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嘈:为什么今天我们依然爱着邓丽君

2015年05月09日07:42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邓丽君去世20年了,全球歌迷正在以各种方式,纪念他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昨天(8日),就有两岸三地及海外600多名歌迷,齐聚邓丽君长眠之地台湾金宝山筠园,追思这位巨星,祭拜前还一起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你怎么说》。今天,一场纪念她的演唱会也将在台北小巨蛋体育场举行,演唱会亮点,将是利用立体投影技术“复活”邓丽君。在海峡对岸,邓丽君生前好友林青霞说“我从来没觉得她离开了”;海峡这边,《人民日报》则撰文称,邓丽君留下的一切痕迹,“都已成为文化资产”。    

  “有华人之处皆有邓丽君”,对她的珍爱程度不随岁月流逝而衰减。上世纪80年代初邓丽君歌曲进入大陆,最初是被当作“洗脑歌”来理解和防备的。解禁后大陆媒体披露的若干史实,证明邓丽君的歌声曾经负载许多政治信息,运用于前线广播,也确实产生了类似“心战”的效果。但彼时此岸对于邓丽君歌曲最大的“心魔”,在于她的演唱方式,所谓“靡靡之音”。如今在豆瓣上被广大文艺青年嘲笑,出版于1982年的《怎样鉴别黄色歌曲》一书,就以《何日君再来》、《夜来香》作为反面教材,批评“演唱者的情绪就是低沉轻逗、唉声叹气,有气无力,上气不接下气”,“打着爱情的幌子,把爱情庸俗化”,总而言之,“靡靡之音没有生命力,寿命是不会长久的”。

  邓丽君在此岸的走红难脱时代的大背景,长期的性别差异被抹杀,邓丽君的出现也不啻为女人味回归的助推剂。“靡靡之音”不仅一直活到了今天,上气不接下气,成了城乡各处K T V里业余演唱的唱法标配,把爱情庸俗得不能再庸俗的《爱情买卖》,甚至成为吟咏爱情的流行范本。老一代人把邓丽君灌进M P3,当作饭后百步走的背景音乐;年轻人在晚辈女歌手(如王菲和张靓颖)的致敬中聆听偶像的偶像,邓丽君得以借曲还魂。如果说,精神资源匮乏年代,被窝里的短波收音机成为许多人心灵的慰藉,这尚可以理解,今日人们的选择无数,为什么大家还在爱邓丽君?

  邓丽君被人所喜爱并且有望一直被吟咏下去的那一部分是什么呢?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向着诗经与唐诗宋词之河,逆流而上,回溯上千年,珠圆玉润,吐气如兰。当横亘于人与人之间的意识形态之巅不再,唯有音乐和嗓音的质地得以永恒,好像邓丽君在麦克风前娓娓唱出的那句:“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麦嘈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邓丽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污蔑解放军的港中大学生会好不自重
  • 新京报:网友迁怒副县长,意在枪击案真相
  • 中青报:TFboys,你们为什么这么火
  • 新京报:股市暴跌,怎么那么多“政府干预”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