推翻阿布德尔·卡利姆·卡西姆少将的军事政变中夺取政权。卡西姆政权是英国扶持的君主政权。

  由于缺乏执政的经验和成员太少,没几个月,复兴党就失去控制。4年后,就在阿拉伯国家忍受1967年败给以色列的中东战争的耻辱后,复兴党卷土重来。

  但复兴党迅速背离了泛阿拉伯国家团结和无产阶级的原则,变成了一个镇压民众的工具。1979年,萨达姆控制了复兴党,在一次臭名昭著的政变中,将该党改造成了一支顺服的恐怖工具。

  那年的7月18日,萨达姆把几个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和数百名其他的复兴党领导人召集到一起。在巴格达的一次聚会上,他宣布发动军事政变。大约有60名领导人立即被带走处决。萨达姆将拘捕的场面录了相,后来,让其他几名复兴党成员参加了处决。

  “从那以来,复兴党就成为他的安全系统,”卡希姆说,“他们必须报告所看到的,他们必须为国家所说的进行辩护,任何背离这条道路的都将遭杀害。而那,就是宣布了其他任何意识形态的结束。”

  就在萨达姆军队于1991年被驱逐出科威特后,他承认人民厌倦、害怕并且转向宗教。于是发起一场精心策划、旨在保护他对公众控制权的宗教运动 把自己亲手写的“真主是伟大的”的阿拉伯语放在国旗上。

  “如果他当年占领科威特,美国人没有阻止他,他就会吞并整个海湾。”卡希姆说。

  

  美国:下一个目标是伊朗?

  

  当美国把外交和军事力量都集中在伊拉克时,朝鲜和伊朗暂时被搁置在一边。但是,显然在对伊战争之后,美国会立即把注意力都转移到两个它眼中的“邪恶轴心国”上。

  朝鲜和伊郎焦灼不安地等待美国将对他们采取的“反邪恶轴心行动”

  文/罗伯特·大卫尼(伦敦大学经济学硕士)

  2003年2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访问伊朗之后,伊朗宣布其早已在亚兹德拥有一个铀矿厂。布什政府曾经担心“邪恶轴心国”成员已着力用俄罗斯的技术建设国内核反应堆,并且将反应堆中的钚秘密再加工用于制造原子弹。

  伊朗解释说建设核反应堆只是为了国民需要,但美国反驳说,在一个石油如此丰富的国家,花上几十亿美元建一个核反应堆是没有道理的,每年伊朗燃烧油田所生产的天然气就是那个油矿厂所产生的电量的4倍。

  伊朗拥有铀加工工厂虽然合法,但还是引起了美国的关注。美国怀疑最近被宣布存在的亚兹德铀加工厂已经形成规模,并快具备制造原子弹的条件。

  在美国正欲解决伊拉克问题之际,伊朗宣布建设铀加工工厂,本来已是美国“邪恶轴心”的名单上的伊朗,和朝鲜一起,公开挑战美国的反邪恶轴心政策。

  随后美国把外交和军事力量都集中在伊拉克,朝鲜和伊朗暂时被搁置在一边。但是显然,在对伊战争之后,美国也许会立即把注意力转移到两个它眼中的“邪恶轴心国”上。朝鲜和伊朗焦灼不安地等待美国将对他们采取的“反邪恶轴心行动”。

  同时美国对伊朗新近的挑衅又会有什么反应呢?

  德黑兰对华盛顿满怀恐惧

  自1979的伊斯兰革命开始,美国与伊朗就是军事上的和意识形态上的死对头。对美国来说,伊朗是头号的恐怖主义国家。尽管没有证据,美国人还是怀疑伊朗与1996年沙特阿拉伯宰赫兰卡车爆炸事件有关,此次事件中有19个美国军人丧生。

