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费古拉:哥廷根大学的“大管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16:04 南方人物周刊

  费古拉 哥廷根大学的“大管家”

  哥廷根的13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占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另外还有三分之一居民从事和大学相关的活动

  校长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制定学校的发展计划,协调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协调
得到的经费的分配,以保证资金流向更容易出成果的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校长不是学校的主人,而是学校的管家

  -特约记者 瞿晓 发自哥廷根

  诺奖得主,世界大学第8位

  哥廷根是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南部的小城,源远流长的学术历史使得哥廷根和图宾根、海德堡、弗莱堡一样,并列为德国四大大学城。哥廷根人引以为豪的一句谚语说:“哥廷根没有大学,哥廷根城就是一座大学。”在小城的13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占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居民从事和大学相关的活动,哥廷根“大学城”的称谓可谓名副其实。

  从评价学校成就的一项重要指标:诺贝尔奖得主数量这一项来看,哥廷根就位居世界大学第8位:这里曾走出3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此同时,更多名人和哥廷根的紧密相连,也使得这座小城拥有不同凡响的殊荣:

  哥廷根大学的数学系是由“数学王子”高斯一手创建,高斯逝世后就葬在这座哈茨山南麓的魅力小城;写出“格林童话”的格林兄弟曾在此执教,也曾演绎出不畏强权的“哥廷根七君子”事件;著名的“铁血首相”俾斯麦曾在此就读,连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也是从哥廷根的夜校苦读出身走向了下萨克森州长乃至联邦总理的宝座.....哥廷根大学和中国的渊源也颇深:朱德元帅1922年曾经在哥廷根驻留过一年,在此会见过从法国远道而来交流革命心得的邓小平;北大东语系教授、学术大师季羡林更在《留德十年》中详细描写了自己被哥廷根大学录取,在此求学十年的经历……直到现在,还有好事者来哥廷根探访,希望找到季老在"此情犹思"的回忆文集中谈到的异国恋人伊姆加德。

  德国的大学教育对于2001年前后留德高潮中赴德的中国学生来说,最大的诱惑就是:不收学费;虽然学制漫长对有心求学的中国学生而言是一次身心的考验。但是期望留洋镀金、提升个人价值的中国学子很多都义无反顾地远渡重洋来到了德国。时过境迁,如今德国经济不景气也拖累了德国的教育。各级政府对大学的拨款逐年减少,教学设施因此不能得到及时更新,科研项目的进行也因为经费的短缺而时常难以为继。

  经济压力下,德国教育体制面临巨大的变革:现在大学收费制度已经正式出台,下萨克森、北威等大州都已经制定了确切的收费时间表,最早的从今年冬季学期(10月份开学)就开始征收,平均每个学期将收500欧元左右;目前还持观望态度的几个州在其他州已经征收到学费、教育经费得到极大充实的前提下,想来届时也绝不甘心错过这一顺理成章得到更多科研经费的机会。

  同时,德国大学漫长的学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也受到社会公众的强烈诟病,这一学制的最大弊端就是和英美学制不接轨,漫长的求学路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信心不足半途而废。

  2005年德国出台了学制改革计划:本科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教育改革将在未来5年逐步完成。也就是说,到2010年,德国将全面贯彻这个全新的教育体制,这也是欧洲的法律所规定的。大多数德国大学将选择性地采用全球性新学制体系,在几年内将本科学制缩短到3至4年,而目前在德国取得学位至少也要花上4到5年时间。对学生来说,新学制更加节省求学时间、更加富有成效。

  “钱真的是太少了”

  在两大教育改革措施的夹击之下,哥廷根大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南方人物周刊》特意采访了哥廷根大学校长董事会主席冯·费古拉先生,就德国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对话。冯·费古拉先生本人是一位生物化学教授,此前担任哥廷根大学生物系主任,在去年的大学选举中,他得到了各系科主任的广泛支持,脱颖而出担任哥廷根大学校董会主席,任期6年。

  谈到自己的日常工作时,费古拉校长表示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制定学校的发展计划,协调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协调大学得到的经费的分配,以保证资金流向更容易出成果的学科,“当然,我也会继续在系里上课”。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校长不是学校的主人,而是学校的管家。

