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字

香港“双非儿童”成长的烦恼

    “在香港出生,有永久居港权,能拥有特区护照,享有终生免费医疗及十二年免费教育,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免签证,在香港接受双语教育,通晓‘两文三语’(中、英文;英语、粤语和普通话)。为宝宝拥有双起跑线,赢在起跑线。”这些赴港生子服务公司的广告语说到了内地父母的“心坎”上。伴随着赴港生子的人数增加,这些服务机构“应运而生”,为内地父母去香港生子提供“一条龙”服务,方便了内地父母,也促进了赴港生子的进一步活跃。

    几年下来,到香港产子的内地父母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从最早深圳、广州等与香港接近的广东省某些地区,发展到与香港交通便利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至于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等相对富裕的省市。

    赴港生子的香港身份在法律上的确认,源自2001年7月20日判决的“庄丰原案”:香港特区终审法院对首宗内地人香港生子是否拥有居港权案作出判决,“香港宝宝”庄丰源拥有居港权。香港实行的是判例法,该案以后在港出生的婴儿,均可以根据这个判例获得香港身份。

    内地妈妈的大量涌入,使得香港一些医院出现了“床位危机”。由此产生的私立医院价格高企,已经引起了香港本地居民的不满。香港医管局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时在港生子的内地孕妇只有620名,到2004年时便突破了1万人,如今在香港公立医院分娩的孕妇,每三个人中便有一位内地孕妇。

    “床位都要乞,交税为啲乜?”香港本地孕妇在一次抗议行动中打出这样的粤语口号,换做普通话,大意是说,“既然床位都难求,为什么还要交税?”

    2012年,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字显示,3岁左右的“双非”儿童人数已由2003年的709急升至2.98万,9年间激增41倍。香港居留权对宝宝而言真的是最好的礼物吗?香港有什么好?为什么要跑那么老远生孩子?一位已经成功在香港产子的内地妈妈说得很朴实:香港当然好一点。上学、看病都可以不用钱,英文也可以学好一点,不用像我在广州这么辛苦。

    如今,早几年出生的"双非"婴儿已成"双非"港童。数以万计的“双非”儿童步入求学年龄有意跨境回流香港上学。香港媒体报道,回流的"双非"儿童给香港教育体系带来沉重压力,其中连接深圳和香港边境的北区更为严重,大批学童每天跨境就学,导致幼儿园和小学新学年共缺少大约3000个名额。

    据香港统计处在过去5年内的意向调查显示,20%到港产子的内地孕妇打算送子女来港读书。按此推算,2012年9月赴港读幼儿园的“双非”儿童人数估计在1700至6000之间,涉及学费资助最多约1亿港元。

    香港本地人抱怨自己是纳税人,却没能优先享受到当地政府的资源。而"双非"儿童家长则认为自己的孩子拿香港身份证,理应获得权利。

    香港身份带来的权利拥有法律保障,也正是为此,香港方面针对“双非”儿童压力,只能尽量协调处理。香港教育部门2012年也首次向“双非”学童家长发信,呼吁他们放弃邻近深圳的小学,转而选择香港其他学区,以减轻某些学校的压力。

    近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接受媒体专访。在采访中,涉及到了“双非”宝宝问题。梁振英说,2013年停收从内地来的孕妇。

    针对“双非”(父母均不是香港人)孕妇,梁振英提出2013年4月后零配额的政策,梁振英称,这给香港的医疗系统造成沉重的压力。不少香港孕妇预约产房非常困难,香港社会很有意见。

    除了会给香港产妇造成不便,也给幼儿园、学校带来了压力。梁振英说:“我们的统计处做调查,有一半内地的宝宝以后可能回香港上幼儿园、小学等等。我们一算,发现香港每一所幼儿园都必须增容30%,才可以满足这个需要,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香港政府也把内地生子“零配额”的时间截点,定在了2013年的4月。

    香港回归15年间,与内地交融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大陆客踏过一街之界,到香港购物、旅游、投资,大量内地妈妈掀起赴港生子的热潮,双非婴儿的降生成长给香港医疗、教育系统带来沉重压力。港人抱怨未能优先享受政府资源,双非子家长则认为自己的孩子理应获得权利。制度文化的差异除了给香港带来新的机遇,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种种亟待缓和的冲突和碰撞。

    

往期回顾

《看见》栏目欢迎投稿 | 《看见》投稿邮箱:photo2008@vip.sina.com | 新浪图酷首页

微博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