  更公开的消息是,伊朗在经济上援助了反以色列的恐怖组织,因此以色列政府怀疑其与1983年以色列贝鲁特的美国大使馆爆炸有关。

  对伊朗来说,美国就是一个恶棍,支持以色列和其他伊斯兰的敌人。伊朗政府非常担心美国会突然对伊朗发动攻击以颠覆伊朗共和国。1991年,美国快速取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促使伊朗重新开始了其核武器计划。“以备美国把刚在伊拉克做的事再在伊朗重演一遍”。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评论者杰瑞切特说,美国是否会对伊斯兰国家进行制裁现在众说纷纭,伊朗领导人“并不怀疑美国对‘邪恶轴心’的打击会比对伊拉克的打击轻微。”伊朗害怕美国的包围政策 美国军队将包围伊朗的四面,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伊拉克和海湾。伊朗将感觉有必要发展核武器以对抗以色列和美国。

  但是同时,德黑兰认为华盛顿是一个直接的威胁,伊朗和美国的共同利益逐渐增长,正如中亚的稳定因素中包括了萨达姆。

  因此,在9·11事件以后,伊朗总统公开谴责这样的恐怖行动,而德黑兰的改革派市长和纽约市长通信以澄清事实。所以,当伊朗宗教领袖哈梅内伊警告美国不要侵略阿富汗时,美国却赞扬伊朗在阿富汗的作用是建设性的。

  但是这些共同利益并没有阻止伊朗成为2002年2月布什讲演中“邪恶轴心”名单上的一员,在意识形态背景上,伊朗一直拒绝承认以色列,伊朗始终在支持反以色列的恐怖组织,以色列政府认为,伊朗是最危险和最不能容忍的敌人。

  在2002年底,以色列总统沙龙公开表示,美国在对伊战争之后应该推翻伊朗政府这个“世界恐怖中心”。

  随着美国发表了反恐计划,以阻止邪恶轴心拥有核武器,这是否意味着伊朗是伊拉克之后的下一个肃清对象?

  伊朗是另一个伊拉克?

  五角大楼和国家安全部门,在伊拉克的军事战略计划只是反恐的第一步。进一步剖析不难发现,综观全球不管是伊朗,还是朝鲜,都别想为反美的恐怖主义者提供武器。

  美国修改了2002年9月的国家安全计划书,美国要在那些“流氓国家”发展起杀伤性武器之前把他们的武器收缴,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口气强硬地说:“这不是简单的抓捕一些人,转移一些避难所和转移一些供给系统,而是粉碎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

  沃尔福威茨所发誓要粉碎的7个恐怖主义国家中就包括了伊朗。不过,美国对伊朗的政策和对伊拉克的政策有很大不同。

  对美国来说,很多问题将在对伊的军事打击中得到解决,在联合国1991年战后的裁军决议中,美国似乎很有理由削弱伊拉克的军事力量,萨达姆理所当然的成为攻击对象。

  上次海湾战争中,美国成功地将进驻沙特的军队开进伊拉克,雪洗1993年从索马里撤走的耻辱,随后集中力量处理巴勒斯坦问题并试图切断伊拉克对巴勒斯坦恐怖主义者的人道援助和经济支持。而现在,美国选择用武力铲除萨达姆的势力。

  比较之下,伊朗有着3倍于伊拉克的人数和军备,实力要比伊拉克强很多。伊朗并没有明显违反联合国的决议,事实上在最近几年里,伊朗在外交上与欧洲、俄罗斯、中国和印度都建立了稳固的联系,并且着力修复与邻国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的关系。所以,不像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伊朗实现了民主政治。尽管在美国看来,它还不是完全的民主。

  但是,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矛盾依然很现实和尖锐。美国认为伊朗继续支持恐怖主义和积极发展核武器,因为他宣称和伊朗现在的当权者不能够妥协。

  在9·11后,伊朗被美国宣布为邪恶轴心, 并招致美国政府的责难。美国不会容忍伊朗现行的外交政策。五角大楼迟早要做出决定命运的抉择:要么伊朗政府改变外交政策,要么改变伊朗政府本身。

  谁来主导替换政权

  伊朗国内政治正经受着一场十分重要的变革。这是美国决定对伊政策的关键因素。2月,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公开指出,和邪恶轴心其他两个国家伊拉克和朝鲜不同,伊朗是一个民主国家,所以必须谨慎处理。他还补充说,即使美国和伊朗发生严重冲突,美国也不太可能对德黑兰进行军事打击。

