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报告政府工作。以下是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易鹏对报告中有关三农、城镇化等方面的深度解读。
新浪网: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你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保证哪些方面的工作?
易鹏:第一是要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辅相成,因为城镇化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规模和技术能够进来。第二要进一步加大跟农业技术的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提高农产品的产量。第三,从数据角度来讲,在社会中要培育节约的风气。第四,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方式可能要改变,要警惕“撒胡椒面”的方式,以重点龙头突破,龙头培育,家庭农场或者专业农村合作社的方式改变。
新浪网:报告中还提到要“抓紧培育一批重要的优良品种”,我们也知道现在关于转基因闹得沸沸扬扬,你认为应该如何领会报告中的这一句话?
易鹏:优良品种很重要的一点为,既是能够提高质量,最关键的是保证安全,这从是生态安全、食品安全角度来讲的。在这方面,我不是研究转基因方面的研究,不能发表意见。但总的服务原则是:吃得好、吃得饱、吃得安全,在这个角度我们也要通过市场为主体的方式,政府补贴引导、支持,以市场为主体的方式研发出更多的优良品种出来。
新浪网:报告中还说要“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同时引导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这对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易鹏:一个是对农民兜底,土地长期不变,拥有了这个土地长期不变,给农民一个定心丸。第二,要慎重进行土地改革,包括宅基地等各种土地的改革,要先行先试,不能以“大跃进”的方式做而导致别的负面影响,要慎重推进土地改革。
新浪网:有很多人担心农民失去土地后,同时又没有在城市里谋生的一技之长,那你认为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哪些政策支持上的工作?
易鹏:永远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做法有点不太与时俱进,现在新农民不种田也不愿意种田,你现在把他捆带土地上也不再回去,所以我们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城镇化做好,把城镇化的产业发展做好,有更好的就业空间,增加7.5%的目标,提供就业。城镇化的增加,经济增长,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很多农民通过城镇化的方式不断地涌进城里。而农村农民减少后,自然有利于规模效应,能够提高城市收入。
新浪网:也就是说当一部分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城镇化了之后,对另外一部分留在农村的农民来说,其实也意味着经济收入的增长,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易鹏:对。
新浪网:报告中还提到要“把有能力、有意愿并且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地转为城镇居民”,你认为这对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来说,“逐步”会从哪些政策上逐步实现?
易鹏:第一,目前有6亿农民工,但拖家带口有工作、有住房的农民工比重相对不是2.6亿,可能就几千万人,这部分人有能力、有意愿合乎或者能够融入到城市里解决户籍问题,而变成城里人。第二,有些农民经常流动,这部分人采取的方式是居住证,到了一定条件也慢慢转,所以有意愿很重要,因为有些农民不愿意进入城市,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强迫他进入城市而得到城市的户籍。所以顺其自然,按照城镇化规律推动比较好一点,正如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要先给1亿人解决户籍问题,这就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推进。
新浪网:报告中提到关于城镇化的质量和特色问题,事实上前段时间已经有很多人在质疑城镇化就是在消灭农村,但消失了的农村并没有变成一个有特色、有质量的城镇,你怎么理解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这部分的内容?。”
易鹏:这是没错的,目前而言我们的城市完全是“千城一面”,要因地制宜、凸显自己的特色,这是第一点。第二,每个城市中,宜业宜居非常重要,因为现在的雾霾、交通拥堵肯定就不“宜居”了,“宜业”是中间能否提供足够大的产业空间,四化同步、生态文明、传承文明、合理布局、以人为本,这是城镇化的五个原则,要把它体现出来。
新浪网:对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哪些内容?
易鹏:我研究城镇化,印象比较深的是既向贫困宣战,也要向雾霾宣战,这是民情导向。第二,我们要坚持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明确强调“改革红利”。第三,度要把握好,比如7.5%,我们完全围绕GDP转是不对的,但完全不要GDP也不成,毕竟要就业,这些都得把握好。
新浪网:对李克强总理上任以后的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如何评价?
易鹏:我认为改革与市场成为本届政府的标签,这是第一。第二,民生作为本届政府执政的主导向。第三,经济自我加压成了这次政府主精神,形成合力是本届政府的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