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民周刊:搭一搭城市文化的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12:48 新民周刊

  搭一搭城市文化的脉

  撰稿/钱亦蕉(记者)

  如果说上海话需要保护的话,只能说上海本土文化也出现了式微。

  作为一个文化记者,又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对上海城市文化有一份特别的敏感和关怀。

  最吸引眼球的《拼》

  一天,电脑上跳出MSN的弹出窗口,一位朋友给我传来一个网址,这就是我第一次接触metroer(都市客)。这个以BBS为核心的网站,时尚而新颖,首页就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张超动感的“上海恒隆拼车地图”,以恒隆广场为中心,向北、向西、向南、向东……放射状,共有9条线路,点击任何一条,就可以看到关于这个方向的拼车贴子。

  注册了个ID,逛了一圈,我发现原来这么多人需要拼车呀,大家谈时间、谈路程、谈价格,不亦乐乎。回头一想,要是我的上班时间是固定的,我也很愿意加入到拼车行列呢。除了拼车版,还有“饭搭子”、“新房客”、“Shop-in”等板块,总体都体现一个字——拼。朋友告诉我,他办这个以都市白领为对象、以商务楼聚集区为联络核心的服务性网站,北京的朋友都不看好,可是没想到,在上海就这么受欢迎。他觉得这是因为上海的生活文化有一种传统,那就是精打细算。

  后来,周刊做

节约型社会的主题,我就想要把上海人“拼”的时尚也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至少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节约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只是上了年纪的人的“爱好”。

  《拼——节约社会的时尚表达式》刊发之后,首先感兴趣的是第一批读者——我的同事们,他们愉快地谈论着自己和别人的拼车经历,还讨论“拼饭”的可行性,一个同事说:“同事朋友间拼一下,可以理解,陌生人怎么拼法?”其实,网上寻“饭搭子”的还不少呢,有的更怀着交朋友的心理,既然在一处上班,也算得上半个“近邻”了。

  几天后,网站的主人就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很多人都向他提起了这篇文章。然后,就是其他媒体的转载,连并非新闻性的刊物《读者》杂志也全文转载了,说明时尚的生活方式确实容易吸引“眼球”,受读者欢迎。很多看了此文的朋友告诉我,也想尝试一下“拼”的感觉。在一次大学学者召开的“海派文化研讨会”上,有位来自北方的专家居然也谈到上海的“拼”现象,作为“海派文化”的佐证。

  争论上海方言

  今年我参与的所有封面报道中,《“上海闲话”讲勿来?》大概是引起争议最大的了。保护上海方言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一方面不少学者专家认为上海话的基础越来越薄弱,作为上海人母语和文化之根的上海话需要保护,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保护上海话与推广普通话相矛盾,不提倡抬高方言的地位。后来,一则上海市教委计划在年内启动“上海方言保护性调查研究课题”的消息(代表官方的正面响应),让我们确定了“保护上海方言”的选题。

  这组文章的开篇《“上海闲话”讲勿来?》自然是提出当前的问题——上海方言在年轻一代中严重流失,例子都是现成的,从幼儿园全面限制使用上海话到120个学生只有一个知道“老虎天窗”的来历,还有上海话剧种和上海话播音所遇到的人才匮乏问题。这样就可以引出后面一系列主张保护上海方言的文章。

  事后看来,这组稿子最引起读者兴趣的是《“白相”上海话》一篇,因为接触的人群比较年轻和时尚。上海话Rap、上海话网站都是新生事物,其实我正是联系到“上海人”这个活跃的网站,才找到了那些唱上海话Rap的年轻人。

  把关于“海派情景喜剧”的分析放入整组稿子,是因为我碰到过好几个同事、朋友,他们都是“新上海人”,都不会说上海话,但都对《老娘舅》、《红茶坊》很感兴趣,经常会看。这个有趣的现象让我觉得方言并不会阻碍艺术表现力,所以央视春节晚会“拒绝”上海滑稽小品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这组稿子由于立场鲜明,话题争议性大,所以还未刊发,就在编辑部内部引起了一些不同意见,也因此删去了部分篇幅。发表以后,确实也接到过读者一些前来探讨甚至质问的电话,同时也受到其他一些读者的大力推崇。有一个现象是,在这组稿子刊发以后,上海其他媒体也跟着出现了一些关于上海话的报道。后来,经过与一些专家的座谈,咨询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市政府关于“保护上海方言”的提案也落到了实处。目前在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中,已收入了一篇全面介绍上海话历史的文章,而一些区的教育局也在中小学里组织开展了与上海方言有关的活动。另外,市教委还让市语委组织调查在各层次人群中上海话的使用情况。上海辞书出版社马上要出版《上海话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将出版《新世纪上海话新流行语2500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