  美方希望伊朗的国内政治改革会使得其外交政策更符合美国的主要利益。虽然由于宗教信仰因素,美国被视为“撒旦”,但伊朗的改革政治家更力图实现和美国关系正常化,与美国商谈关于恐怖主义和核武器的问题。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的伊朗市民希望改善和美国的关系。

  1997年,温和的卡哈塔米在一片谴责声中当选为总统,建立了宗教保守势力,70%的选票说明了对总统经济社会政策普遍的不满 40%的人生活在贫困中,超过20万人的知识分子被迫在2001年流亡到欧洲。

  在最初的大选之后,伊朗陷入了一场没完没了的改革者和保守派的战争。改革者致力于社会自由和经济政治改革,而保守派则极力保持一个革命的伊斯兰国家。

  2/3的伊朗人在30岁以下。这些年轻人对有美国财力支持的原伊朗政府没有什么印象,他们生活的主要问题就是经济落后、政府腐败,还有生活中的种种宗教约束,就像伊斯兰法庭所执行的一些关于不规矩不道德的服饰和行为的法规。在伊朗国内政治中,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争斗已达到了白热化,自2001年底起,大规模的暴乱和示威游行使10万人民走上德黑兰街头。在整个2002年中,学生游行反对宗教约束和政治体系,此间有超过60个倡导改革的出版物被取缔。

  改革派立法机构始终和保守派法庭冲突不断,大众开始寄希望于总统会对政府政治系统进行改革,现在看来要落空了。在最近几次国民大选中,选民少了10%,这显示公众的反应冷漠,对政府缺乏信任。

  两派斗争的结果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未来现在尚不明朗,但是从伊朗的国内政治斗争可以看到,伊朗倾向于对峙和对抗,也有使用武力的可能。

  伊朗尚有安全期

  美国等待着伊朗的国内政治斗争的发生,而后进入萧条期,由此对伊朗的政党改革产生影响。毕竟,在国家内部混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直接的干涉将会导致政治和宗教保守党人物反美呼声的高涨。

  布什政府静观伊朗改革,他们认为伊朗的改革只可能产生一个后果,就是伊朗自身的筋疲力竭,而不会有其他成果。五角大楼国防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理查德帕尔说,现今的伊朗问题不是问题的一部分,而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可能有一些办法可以从对手那边得到资源。”他说。帕尔相信推翻伊朗政府可以有不导致流血的方式。“我们将尽全力鼓励那些离心力量。”

  德黑兰政党的政变仍是美国说要解决的中等目标问题。但是比起直接的军事行动,美国还是比较赞成交替使用间接的政治压力,用伊拉克非宗教的民主制来作为模式来改革伊朗政府,同时改革伊朗的经济和宣传机构。这类似于1980年的中东团结运动。

  如果在近两三年内,美国成功地稳定了伊拉克和巴基斯坦,而伊朗还在继续进行美国人眼里的恐怖活动,妨碍和平进程或试图研究并使用核武器,美国将用军事手段对付伊朗。但在这些情况出现之前,美国对伊朗是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军事行动。

  朝鲜半岛擦枪走火?

  

  朝鲜最近频打核武牌,其实都是有计划的。它一直在揣摩美国的底线,也清楚自己绝对不能逾越的几道禁区,这种冒险之举为的是加大讨价还价的筹码,但如果火候掌握不佳,则有可能使它的安全系数不增反降。

  东亚是否会重演伊拉克战前的外交大战?不仅与朝鲜的命运息息相关,也关系到中国的利益

  文/朱萍

  种种迹象表明:在伊拉克战争后,朝鲜问题将浮出水面,成为下一个被关注的国际焦点。

  4月9日,经过4周的院外活动,美国终于说服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朝鲜核问题。负责武器控制和国际安全事务的美国副国务卿约翰·博尔顿,谈到对伊战争能“使其它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知难而退”时,毫不掩饰地说,“战后处理伊朗核武器问题和朝鲜核危机同样重要”,其中深意不言自明。

  朝鲜方面将此举视为“战争前奏”,称将动员军队以作应对。

  冒险的禁区边缘政策

  朝鲜《劳动新闻》近日分析认为,“美国抢占伊拉克后,有可能把反恐战争的舞台转移到朝鲜半岛并侵略我们”。这家媒体称,朝鲜将“毫不留情地、毁灭性地”打击美国的孤立扼杀。

