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饥饿游戏2》,希望让人敢于反抗

2013年11月22日13:25  海外网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在某些人心中,它是一部是只看名字就会让人走进影院的影片。和类似《哈利波特》、《变形金刚》那种粉丝向的电影不同,《饥饿游戏》从1到2,也许还有将来的第3部、第4部,逐渐华丽得有些虚幻的外表下,影片的主旨却也愈来清晰。

  其实无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2部《饥饿游戏》电影本身都不算是很优秀的片子,影片的缺点很明显:简单粗暴的叙事手法、繁冗拖沓的背景铺垫、难得一见的高潮和稍嫌幼稚的动作表现……留给人印象深刻的或许只有华丽夸张的服饰、化妆和气质独特的女主角而已。曾因北美大卖而走进电影院看完第一部,奔着好莱坞大片版《大逃杀》而去的笔者在微博上给出的评价是“这竟然是一部爱情片”,当初的失望可见一斑。但究其原因,或是没有读懂这个故事。

  笔者至今仍未看过一页原著小说,但当第二部《饥饿游戏》电影开场后不久的一个镜头,却让我一瞬间读懂了这个故事。撰写此文时,不禁还让我想起另一部名叫《Sucker Punch》的影片,它曾以《美少女特攻队》为名在中国上映。在平庸的中文译名之下,影片观者寥寥不足为怪,但其讲述的一个“冲破牢笼,走向自由”的故事却给人无限启迪。饥饿游戏第二部《Catching Fire》被翻译为“星火燎原”,这一次影片的中文译名简直可以堪称神来之笔。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位伟人80多年前一封信中的小小“箴言”,曾预见了一个新国家的诞生。结合影片的主旨,星火燎原这个名字显得是那么恰如其分。正如两部《饥饿游戏》中都出现的一句台词:“希望,是唯一比恐惧更强大的东西。”——希望,让人们敢于反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影片毕竟是虚幻的,西方的“文化工作者”们为了营造极佳的戏剧冲突,总喜欢虚幻一个如此这般极端的场景去表现普通人命运的转变,让银幕前的观众去感受主人公的成长、挣扎和反抗。结局也好像金庸小说一样,相对弱小的小人物总能机缘巧合地成为大英雄。人们也总会因这样的故事而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类似的反抗精神,在好莱坞电影中也是无处不在。远的如《全面回忆》、《过关斩将》,近的有《阿凡达》、《极乐空间》,还有伴随着很多西方人长大的童年经典——《星球大战》。

  只不过,同样反映的是威压、暴政、独裁下人民的反抗,《星球大战》也许只是一个发生在很远很远的银河里的童话,相比之下,《饥饿游戏》则更像是在不久的将来,某个地方真实发生的故事。威压是真实而残酷的,战斗是真实而残酷的,甚至影片中表现的爱情,无论是真、是假还是虚幻,也都是残酷的。

  一场游戏开始,一场游戏结束。影片仍然在游戏结束的那一刻乍然而止。盯着空洞的字幕让人忍不住吐槽——这明显是要再来续集的节奏。但是,星星之火,终会燎原。即使知道结果,也让我们继续期待下一场游戏的到来吧。

  (风声,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用行动阐释人道主义
  • 青年时报:我们还能奢望谁来扶起摔倒的道德
  • 乔磊:“骆家辉同志”出任驻华大使都干了些啥?
  • 海外网:“两孩养不起”是畸形教育的借口
  • 钱江晚报:李某某案中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