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游戏 | 邮箱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天气 | 答疑 | 导航
首页 滚动 图片 国内 国际 社会 体育 娱乐 科技 财经 军事 专题 网评 评论 传媒 论坛 回顾 排行


  最近相继破获的几起特大杀人案令人震惊:杨新海跨4省抢劫、强奸作案25起,杀67人,一些被害者竟被灭门;河南平舆的黄勇在游戏厅等场所诱杀17名青少年;马勇、段智群在深圳诱杀12名求职少女。
  是什么使人变得如此残忍?为什么暴力犯罪难以被有效遏制?暴力蔓延的背后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应对?
[发表评论]
---------------------------------------------------------------------------------------------------------------------------
 ●新浪专访 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李玫瑾教授   ●新浪时评 是谁培养了我们的仇恨?
  杨新海是属于主观恶意非常强,跟多数犯罪一样,他是有利可图的,比较多见,黄勇是为了达到幼时的一种追求或体验,是变态。>>全部 [评论]     现在我们倒是不乏爱的教育,但据我观察,多数属于小爱,而非大爱,那种包容天地万物的爱心,是我们的教育中绝少提及的,这不能不是一个缺陷。>>全部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  
   

调查问卷

1、近日,杀死65人强奸23人的嫌疑犯杨新海在河北沧州市落网。您对杨新海特大杀人案怎么看:(多选)

犯罪的根源是人的贫穷
凶手从小缺乏爱心教育
受社会暴力渲染的影响
有心理疾病,是变态狂
 

2、在公共场所,突然发生了类似抢劫等暴力事件。您认为周围的人应该:
冲上去与歹徒搏斗
拨打110报警电话
溜走,免得伤到自己
不好说

3、针对近几年青少年暴力蔓延现象,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净化他们的生长环境?
规范暴力影视剧播出
规范暴力游戏的出售
父母师长要以身做则
爱的教育要从小做起

相关推荐

·南方周末:残酷青春
·杨新海流窜杀人案
·河南平舆特大杀人案
·蓝极速网吧纵火事件
·从老国脚被打死说文明

栏目说明

  我们力求从独特的视角出发,结合新浪的观察员评论和对权威人士的专访,引领大众对热点新闻和各类社会话题进行深度讨论。
   >>欢迎来信来稿!

往期回顾

·纪念肯尼迪遇刺40周年
·谁是物种灭绝的祸首?
·衡阳大火烧出了什么
·中国网络正疾速前行
·中国制造遭遇反倾销
·娱乐明星当选杰青?
·从老国脚被打说文明
·黄金周掘了几桶金?
·北京交通路在何方
·语文改革风波
·中国院士“危机”
·性博物馆遭遇尴尬
·透视中国问 题留学生
·聚焦业主运动
·文科状元不能上大学?
·中国跳水队遭遇滑铁卢
·大学生打工要交税?
·有多少遗产够我们糟蹋
·科幻之父在落寞中死去
·北大改革需忍痛前行
·大学成了“修道院”?
·“告诫”是冒犯吗?
·该不该赦免杀妻科学家
·SARS点燃中国精神
·新同居时代
·文坛的“叫喊”
·你喜欢“偷窥”吗?
 
  最近,广东、河北、河南公安机关接连破获3起特大系列杀人案件:河南“杀人狂”杨新海,从2001年起跨安徽、河南、河北和山东四省抢劫、强奸共作案25起,杀死67人,杀伤12人;河南平舆县也破获了一起连环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黄勇自2001年以来,在该县的网吧等场所诱杀了17名中学生;广东警方则破获了一起诱骗杀人抢劫案,犯罪嫌疑人马勇、段智群以招聘为名,在深圳市布吉镇先后将12名单身求职女青年诱骗杀害。
  如果说2001年靳如超制造的“石家庄爆炸案”,“把暴力加诸无辜平民,把恐怖留给整个社会”,那么日前破获的这三起特大杀人案再次敲响了警钟,人们的恐惧和不安不仅在于疑犯杀人的数量之多,更在于他们杀人没有目的,当杀人不再是一种“冤有头,债有主”式的复仇,而是通过“爱谁谁”的方式实现报复社会的时候,就成为一种恐怖性质的犯罪。
  比暴力犯罪更令人忧虑的是人们的恐惧和冷漠。11月初,都江堰市中心镇,一弱女在深夜遇歹徒的追杀,逃亡中发出撕心裂肺的呼救,但整条大街的居民毫无反应,该女子最终在绝望中被暴殴致死。“冷漠街”引起了广泛的谴责,但仅在弱女被害17天后,这条街上又有一个年轻人被追杀而死,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一次有些居民在歹徒离开后报了警。[发表评论]
·10余名少女被抢劫杀害 ·河南平舆特大杀人案嫌犯黄勇被批捕 ·杨新海流窜杀人案件
·两起特大杀人案的警示 ·12名少女被杀案开审公安部严查责任 ·弱女遇害的中兴镇再发血案
   


杨新海流窜杀人案

  同时出现多起重大杀人案件也许是一种偶然,但不得不承认,暴力蔓延正在成为一个日益困扰我们的社会问题。提高公安部门的能力和效率能否根本解决暴力犯罪问题?应该加强治安还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每个普通人都有潜在的暴力倾向吗?暴力因子是如何产生的?[发表评论]

