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德意志的血管里燃烧着汽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16:04 南方人物周刊

  德意志的血管里燃烧着汽油

  -崔卓佳

  德国世界杯激战正酣,德国人虽三次抱得大力神杯,但德意志民族远没有巴西人对足球那么狂热。真正让这个民族骄傲的是汽车,他们的血管中流动的是汽油,就算不全是汽油
,那也肯定是油花闪闪。所以,“高血脂”在德国应该是司空见惯的。

  还记得第一次到德国,我一个人站在高速公路的入口匝道旁边,看到开过来一辆保时捷911卡雷拉S便毫不犹豫地伸出手去示意搭车。没想到这辆黑色的超级跑车真的就停在我的面前,想都没想就直接越过折叠的副驾驶座椅挤进狭小的后座,这时才意识到犯了一个大错误,虽然前排乘客把座椅向前拉了一下,但是在这个位置上完成1000多公里的旅行依旧会是一个灾难。

  车上是一对老年夫妇,开车的老爷子一脚油门就踩到了160km/h,这还是在匝道上。当驶上高速主路的时候,车速已经是200km/h了。传说中的“二环十三”也不过如此吧?但是对这两位老人来说,这个速度好像算不了什么,依旧轻松的跟我交谈着关于中国和德国的话题。看来我的“血脂”肯定不如这二位的高。

  德国人不太喜欢日本车和美国车,这与他们开车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德国的高速公路有些路段也很拥堵,但是行车速度却一点不慢,车距不过十几米,而每辆车都以100km/n以上的时速在移动,真正的钢铁洪流。路况好的时候,跑个180km/h是稀松平常的事。这时候,

发动机的转速一般都很高,长时间保持这样的高速运转,对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如此跑下20万公里,恐怕只有德国车能扛得住了。

  不仅是高可靠性,德国车的高安全性、高工艺质量、高科技含量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德国车的这些优点源于长达百年的汽车文化的积淀,并形成了独特的造车理念。

  辉煌的开篇

  德国汽车史的第一页也是世界汽车史的开篇。

  1885年10月,卡尔·本茨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油汽车,她的妻子贝尔塔驾驶它,时走时停地开了100多公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女驾驶员。那时候还没有交警,否则肯定算无证驾驶,当然了,“证”在当时也还没出现。1886年1月26日, 本茨取得了专利权,于是便有了历史教科书上重要的一个年号:1886年——汽车诞生元年。

  同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四轮汽油汽车。两人各自成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1926年两家合并为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

  汽车的诱人前景使德国的汽车厂纷纷出现,一些其他行业的厂家也转向汽车生产。

  1901年,德国共有12家汽车厂,职工1773人,年产884辆,而到1908年,汽车厂达到53家,职工12400多人,年产5547辆。1914年“一战”前,德国汽车工业已基本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年产量达2万辆。德国汽车工业的发达从某种程度上也增强了德国发动“一战”的信心。

  战后,德国的汽车产业一直处于恢复和发展的时期,直到有一个人出现,彻底改变了当时的状况,他就是著名汽车设计大师费迪南德·波尔舍。1934年1月,他联合34万人合股成立了大众汽车公司,并得到希特勒政府的支持。之后,这位纳粹元首做了一个令世界享用至今的决定:投产甲壳虫。这款结构简单,采用风冷发动机的小车从那时起一直生产到2003年7月30日,到最后一辆老甲壳虫从墨西哥的生产线上驶下为止,一共生产了2100万辆,这创造了单一车型生产的纪录,而且至今都无法逾越(实际上,

高尔夫的产量也达到了2400万辆,只不过这是有史以来的一共五代车型的总和,而仅仅第一代甲壳虫就达到了2100万辆)。也是这一款车型令大众迅速成为国际性的汽车厂商。

  “二战”失败并没有让德国汽车工业停顿很长时间,从1950年开始,德国汽车工业重新回到了快车道,很快就超过英国而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这个位置一直保持到1967年,那一年日本的产量超过了德国,之后德国便始终处在第三的位置。

  没有哪个国家会拥有这么经典的汽车工业历史,从甲壳虫、高尔夫这样创造奇迹的小型车,到奔驰、宝马这样的豪华品牌都见证了德国汽车工业的辉煌。大众和宝马分别收购了宾利和劳斯莱斯品牌,戴姆勒奔驰也启用了迈巴赫,这样在世界最高端豪华汽车的阵营中,也打上了德国的烙印。德国车已经无处不在。

