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年终特刊-中国策2007专题 > 正文

政策-军工-策:引进军工技术须软硬兼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0:31 国际先驱导报

  【军策·军工·策】

  【栏题】策

  【主题】引进军工技术须“软硬兼施”

  【作者】本报记者 全晓书 申水

  【提要】除了引进“硬设备”,中国国防工业还应当引进费用管理等“软设备”,提高军费的使用效率

  【正文】

  中国国防工业发展的绝对速度很快,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多大差距?未来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方向何在?就此,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副秘书长滕建群、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军事科技与装备专家李大光和中国社科院军控中心研究员洪源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小题】“中国军备威胁论”毫无根据

  《国际先驱导报》:2006年中国国防工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国家的“过分关注”。

  滕建群:2006年随中国国防工业发展透明化,少数国家却趁势散布“中国军备威胁论”。这完全是不符合中国国防工业发展实际,不负责任的言行。中国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军工的发展,但我们国家军费有限,而且执行防御战略,强调和周边国家和谐共存。

  洪源:我想强调两个事实,中国很多“先进”的武器还是外购的,是其他国家的二三四流装备;中国幅员辽阔,需要一定程度的先进武器保护自己安全,但从人均军费开支来看,中国少得“可怜”。

  【小题】还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

  《国际先驱导报》:那么中国的国防工业与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了?

  李大光:首先,要认识到差距绝不是一点半点。在距离上,有些方面拉大了,有些方面缩小了,不过整体上中国开始跟上世界先进的军备前沿思想。

  滕建群:与世界发达国家比,中国国防工业还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我们国家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特别是在关键技术上自主创新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相对较低。军事领域历来是对新技术十分敏感的领域,中国现有技术水平制约着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这就决定了中国国防工业不是为与其他国家展开全面军备竞争而准备的,而是满足国防需要。

  【小题】坚持核心装备的自主创新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未来如何继续紧跟世界脚步?

  滕建群:看今天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不能不看此前20多年内国防工业所走过的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建国后到上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国家战略重心由过去“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准备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轨道上来,国防工业随之转型。从产品上看,部分军工企业转产民品。第二时期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国家调整军工企业结构和经营模式,由过去的封闭转向开放,部分军工企业甚至上市经营。

  因此,未来中国国防工业发展仍将继续秉承的基本思路:一是坚持核心性武器装备的自主创新;二是引进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三是与有关国家进行合作研究与生产。

  洪源:我认为首先要靠自己,增加投入,培养和留住科研人员;其次,要加强引进海外先进技术设备,尤其是先进的工业制造设备。

  还有一点很重要,除了设备,我们还必须抓紧引进海外先进的军备工业管理思想,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尤其是费用管理的经验。很多国家军费的有效性很高,研发项目都经过审慎的论证和严谨的项目实施,并能严格地做到专款专用,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李大光:我认为还是要加强科技建军,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自己的实力和需求发展军备工业,对国家安全有重要作用的就抓紧发展,而不是去争取“全面赶超”。未来我国的军备工业应着重在维护我国领土完整,空间、信息安全这几方面有所突破。(15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