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寿龙:事业单位推行绩效工资应先去行政化

2014年03月05日14:59  新浪评论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报告政府工作。新浪网独家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毛寿龙,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及的行政改革部分进行深入分析。

  毛寿龙对去年三公经费减少开支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他认为在去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0.1%的前提下,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

  在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之后,毛寿龙认为加强办公经费的节约可以作为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政府机关单位在限制官员办公面积上还流于表面,甚至为办公室“打隔断”。这类方法不但是弄虚作假,而且进一步增加了政府开支。超标办公面积腾退之后,不是仅仅让其闲置下来加剧浪费,而应该尝试与相关商业机构联合,发挥其商业作用。

  毛寿龙进一步表示,“三公经费”公开还不够彻底,不够细化。“三公经费”应放弃“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关键不在于“有或无”、“多或少”,而是一个标准的问题。公众应该对政府的钱“怎么花”、“花在哪儿”、“合不合理”有更详细的了解。同时,对减少三公消费起到重要作用的各级官员给予公开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能够更有动力去减少财政支出。

  对于“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这一政策,毛寿龙认为如果单纯地在事业单位中推行绩效工资,未必能收到预想的效果。比如,老师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对学生采取应试教育,医生为了减少患者死亡率而对重病的患者不予救治,这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推行绩效工资,首先应该推行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为人才的培育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对于“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事项”这一成绩,毛寿龙同样给予了肯定。不过,他同时指出,416项行政审批事项中,下放部分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取消的部分。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虽然在数量上相比2013年要少一些,但难度上反而更大。

(编辑:SN088)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中青报:我敢说你敢发?两会不该比胆量
  • 人民日报:尽心履职,从放下手机始
  • 环球时报:安理会声明让CNN形同裸奔
  • 环球时报:两会代表应少“点赞”多“将军”
  • 环球时报:中国应充当乌克兰危机的劝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