  与此同时,朝鲜做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姿态。2月24日与3月10日,针对美韩联合军事演习,朝鲜两次试射地对舰导弹。3月28日,日本发射首枚间谍卫星,朝鲜在5天后再次发射地对舰导弹。

  但这种导弹并非庐洞、大浦洞一类的弹道导弹,它的射程只有60公里,因此这三次导弹发射,只是为了表明其不惜动用武力的决心而已。

  自去年朝鲜亮出核牌、日内瓦框架协议变成一纸空文后,朝鲜军方在3月26日通知驻韩美军,称由于美韩举行了针对朝鲜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践踏了1953年的《停战协定》,朝鲜决定放弃《停战协定》中规定的义务。

  “事实上,朝鲜打武器牌,为的是加大讨价还价的筹码,”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部张琏瑰教授接受本刊采访时说,“但这种举动却使它的安全系数不增反降。”

  张琏瑰认为,一般而言,大国使用核武器牌会增加威慑力、增大安全系数,但小国打核武器牌却只能适得其反,一旦爆发核战争,从实力上讲,大国的核武器不可能被一次性摧毁从而还有反击的可能;而小国的核武器规模小、技术落后,所以被一次性摧毁的风险很大,反给自己招来毁灭性的打击。

  在张琏瑰看来,朝鲜所做所为都是有计划的,它一直在揣摩美国的底线,也清楚自己绝对不能逾越的几道禁区:

  第一道禁区,绝对不能为了制造原子弹而加工废弃燃料;第二道禁区,绝对不能将核材料加工出口或者转让核技术;第三道禁区,绝对不能发射远程导弹。

  因此,朝鲜会更多地采取禁区边缘政策,不断给美国施加压力但却不至于逼得美国最后摊牌,这才是朝鲜的真正意图。

  左右为难的韩国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伊兹布拉·祖伯维茨对中国《新闻周刊》谈到朝鲜半岛危机时认为,美国非常不愿意动用武力,现在还在做最大的努力力求危机的外交解决。

  但是祖伯维茨与张琏瑰都注意到了在这场新的外交大战中,美国与朝鲜一个迥然不同的倾向:美国非常愿意通过多边外交,而朝鲜则竭力主张双边谈判。

  对朝鲜来讲,直接谈判更有可能让美国做出让步,而多边解决却会使它面临来自更多方面的压力。

  避免战争是韩国的当务之急,一旦擦枪走火,韩国无疑就是朝鲜孤注一掷的重点炮火区。《今日美国》报撰文指出,朝鲜战争一旦爆发,将是“美军的噩梦”,因为朝鲜拥有约100枚能打到日本的“劳动”号导弹,还有一枚未经测试的能打到美国西部本土的“大浦洞-3”号导弹,此外,其特种部队在全球规模最大,人数在10万以上。

  尽管朝鲜的经济军事实力实在无法与美韩相提并论,但韩国与驻韩美军的创伤也许难免。

  韩国不断希望朝鲜保持冷静的同时,已开始提高戒备,以回应朝鲜可能发动的袭击,与此同时韩国还提议“燃气换和平”。

  韩国对安全的担心还来自于对美国的怀疑。在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表示“美国将同韩国商讨,把部署在汉城及军事分界线附近的美军转移到后方以及撤军等问题”后,韩国舆论报道了美国将在2011年前,把驻韩美军的基地和训练场后撤至韩国腹地和大后方的撤军计划。

  部分韩国专家认为,美国撤军意在让韩国军队到朝韩军事分界线代替美军充当“人质”和“炮灰”,而美军作战的机动性由此大增,从而使美国可放手与朝鲜对着干,同时也将韩国与美国牢牢绑在一起,让韩国不会挂念“血浓于水”而将盟友情谊逐渐淡漠。

  朝鲜最近的一些举动着实让韩国为难, 朝鲜认定韩国已采取了备战措施,因此单方面推迟了原计划于3月26~29日在平壤进行的第2次南北经济合作制度实务协议会会议,以及第3次海运合作事务性接触,而原计划于4月份在平壤进行的第4次部长级会谈、第5次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的开会日程也变得不明朗。

