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烟花爆炸”是又一起烟花爆竹业的恶性安全事故。新春将至,燃放烟花作为中国传统的新春庆祝方式将再次走进生活,也引发了我们对这种事关百姓安危的公共安全产品的关注。中国烟花爆竹业的现状和困境是什么?为何非法加工屡禁不止、爆炸频频发生?对烟花企业能否斩尽杀绝?烟花爆竹生产出路何在?[评论] |
[非法爆竹厂为何屡禁不止?]
近年来中国政府处于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考虑,针对一些大中城市出台了禁放烟花的严格规定,但作为中华民族庆贺佳节的文化传统,广大群众对烟花爆竹的需求始终不减。加上国际市场的需求,生产烟花成为一个利润可观的行业。但
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很多烟花企业的生产安全被严重忽视,所以被称为“火药桶经济”。全国有数千家烟花厂,几十万从业者,多数小厂存在隐患,但并非从业者“不怕死”,背后更多的是贫困、是“饿死还是炸死”的抉择——危险,谁都知道;不做,怎么生活?相比下,近年来全国小煤窑事故频发、丧亡不绝,有人之所以做烟花正是因为“死于花炮的机会比死于煤窑小”。为了发展经济,有些地方奉行“要奋斗就有牺牲”,这种发展观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国家三令五申强调安全生产,但政令重重止不住爆炸声声,原因正是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官员与商人的勾结,出于保护“经济增长点”和解决就业,地方政府往往对安全隐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整改不了了之、政令形同废纸。
一些省份曾陆续抛出禁止生产烟花鞭炮的“斩杀令”。2000年3月,广州市府就断然强令辖区内90余家烟花鞭炮厂悉数关闭,这种示范效应很快波及全国,但对贫困省份这样做困难和损失都非常大,目前全国仍有很多非法烟花生产点在地下运行。[发表评论]
·江西悖论:繁荣安全难以两全
·广东“斩立决”的示范效应
· 不做花炮吃什么? |
[烟花爆竹业为何事故频频?]
烟花爆竹在我国有1300多年的生产历史,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由来已久,加上原材料容易得到——“一硫二硝三木炭”尽人皆知,历来民间作坊林立、匠人如麻。即便现在,传统的加工工艺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很多中小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都以手工加工为主,雇佣廉价劳动力甚至童工,经过简单培训、用落后的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手工加工;生产环境往往拥挤、缺乏科学布局——原料储存和加工在一起,办公和包装在一起;缺乏科学的配料和检测手段,很多重大爆炸事故均由配料各成分比例不当引起;企业经营者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对诸多隐患视而不见,如对可能产生静电的车间不采取任何措施,不为工人准备棉制的衣物,而欧美国家的烟花厂,甚 |
|
至要求工人进入车间前必须用特殊仪器消除静电;劳动者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对极其危险的生产环境和操作过程知觉麻木,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或采取“听天由命”的态度;长期以来,我国的烟花爆竹生产行业难以统一监管,地方监管部门出于各自利益,难以从根本上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发表评论]
·让人祸远离我们 ·根治安全事故关键在于法制的健全 ·政府不宜参与具体经济项目 |
[浏阳经验和辛集经验的启示]
对于烟花生产加工行业,如不愿意彻底退出回归贫穷,是否就意味着一定要遭受爆炸、事故和死亡?是否存在中间道路或其他选择?“浏阳经验”和“辛集路线”给了我们良好的启示:
2001年8月28日,“浏阳花炮”新股入市,宣示了中国花炮行业健康发展的可能,2001年浏阳花炮产值超过16亿元,财政税收连续9年居湖南省各县、市之首。浏阳烟花业的产值死亡比例是全国最低的,“花炮经济”的急速发展并没有带来“必然的大事故”,其原因正在于先进、严格的监控系统,以及对小作坊的严厉的查处,虽然小作坊难以根绝,但加大打击力度可以把事故隐患最大程度地降低。
河北省辛集市王口镇素有“花炮之乡”美称,但今年7月28日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35人死亡后,当地认识到该行业人员密集、工艺落后,爆炸事故隐患难以消除,所以决定转产奶牛养殖等行业,目前所有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已全部自愿退出烟花爆竹生产。为保证顺利转产,该市拿出100多万元进行补偿,还出台了鼓励烟花生产企业转产奶牛养殖业的办法,对烟花爆竹企业的存货也都进行了清理。[发表评论]
·辛集:“花炮之乡”历史结束
企业转产奶牛养殖 ·浏阳经验:中国花炮业的未来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