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诺奖的心态应更淡定
相比起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是公众参与度最高的奖项,正因为这个奖项所代表和描摹的,正是充满了偏见与冲突的复杂的人类社会。即便评委本身文学眼光并不狭隘,但完全避免本土化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也是不可能的。而政治、意识形态因素也无疑加重了这种偏向。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在这个奖项面前要尽量平静下来。[详细]
展现民族文化比获奖更重要
让文学与商业化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让严肃作家和作品获得尊严,给予写作者更公平的发展机会和更平和的创作生态,培养更大规模的理性和有深度的读者,以民族语言的艺术性展现民族文化的广阔性,这些比获得诺奖更具紧迫性。[详细]
一个奖不足以反映国内文学生态
一边是传统文学奖项遴选出的作品难以赢得读者,另一边却是“中国文学处在最好的时候”的高论。再者,在某些畸形评比下,文学进步的动力——文学批评之风居然日渐萎靡,甚至有堕落为“红包批评”的迹象。层出不穷的“腰封王”现象,何尝不是当今文学生态扭曲的写照之一?
莫言获奖,一个奖项也并不足以真正反映当前国内的文学生态。相较于莫言可能获奖的亢奋喧嚣,最应思考的倒是,这是现实文学生态下的偶然特例,还是一个可以复制的良好开端呢?[详细]
2008年诺贝尔奖 | 2007年诺贝尔奖 | 2006年诺贝尔奖 | ||||||
|
|
|||||||
2005年诺贝尔奖 | 2004年诺贝尔奖 | 2003年诺贝尔奖 | ||||||
|
|
|||||||
2002年诺贝尔奖 | 2001年诺贝尔奖 | 2000年诺贝尔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