  有趣的是,无奈之下,半岛植物竟然成为了南北双方维系的重要纽带。韩国科学技术部与朝鲜科学院在一片紧张的空气中,达成协议:利用5年时间共同展开对朝鲜半岛花草树木等植物的分类工作。

  韩国科学技术部提供支援的官员郑革表示,“如果协商顺利,将在8月展开首次调查。并以此次事务为起点,通过调查非军事区等与北韩扩大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

  中国如何面对半岛危机

  张琏瑰表示,多边谈判是当前最好的解决办法,但因为朝鲜的坚决反对,因此多边机制将困难重重。

  3月28日,在华盛顿举行的韩、美外长会谈中,韩国向美国提议开展由朝、美、韩、中、日和俄参加的多边会谈,以便解决朝鲜核问题。

  东亚是否会重演伊拉克战前的外交大战?不仅与朝鲜的命运息息相关,也关系到中国的利益。

  张琏瑰认为,日本存在一种最坏的假设:中国虽反对朝鲜有核武器,但并没给美国太多实质性配合,美国为惩罚中国将和朝鲜秘密谈判,只要朝鲜同意不输出核技术、核武器,就可能绕开中国甚至对中国施加压力;而届时不可避免的东亚军备竞赛就使中国被更多核国家包围,中国将疲于阻止核军备竞赛。

  鉴于这种最坏的预测,张教授强调在东亚的核控制问题上,要让美国当大头,他主张应该给美国足够的支持。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庞中英教授则对本刊记者表示,军备竞赛或者战争只能导致东亚各国全部沦为输家的恶果。

  庞认为,中国普遍对“布什主义”实质认识不足。美国的东亚解决方案更多是一种鹰派逻辑,美国的外交斡旋还是“分而治之”的思维;而事实上中国周边的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都有核武器,这种“核包围圈”早就存在了,因此中国应以中国的观点看问题,而不要跟随美国的思维。

  走在钢丝上的安南

  

  一旦大国之间存在无法妥协的矛盾,无论是安南还是联合国安理会都会变成一个形式和象征

  文/周晓鹏

  安南再次受到挑战。在即将到来的伊拉克战后重建工作中,美国极力想把联合国排除在主力之外。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维茨4月6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访谈节目中表示,美国不会邀请联合国像在科索沃那样负责监督和管理伊拉克临时政府。他说,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将会管理伊拉克,直到伊拉克新政府成立并能控制局势。

  除了美国之外,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希望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工作中占主导地位,但在这个问题上,主动权依然在美国手中。

  对于联合国在战后伊拉克所扮演的角色,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说:“那里有足够的工作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角色。”他表示,联合国可以提供人道援助,增加过渡政权的合法性,但他拒绝给予联合国更多的重建任务。

  联合国被征服了?

  “对于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来说,这是悲哀的一天。”3月20日,当布什抛开联合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时,安南一脸无奈。这是安南第二次用这样的话语来形容伊拉克问题了,上一次是因为萨达姆将联合国核查人员驱逐出伊拉克。

  圣·马修福音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保佑和平使者,因为他们应该被称之为上帝的孩子!这句话被刻在一个走在钢丝上的木雕小熊上,在2003年2月8日的安理会午宴上,由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送给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正如这个走在钢丝上的木雕小熊所象征的那样,无论是联合国安理会还是安南本人,在谋求和平的过程中都步履维艰。

  尽管联合国伊拉克首席武器核查官员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的三份核查报告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伊拉克拥有违禁武器,并且报告显示出了伊拉克在核查态度上的改进,但是这并未阻止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

  前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在其回忆录《不屈不挠》中故意将“不屈不挠”的前两个字母大写,英文就成了“UNvanquished”。由于UN是联合国的英文字母缩写,这样,加利创造的新词也可被解读为“联合国被征服了”。对于前任的这种感慨,恐怕今天的安南会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

  自1996年成为联合国秘书长以来,安南就一直力图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避免伊拉克危机的激化。当1998年联合国在伊拉克的核查遭受阻碍的时候,美国准备对伊大打出手,但是安南还是决定亲赴巴格达做最后的说服工作。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电话中对安南说:“这件事你是绝对办不成的,绝不可能。”

