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功润:爱国,情怀和尊严的传递

2013年12月11日08:05  解放日报

  刘功润

  近日,一篇题为《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的帖文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文章饱含激情地探讨了国家兴亡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气势凌厉,语言铿锵,许多网友读罢,颇为之动容。

  有一种爱,始终值得我们用满腔热血去浇灌、膜拜。诗人艾青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传递出多少中华赤子的情怀。邓小平一生人格的真实写照,浓缩成朴实而深情的话语——“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祖国如母,承载着我们最真挚的爱。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正是我们的中国。这一刻,或许我们为人心不古、德行缺失黯然神伤,下一刻就可能为人间真情、爱心潮涌喜极而泣;今天,我们看见爱的阳光驱散了灰暗的雾霾,明天却不得不正视被乌云遮蔽的星空。正是这个让我们笑又让我们哭、让我们喜也让我们忧的中国,左右着我们内心最深沉的情感。

  每一个看似卑微的梦想,都与这个国家和民族休戚与共。这蕴含着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个人得失与国家发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国家真正强大富强了,我们个人才能过上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期盼。在今天的中国,“人”字越写越大,对个体的尊重,对个体价值的认可,从没这样受到高度关注。

  应该说,中国社会总体上还是充满积极因素的,民众对国家进步有着热烈的渴望。这是我们发展进步的巨大优势和资源,这种优势资源在过去30多年间得到了充分释放和引导。今天,这种“正能量”同样需要得到持续激发。但也不可否认,现在微博、微信上造谣生事、诋毁党和国家的文章也时常沉渣泛起,搅动波澜。事实上,历史和现实给过我们不少警示,务必要保持足够的清醒和理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最理想的道路,还得是正在实践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舍此,则别无他途。

  爱国是一种态度自觉,更需见诸实际行动。俄国作家杜勃罗留波夫说过:“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该表现在漂亮的言辞中,而应该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该善于把爱国情感具体落实到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工作的态度和原则上,行为文明、勤俭节约、廉洁自律、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等等,都是爱国的具体体现。当然,我们深知,改变大环境非一己之力、一日之功可为,推动国家进步却离不开点点滴滴的合力。个体的力量看起来微弱,汇聚起来则是建设国家的强大源泉。

  母亲是唯一的,即使不美丽、不富贵,却不可替代。对母亲,我们都有牵挂,对家乡,我们都有乡愁,对祖国,我们爱得深沉。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京报:雾霾不可能有所谓的“正能量”
  • 环球时报:朝鲜稳定符合中国的利益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梦与美国梦可以相通
  • 环球时报:住井人牵动对社会主义的特殊期待
  • 新京报:母亲毒杀脑瘫儿,救助失灵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