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撰文:贺延光/CFP
“国球少年”拍摄于北京东城体校,它是中国乒乓球运动的一个缩影。
这是一个偶然遇到的题材。开始我只是陪孩子放学后打乒乓球,习惯地掏出卡片机,想为他拍几张纪念照。看着儿子初拿球拍笨拙又可爱的样子,不禁起自己童年打乒乓球的往事。
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学校的乒乓球台子是水泥砌的,尽管不规则,还坑坑洼洼,球网由两块砖头支根树枝替代,但它却是我们每天放学必定要抢占的阵地。围着它,大家吵吵嚷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时至今日,那种孩童时的快乐还藏在我内心深处。
再以后,随着荣国团、庄则栋登上世界锦标赛的高峰,乒乓球很快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无论走在哪里,都能看到乒乓球的身影,球台有木制的,水泥的,甚至在胡同里,小朋友在地上用白粉笔画两个方框就能乒乒乓乓打起来。不知什么时候,乒乓球竟成了中国人的第一运动,大至中美两国也因这个小小银球牵动,握手言和。
如今,中国在国际赛场上已拿了数百个乒乓球世界冠军,成就了数不清的运动健将,还向许多国家不断地输送着一批批优秀的教练和球员。是什么让中国成为乒乓球强国?唯一的答案就是,中国人对这项运动的喜爱和普及,乒乓球早已誉为中国国球。
在北京东城体校,我开始改用专业相机面对这一题材,因为卡片机在光线暗速度快的环境中毕竟不太得心应手。我开始观察现场的每个孩子、每位教练和每位家长,因为按动快门已不再是为自己儿子拍纪念照了。
我开始和他们聊乒乓球的普及,聊孩子们的可爱,聊家长里短,甚至聊到足球:什么时候足球也能像乒乓球这么普及,中国足球就有希望啦!
这种沟通看似随意,却很重要。在人们彼此不甚了解时,你的一声招呼,一丝微笑,都能化解某些疑虑与警觉。否则,突然出现的一台专业相机,很可能引起旁人的迷惑或警惕,虽然你并没有干预取景框中的当事人,但非自然化的状态,必然会给你抓取生动的镜头带来困难。
我的照片展示的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一个片段,也是解答中国乒乓球何以长盛不衰的一份图卷。