  对于一个管家来说,如何从主人手里筹措到更多的钱应付家庭开支显然是重要的话题。哥廷根大学最大的“金主”是BASF,"哥廷根大学是一所以文科为主的大学,这就使得它没有办法像邻近城市那些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如汉诺威大学、布伦瑞克工大那样帮企业大规模地搞研究,从而获得巨大的资金支持。”“幸好我们有化学系,而化学系在德国大学里面是一直保持领先地位的,而巴斯夫公司的高层领导就有哥廷根大学的毕业生,因此公司把很多研究项目放到哥廷根大学来做,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们能得到比较充足的资金。”

  和巴斯夫公司的合作直接导致哥廷根大学和南京大学的亲密接触:由于巴斯夫在南京的投资项目是该公司在华投资项目的重点,因此此前仅限于在法学、日耳曼语言文学等方面有合作与交流的双方,现在把更多注意力放到了化学系。——如果有一天,在巴斯夫公司南京厂区,你遇到很多毕业于南京大学、又在哥廷根大学进行过深造的归国技术人员,可千万不要感到惊讶。

  虽然有巴斯夫这样的化工巨头支持,哥廷根大学目前的教育经费仍然捉襟见肘:在校长本人所从事的自然科学研究方面,每年大约只有900万欧元的资金投入,这笔钱不但要拿来做研究,而且也包括聘请教授、更新仪器设备的开销。

  “真的是太少了。”费古拉校长双眉紧锁,似乎陷入了沉思:“这900万欧元大概占整个学校每年所能筹措到的经费的百分之六到百分之七,而且最近每年都在削减。”“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下萨克森州政府,都没有更多的钱向哥廷根大学投入了,所以我们只能绞尽脑汁,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学校的优势项目上来,比如物理、化学、数学、地理。”

  借着这个话题,费古拉校长为学费政策辩护:“收学费并不是下萨克森州一地的政策,全德国都在准备实行。每个学期我们收取500欧元的学费,其实这已经很少了。收上来的学费据估算将只占学期成本的10%-20%,其他绝大部分资金还是必须自己想办法筹措。”

  费古拉校长解释道:“这些学费收上来也是拿来改善教育条件的,比如编写新材料,补充教学器材,改善学生的实习条件,而非用于改善教职员工的福利。”“每个月只是多支出80欧元而已,你说多吗?"没等记者回答,校长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又爱莫能助地笑开了:“在

慕尼黑这种经济发达的地区,每个月增加80欧元开销真的不算多。但在哥廷根这样的城市,对于一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学生,尤其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笔额外的负担了。”

  谈到教育改革这个问题,费古拉校长表示哥廷根大学的学制改革已经按部就班:“06-07冬季学期我们基本上就要完成学士学位改制。这就意味着我们将和英美学制逐渐接轨,此后哥廷根大学文凭上将只有学士、硕士、博士这样的标准称谓,而不会再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学制混杂的情况出现。”不过费古拉校长也表示法律、神学、医学这几科将是暂时的例外:“因为这几门学科有传统的国家考试,情况比较特殊,不是过渡几年就能改变的。”

  虽然哥廷根也算老牌的“诺贝尔奖得主摇篮”,费古拉校长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并不感到非常乐观。

  首先他谈到了德国的大环境:“现在的诺贝尔奖为什么有那么多美国人?道理很简单,

二战结束后,德国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因为是战败国,失去了外交上的广泛支持,和国外的交流在那段时间也几乎陷入停滞状态,美国趁机翻身超越,我们就再也难以追赶。”

  而哥廷根大学本身的小环境也使得这所数百年名校处于莫名的尴尬:“这主要是哥廷根大学的学术传统决定的。我们的数学、神学都有几百年传统,都有长期的人才储备。在集中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容易出成果,久而久之,我们就成了目前这种局面。”现在费古拉校长指望联邦政府的相关特别补助,也就是所谓的“精英大学”计划可以让这所古老的大学重新焕发青春。

  “这个计划总共耗资20亿欧元,列入‘精英大学’名单的每个学校每个学科每年额外可以得到200-300万欧元。如果能够拿到这笔资金,哥廷根大学每年就能多大约5000万欧元的经费。"虽然数目并不算大,而且隔几年就要进行重新评估和筛选,但是费古拉校长显然对这笔钱充满了向往:“非常幸运,无论什么机构的评比,哥廷根大学的综合实力总是能排在德国的前三名!”

  由于自己所在学科和中国方面的联系并不多,因此费古拉校长还没有到过中国,不过他表示校董会的很多成员都已经去过中国,对那里赞不绝口,自己也因此对中国早已充满好奇心。现在哥廷根大学和中国方面的交流日益繁多,作为校董会主席,访问中国的事宜早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今年应该就可以成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