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年终特刊-中国策2007专题 > 正文

政策-和谐军事-述:中国军事外交的和谐理念(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0:31 国际先驱导报
政策-和谐军事-述:中国军事外交的和谐理念(图)

12月18日,中巴部队在“友谊—2006”联合演习结束后欢呼胜利。

  【军策·和谐军事·述】

  【栏题】述

  【主题】中国军事外交秉持和谐理念

  【作者】本报记者 白瑞雪 樊永强

  【提要】以互信、合作、发展与和平为主题的中外军事交流更加活跃、更加务实

  【正文】

  美国国防部长走进了中国首次对外军开放的战略导弹部队;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对中国特种兵竖起了大拇指;来自多个国家的军人来到现场观摩中国军事演习;驻华武官多次参观基层部队、与中国士兵共进午餐……今年,中国军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

  【小题】中国军队的多个“第一次”  

  在中国军方高层频繁出访的同时,来自世界各国的21位国防部长和18位总参谋长(参联会主席)先后访问中国。在高层交往的推动下,2006年里,以互信、合作、发展与和平为主题的中外军事交流更加活跃、更加务实,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新的发展:

  中国军人首次应美军邀请观摩了美军在关岛举行的军事演习。中外海军舰艇编队实现多次互访,中国向20多个国家派出军事

留学生200余名,接受了90多个国家的1200余名军事人员到中国军队院校学习;

  中国先后与俄罗斯、美国、巴基斯坦、日本、印度尼西亚、南非等国举行了防务安全磋商。作为中外军事安全合作的新模式,防务安全磋商迈向机制化;

  中国先后参加了中塔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美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和中巴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实现成建制部队首次携带武器装备、从空中机动至境外与外军举行联合演习。军事专家陈虎认为,联合军演已经成为中国军队增进军事互信、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途径。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主持或参与了上合组织国防部长会议、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东盟与中国“10+1”国防高官会晤、首次“10+1”亚太地区安全问题研讨班等多边论坛。

  中国一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军事外交,也清晰地折射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

  【小题】为和谐作出牺牲

  正如权利总是与义务并存,中国在收获和谐的同时也付出良多。

  2006年7月25日,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的空袭中不幸身亡。

  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提供的数据表明,1990年以来,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16项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人员近6000人次,有8名维和军事人员在执行任务中牺牲,数十人负伤。目前,在由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中,中国是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兵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军队积极参加中国政府组织的国际灾难救援行动,两年来在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地震、印度尼西亚地震等国际救援行动中,担负了运送救援物资、搜救遇险人员、救治伤病员和卫生防疫等任务。

  对于中国所倡导的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些数字与事实无疑是最好的注脚。

  【小题】不和谐音符的挑战

  回顾2006军事形势,尽管中国周边总体态势保持稳定,但不和谐的音符依然存在。尤其是美日加速东亚军力再编,日本加快谋求“军事大国”地位:1月29日,日美两国政府决定缔结新的军事秘密一般保护协定;5月30日,小泉内阁通过了关于驻日美军整编的基本方案,配合美军进行全球整编,为日美实现军事一体化铺平道路;6月7日,美国军方宣布计划向日本出售价值约4.38亿美元的舰载导弹及配件,以帮助日本升级其导弹防御系统……这一系列举动给东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局势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为今后中国实现和谐军事目标提出了新挑战。(14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