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野:犹太小孩《我哥哥的日记》感动世界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4/18 14:39 世界新闻报 |
作者:竹 琳
近日,世界各地的纳粹集中营幸存者齐聚德国,纪念纳粹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与此同时,一本名叫《我哥哥的日记》的书正在世界各地热卖,并且日本、韩国、罗马尼亚、比利时和波兰等国的出版社也对此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我哥哥的日记》又被称为“男孩版《安妮日记》”。书中通过捷克少年彼得·金兹的眼睛,生动地展示了捷克布拉格犹太人在纳粹铁蹄蹂躏下的悲惨境遇。同安妮一样,金兹也在纳粹集中营遇害。 16岁丧生毒气室 金兹1928年生于布拉格,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非犹太人,他有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妹妹伊娃(现改名“查娃”)。在那个年代,德国纽纶堡的法令规定,在父母有一方为犹太人的家庭中,子女要在14岁时被送进集中营。1942年,金兹的父母承受着巨大悲痛把他交给了德国人。两年后,金兹被转移到奥斯维辛集中营,16岁时丧生于毒气室。 时下出版的日记是金兹在1941年至1942年间写下的。当时年仅十三四岁的金兹尚不懂得针砭时弊,只是真实地记录下了他所见所闻的诸多事实。他在日记中写到因为自己是犹太人而被其他乘客赶下有轨电车的遭遇时,笔调非常平实,没有慷慨激昂的强烈感情色彩。也许正是这种平实质朴甚至略显稚嫩的叙述手法使金兹的日记与众不同,格外富于吸引力。 当纳粹当局禁止犹太人购买纸张后,金兹便在旧报纸上继续写作。即使身处条件恶劣、朝不保夕的集中营,金兹依旧活泼开朗。他发动并带领狱中的难友组织了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活动,甚至还创办了一份秘密的科学杂志。 天才少年作品丰富 金兹全家只有3个人从纳粹统治中幸存——他的父亲、妹妹和堂兄。妹妹伊娃战后流落到以色列,对哥哥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头。 金兹性格特征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所有事物的强烈好奇心,自然科学、地理、古代和现代多门语言以及非洲和印度等遥远国度里的风土人情都令他着迷。伊娃记得,哥哥在出门时,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地上,那是他在观察昆虫和植物。金兹还经常作画,为校刊撰稿。金兹写过八部小说,大都带有浓厚的科幻色彩,伊娃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其中一部讽喻希特勒的作品。 多年来,伊娃从不知道哥哥的日记还保留在人间。当完好无损的日记经扫描后呈现在伊娃面前时,她一眼便认出了哥哥的笔迹。伊娃激动难言,一贯身体健康的她因兴奋过度患上了高血压。 六十多年后顺利出版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宇宙飞船失事。飞船搭载的以色列工程师伊兰·拉蒙为了表达对在纳粹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犹太同胞们的无尽哀思,随身携带了金兹的画作《月球风景》。此时,金兹的画引起了一名男子的注意。他想起在刚买下的房子的阁楼里藏着相似的画。经过一番悉心整理,金兹的日记在尘封六十多年后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关注。以色列雅得·瓦什姆博物馆将原稿扫描成了电子版。经过妹妹伊娃的努力,《我哥哥的日记》终于顺利出版。 (编辑:独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