  德国人注重产品品质,扎扎实实地造车,对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地方一视同仁。严谨的德国人创造了汽车工业品质的标杆,令德国车的形象深入人心。

  来自ADAC的声音

  说到德国汽车,就不得不提另一个重要的名字:ADAC。它的全称是“全德汽车俱乐部(Allegemeiner Deutsche Automobile Club)”。ADAC拥有数十架直升机,数千辆服务车和近万名志愿者以及专职工作人员,只要是和汽车有关的,全部是它的服务范围。它在德国汽车工业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ADAC的会员一年要交几十欧元的会费。会员的车在路上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马上给ADAC打电话,一名专业技师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只要是当场能解决的问题,不收取费用。如果不能解决,车子会被免费拖到修车场,如果你赶时间,还会免费送你去目的地。

  如果发生了事故,有人员受伤的情况,那么ADAC的救护直升机就派上用场了。这些直升机15分钟之内到达全德国任何一个角落,每架直升机只负责半径60公里。甚至有的时候他们的反应比保险公司还快。

  事故发生后,会员还可以申请ADAC的法律援助,而且律师费都不用掏。因为ADAC在交通方面的绝对权威地位,在与保险公司打官司时不会吃亏。

  其他的服务是五花八门的,比如随时播报全德国的交通状况,节假日大堵车的时候会派出骑摩托车的志愿者给高速公路上被堵车的人们送水,送杂志。汽车检测、汽车试验、汽车租赁、汽车宿营、汽车燃料、汽车召回、

二手车价格、汽车媒体、汽车图书、交通保险、定损评估等诸多服务项目也囊括其中。

  除此之外,ADAC肩负着类似中国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在德国几乎所有关于汽车的标准、法规和条约都是由ADAC提出或参与制订的。ADAC在奥地利、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家建有分支机构。

  ADAC每年年末都做一次本年度的新车点评和二手车评估,该评估对世界各国著名品牌的汽车做一次客观公正的测评,在德国乃至欧洲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所以对于汽车生产商,乃至整个汽车工业这个俱乐部都十分重要。因为他们是汽车生产商的“上帝”的代言者。

  失落德意志

  汽车工业是德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在德国每7个工人中就有一个与汽车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1/4的税收来自汽车及相关产业。汽车工业的对外出口额达到800亿欧元。可以说,汽车业打个喷嚏,整个德国经济就抖三抖。近年来德国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与汽车工业的不景气有关。

  劳动成本过高是一大原因。德国汽车业职工的平均小时工资为33欧元,高出日本和美国20%,高出法国、意大利等其他欧盟国家50%,而如果与东欧国家或中国和韩国相比,则更要高出数倍。除了工资,更有很多福利的保障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

  然而汽车公司想要在人事方面削减成本是很困难的,第一只拦路虎就是德国汽车工会。去年的11月3日,经过长达27小时马拉松式的谈判,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终于在做出巨大让步的前提下与其工会达成协议,以不加薪代替裁员。可见这种讨价还价的艰难程度。

  欧元持续走高,钢铁和能源的价格越来越贵,以及德国汽车公司的管理等问题也对德国汽车工业的衰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反,日韩厂家市场份额和销量均大幅上升,各国主要汽车品牌中,增长最快的分别是现代、起亚、沃尔沃、丰田、本田和马自达。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世界杯官方汽车赞助商是现代了吧?这家韩国厂商把自己的Logo贴满德国的大街小巷,德国人看了该是多么的伤感。

  反击的力量

  然而德国人是不会任由现状发展的。他们正努力走出困境。

  他们把生产线搬到国外来降低人工成本。德国汽车厂商在全球24个国家进行生产,海外汽车产量占其总产量的近50%。

  中国是德国汽车工业海外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南北大众早已深深扎根中国,宝马和戴姆勒-克莱斯勒也把自己的看家车型毫不吝啬地拿了出来。在经历了2004和2005年的萎缩之后,2006年,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上重新发力。南北大众凭着帕萨特领驭、速腾、新奥迪A6等车型一路高歌,夺回了销量冠军的位置。

  曾经高傲的德国人也开始放平心态来充分融入中国的文化和市场。组织机构变得更加灵活,各个级别的车型全面展开。第一款有中国设计师参与设计的车型——帕萨特领驭上市后很快月销量就超过了一万台。看来重视来自中国本土的声音才是德国车在中国的生存之道。

  虽然在美国市场,由于欧元对美元持续走强,使其对该地区出口连续两年下滑。但德国人很快又在巴西和阿根廷这两块传统上是美国车地盘的市场中开发出了新的增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