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海涛
2016年1月22日,农业银行发布公告,北京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涉及风险金额39.15亿元……
公开报道显示,此案的细节是农行北京分行两名员工,将本该存放在保险柜中的票据取出,套取了38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流入了股市,由于股价下跌,最后事情败露。大概意思是,银行员工违规拿走票据,“换钱炒股”,因为股灾而最终被套……
这印证了某种现实:距离巨额金钱越近,黑幕就会越多。
我们总觉得银行是钱最多的地方,但事实上银行可能是最缺钱的地方。因为钱一旦聚集到一起,就会“长腿”,想去追求高额的利息。高额的利息,总会有较高的风险,坏账,就是这么来的。如果有一天坏账兜不住了,金融危机就爆发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银行”,如果你口袋里的钱达到一定的量,你就会有让它产生更高利息的欲望,那欲望,几乎不可遏制。很少有人甘心把大量的资金放在银行的活期账户上,那几乎意味着眼睁睁开着自己的钱被通胀率损耗。
插播一个故事。
前段时间,我一个朋友获得了一家知名的P2P公司一个工作机会。这公司的知名度有多高呢?央视上经常播放它的广告。那家公司开出的薪水很诱人,比他原单位的工资高出两倍。戏剧性的是,他的入职手续他刚开始办,公司出事儿了,老板“找不到了”。众多投资者很多亿的资金,基本上要血本无归……
就是这样,在2015年,有一些人被股市收割了,有一些人被P2P收割了。
你是不是替我那个朋友后怕,替差点去了一个骗子公司?可是,我不大相信一家公司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做一个骗子,而且还在央视上宣传自己。我宁愿相信,那家公司的老板,只是玩儿砸了——聚集的钱越多,欲望越多,多到无可遏制以及无人兜底,砸了。如果是银行玩儿砸了若干亿,作为坏账“消化”就行了,而P2P公司,就只能倒闭、跑路或坐牢了。所以,大家都“相信国家”。“国家”为什么那么厉害呢,因为只有“国家”可以用来对所有人“耍赖”,也就是把风险分摊到每个人的头上。
回到开头的故事,银行内部员工用票据搞出了38亿并把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投入了股市,其实就是“借钱炒股”。这件事之所以成为一个悲剧,我想几可能是因为股灾来了炒股被套,钱还不上导致东窗事发。如果是股市继续大涨了呢,38亿“变成”100亿也是有可能的——这么美好的故事,一定是发生过的,只是我们没有资格知道罢了。
比如宝能系举牌万科,其实也是“炒股”,有报道说其资金有一部分来自浙商银行的理财资金,这其中是否有风险,以及风险的管控是否有效,就不得而知了。理财资金钱与保险资金类似,成本低,风险低,哪低成本低风险的资金进入股市,再牛市的时候搏一把,再合适不过。所以在中国,牛市迹象一旦显现,很快就会鸡飞狗跳,各种资金涌入股市。什么银行票据啊,P2P平台上的资金啊,保险资金啊,存款资金啊,看着股市猛涨都会按耐不住去火上浇油。
再插播一个故事。
前天一家P2P公司的人找我聊天,我就问,“如果我把钱放到你们的平台上,你们怎么保证资金的安全呢”?然后她解释说,风险其实很分散,比如,你投资了10万元,这10万元会被分散到10个融资项目上,10个项目同时出问题的可能性其实很小很小……
这个道理理论上当然讲得通。可是,我就有一个疑问,我根本不知道我的10万元是如何被分配到哪10个项目上了,那我凭什么不能怀疑我的10万元被放到一个高收益项目上了呢?比如是否被投到股市上,我根本不可能知道啊。我这样怀疑的原理就是:当足够多的钱聚集到一起,它牟利的欲望会增强,规则就会被蔑视。
于是,这就涉及到监管的问题。可是如你所知,正像安监部门总是奔走在每一个重大灾难的现场一样,金融的风险,也都是在爆发之后,我们才知道哪里有风险。这正如,当天津滨海大爆炸之后,我们才知道居民区附近藏则巨量的危险品,当深圳的滑坡吞噬了那么多条生命,我们才知道受纳场可以长期违规作业。
装睡的人总是叫不醒,监守自盗的人总是看不住——永远不要相信别人会帮你“看守”你的钱。连王石们负责管理的万科都可能会被“偷走”,何况是被别人管理的你的钱?
金融创新确实是需要的,只能由“国家”和银行垄断“钱的生意”的现状也必须被改变,P2P领域也一定有致力于改变金融现状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既要乐见这种理想的逐渐实现,更要避免成为别人实现理想过程中的“炮灰”。
如何避免成为“炮灰”,那就是保守不激进——这种态度在过去往往被认为是不思进取和因循守旧。关于保守在投资中的意义,刘军宁先生在他那本《投资哲学:保守主义的智慧之灯》里推崇备至。我认为这种保守意义在于,你难以获得一个暴富的明天,但也不会失去已经有的今天。换句话说,在这个时代如果你已经有幸跻身中产,那么你最好保守一些——把自己已有的财富不被收割作为第一目标。
同样,对于试图迅速改变某种社会现实的某些计划和理想,也最好保持警惕和敬而远之——社会变革已经到了难以全民共赢的时代,每一次社会的剧烈变化,总会有人为变革付出代价甚至成为炮灰,因而,避免成为炮灰,是我们终生的重要任务。
(首发公号“海涛评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