[知情权与信息公开]
  杨新海杀65人和黄勇杀17人这两起凶杀惨案,在破案之前,警方对案情未作任何透露,公众甚至包括受害人家属在内都没能从警方或媒体得知任何有关案情的信息。杨新海的暴力犯罪倾向并非突如其来,相关部门在预防犯罪方面毫无作为;而在平舆连环凶杀案中,警方在破案之前从未就孩子失踪发布过任何预警。
  警方在破案前往往出于种种理由而对案情讳莫如深,但某些恶性凶杀案件会直接威胁到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警方能够早些向公众报道这些杀人犯的情况,公民有可能向警察提供线索,并且会提高警惕,更好地保护自己。而杀人犯也有可能因媒体的报道而受到震慑。谣言止于公开,公布案情不会引起社会恐慌,而隐瞒案情反而会引起恐慌。公安部门的最终目标是保护公众的安全,在案件信息的披露上,警方需要转变思路。[发表评论]
 ·公众应在案件侦破前知情 ·案件信息披露应以何为标准 ·完善“案底”制度可避免累犯

[是人性善还是人性恶?]
  10月中旬,航天专家周鼎新老人在海口某公园被板砖猛砸而死,前国脚75岁的徐福生在北京街头被殴死。有人统称之为“街市暴力”,但不同在于:前者死于抢劫的歹徒之手,他们本来就属于反社会人群;而后者死于一介平民之手,这种一般社会成员的潜在暴力,以及他们潜意识中对暴力优势的认可,才是一个社会更深层的危机。
  人们身上携带着暴力因子,如同携带着某种病毒。一般状态下,人们并不以暴力开道,呈现着所谓“健康带毒”的状态。然而,当某个契机出现的时候,病毒便开始发作,暴力就开始展示,“一时冲动”的行凶属于暴力病症的急性发作,抢劫杀人之类的狂徒则可谓是暴力病毒感染者的晚期症状。谁能估量我们这个社会有多少人是暴力病毒携带者?如果一般意识中暴力强制和力量崇拜拥有“合法”地位,那么普通社会成员中感染暴力病毒的人怎么会少?[发表评论]
 ·警惕身边的“街市暴力” ·黑小公共司售残杀乘客抛尸山野 ·学生遭老师殴打后下肢截瘫

[人人自危和自我防范]
  “冷漠街”备受谴责,媒体也习惯对未能见义勇为“看客”进行猛烈批评。但是,在漆黑的凌晨,面对自己毫不了解的行凶暴徒,有几个人能够挺身而出?我们鼓励见义勇为,但见义勇为是否就意味着手无寸铁时一定要对一群暴徒挺身而出?
  我们国家对公民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相对不足,而另一方面,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亟待提高,尤其是青少年。黄勇先后诱杀17名中学生,从中可以看出青少年的安全意识相当薄弱,而学校和家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从“深圳求职女被诱杀”、“诱杀17名中学生”等案件中吸取教训、提高警惕。[发表评论]
 ·为什么会出现“冷漠一条街” ·两起血案偶然推诿 哪里才有安全保障 ·路人冷漠勇士流泪

[悲剧,呼唤爱的教育!]
  暴力昭彰,一个全球性问题,个中原因非常复杂,除了根植于人类早期的暴力因子,人文教化的缺失和暴力文化的泛滥被普遍认为是暴力蔓延的重要因素。
  对中国人,一场文革摧毁了太多好的人性,也播下了太多暴力的种子,而多年来应试教育却一直漠视人性、爱和美的教育,这似乎是一种历史遗憾,而暴力文化入侵和滋生则正在进行。 
对于成年人,文化中的暴力或许只是一种思考或“释放”,然而对于青少年则无疑是毒品了。越来越多的恶果表明,《古惑仔》之类的影像制品对青少年已造成严重危害,而今天一些极度血腥的暴力游戏正在吞噬更多的未成年人。《停止教唆我们的孩子去杀戮》一书认为,某些角色扮演游戏无疑是在潜移默化地教唆孩子们杀人;更有学者指出“刚开始接触暴力内容的孩子会恐惧,但看得太多后,就麻木了,对再血腥的场面也习以为常了。” [发表评论]
  ·南方周末:残酷青春 ·停止教唆我们的孩子去杀戮 ·“毁灭公爵”与游戏暴力 
   
   近来破获的几起罕见的杀人案带给我们太多反思,而反思的目的正在于,不让灾难再发生。除了严重刑事案件,近年来,校园暴力、家庭暴力、冷暴力等问题都日益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社会转型期,面对暴力犯罪的增多,我们惟有正视,而没有任何退缩的空间。对暴力犯罪进行及时有效的打击和预警,提高公安部门的效率和能力,以及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都是遏制暴力蔓延的关键;而铲除暴力滋生的土壤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人文教育、唤起对生命的敬畏、抵制不良文化、健全心理危机的疏导机制,更重要的是消除社会的不公并疏通社会表达渠道。在社会转型期,在不同阶层、不同人群、不同利益的格局中,语言应该代替行动,表达应该代替暴力。[发表评论]
·专家吁增社会工作者干预 ·禁绝校园“冷暴力” ·
“无偿的暴力”反映社会表达渠道不畅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论坛聊天邮箱手机短信息 值班电话:010-82624488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