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日关系-述:峰回路转3个日本人的2006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0:31 国际先驱导报 | |||||||||
11月22日,中日友好协会举行晚宴欢迎日本高中生代表团。 【政策·中日·述】 【栏题】述 【主题】峰回路转:3个日本人的2006
【作者】本报东京特约撰稿 郭一娜 【提要】从官方到民间,2006年的中日关系有太多意外和惊喜 10月8日,在中日双方就克服政治障碍和促进关系健康发展达成一致的前提下,中断了五年的中日首脑互访在北京实现。加藤千洋7日就早早到达北京准备,在成为《朝日新闻》编辑委员之前,他曾作为《朝日新闻》中国总局长常驻北京达7年之久。这次在跟踪采访安倍访华全过程中,他成为中日关系转折点的见证者之一。 【小题】高访:日本国内“情绪性”报道少了 “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日本国旗让我印象深刻。”加藤千洋这样说道。 据他回忆,10月8日晚上,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款待安倍,原来中方安排了一道海参豆腐豌豆羹,他听说温总理向来不喜欢饮食挥霍,所以在接待外宾的时候,常常都安排这味羹汤,但日方提出要更换这道菜。按照惯例,“就国宴内容向对方点菜,是不合外交礼节的”,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中方尊重日方要求对菜单进行了更改。 据加藤观察,日本的媒体在安倍访华后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比如对华批评的“情绪性”报道少了。“总的来说,日本国内的对华气氛正在慢慢好转。我所闻到的不是曾经的火药味,而是一股芬芳清新的气息。” “安倍出任首相后首访中国,确实有些出乎意料。”加藤说,据他所知,“日本外务省‘知华派’的强烈建议对安倍最终决定首站访华起了重要作用。” 10月8日,中日在北京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加藤颇有感慨地说,“这是中日两国时隔8年发表的联合公报,而且核心是面向未来。从声明的内容上可以判断中日双方都极为珍惜此次修复关系的机会。”据他所知,最辛苦的要数两国外交部的官员了。为了在公报中尽可能多地体现双方共识,他们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 【小题】民间:“七天,让我改变了很多” 在中日两国政府首脑会面打破两国关系坚冰同时,两国民间的交往也在热络发展中。 鹤田智美和木村裕未是日本千叶县松户国际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今天11月,她们和日本各地共一百多名高中生参加了友好访华团,在7天时间里访问了北京、成都、上海等地。 说起访华前对中国的印象,两人有些相似,“因为看了日本电视上的报道,感觉由于历史问题,很多中国人都不喜欢日本,中日关系不太好。”木村裕未说。 2006年5月,一次和中国高中生访日团的交流,让木村裕未对中国的印象开始有了些许改变。此后,中国高中生又分别在8月、10月、11月组团访问日本;木村裕未和鹤田智美也成为这场2006年中日民间交流重头戏的“见证者”,作为回访,日本高中生组团访问中国。 “直到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还是有些不安。担心自己是否会被中国人接纳。”木村裕未说。 “一下飞机,不安马上消失了。”木村裕未在机场受到了中国朋友的热情招待,“感觉很多人都对日本人很友好。” 在成都的“明星遭遇”让鹤田智美印象最深。日本高中生访华团到成都后,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鹤田智美的照片也登上了成都的各大报纸。“第二天我们逛街时,一家店的店主一下就把我们认出来了。说什么也要给我们打折。刚出了那家店,附近一家茶庄的店员也说在报纸上见过我们,一定要请我们去喝杯茶。感觉很多人都关注我们来中国这件事,我特别高兴。” 短短的七天中国行,让鹤田智美对中国的印象有了很大的变化。 回到日本,木村裕未在她们班上做了访华报告会。“我并不满足于自己去过中国,还想把这次的经历告诉更多的日本人。当然,更希望他们能亲自到中国去,感受真实的中国,热情的中国人。我相信中日关系会越来越好。”(081)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