  安南并未理会奥尔布赖特的怒吼,从法国总理希拉克那里租借了一架飞机奔赴巴格达进行协调。他与萨达姆一起抽雪茄,共同讨论伊拉克的未来。通过与萨达姆的直接交流,安南终于以诚意说服了萨达姆,使联合国的核查人员得以继续工作。一只雪茄的清烟最终代替了炸弹的硝烟。因此,当安南返回法国的时候,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在国际舞台优雅地“跳舞”

  “从远处来看,灰白色的头发与胡须使得安南的脸上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光环。”极富散文情调的《纽约客》杂志这样描写安南的脸庞。然而,近距离看过安南的人都会同意,实际上那是一张最为普通不过的脸。在任何时候,它都不会让你感觉到它隐藏了什么,当然你也不会从中看出什么。对于联合国秘书长来说,拥有这样一张脸庞恐怕最为合适不过。因为在这个充满矛盾的国际舞台上,听取别人而隐藏自己的意见是联合国秘书长这个职位必备的素质。

  按照西方的标准,安南五英尺九英寸的身高并不够魁梧,但是它的匀称却使得安南显得协调和稳重。

  此外,它也使安南具备了闲暇之余在舞池中一展身手的条件。

  在安南的现任妻子娜内·瓦伦贝里一位苗条而漂亮的瑞典女子眼中,安南无论是在国际舞台上,还是在舞池里,其“舞步”都极为优雅。

  作为曾在二战中拯救过数千名犹太人的瑞典外交官拉奥尔·瓦伦贝里的侄女,娜内·瓦伦贝里与曾经负责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的安南的结合,在其他人看来似乎是那样的意味深长。

  与其他不平凡的人一样,安南更愿意把自己看作是个普通人。“我希望能够过一种安逸的生活,能够在乡间自由地漫步。”身为非洲加纳沿海地区名门望族的后代,安南能够在加纳历史最为悠久的教会中学开始正规教育,并在美欧继续进行深造。而这种自幼开始的跨文化环境对于安南日后在联合国的工作来说不无裨益。

  当然,作为联合国第一个黑人秘书长,安南始终愿意将现在外交官的生涯与他早期在非洲的生活联系起来:“我的根在非洲大地,在儿童时期我所学到的东西对于我的一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安南看来,容忍与倾听——这两个词曾经是非洲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日非洲大陆以及国际社会最为匮乏的,因而也是最为需要的。

  两难的安南

  “有时早上醒来的时候,我不知道下一个危机来自于哪里,它将在哪里爆发。”安南在接受《纽约客》杂志的采访时这样表述自己的心情。

  尼克松曾经说过:“在政治上,老成的人与少不更事者的区别在于:少不更事者想爬上高位是为了当个大人物;而老成的人则是为了做一番事业而登上高位。”科菲·安南无疑是这种“老成的人”的典范。在联合国任职的40余年中,安南先后任职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驻开罗紧急部队、联合国人事及财政部门,他还担任过总管全球范围的维持和平行动的副秘书长。为此,安南常常置身于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安南的一位助手至今还记得,在马其顿的深夜中,他与安南坐在一个阳台上,附近就传来美军飞机空袭科索沃的声音,而身穿印有“联合国”字样防弹茄克衫的安南镇定地用手机与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交谈了两个多小时。

  当然,正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所指出的,对于国家与机构的运行而言,道德之长弥补不了技术之短。而自北约绕开联合国的授权轰炸南联盟,到今天的伊拉克战争,安南与联合国的种种遭遇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几天之后,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对伊拉克恢复实行“石油换食品”计划。在战争可能会导致大量伤亡并造成人道主义灾难的情况下,这是有关的国际组织必然采取的行动。然而,重新启动“石油换食品”计划的决定只是再次凸显了联合国的困境。因为,在目前形势下,人道主义援助已经成为了联合国惟一能做的事情。

  对于曾经面临和处理过索马里、卢旺达等多次人道主义危机的安南来说,伊拉克的人道主义救援并不是什么棘手问题。但是,联合国毕竟不是红十字会,不是人道主义援助机构,其责任和使命应该远远超过这一范畴。安南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联合国不再成为大国随时可以抛弃的组织,而真正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需要。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第200期庆典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